作文中心散文

古镇散文(精选13篇)

本文已影响 3.52W人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镇散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镇散文(精选13篇)

古镇散文 篇1

老街

铺满石头的老街,叫石磊街。它的年龄,只有明光铮亮的石头知道。那些鹅卵石曾经磨破了多少双鞋子?街头上的老鞋匠也说不清楚。老鞋匠说,他爷爷的爷爷,那会儿就是第八代鞋匠;他家做的鞋,都让石头啃烂了。老鞋匠还说,是满街的石头,养活了他家祖辈的好十几代人。而且,他竟然姓石,不知道是与石头有缘,还是对石头感恩?

老屋

窄窄的长长的街道两旁,木铆结构的老屋挤挤挨挨,望不到头,也看不见尾。两层的小楼,阳光下闪烁着古铜色。上边那层住人,下面的,就是摆满日杂百货的商铺了。石磊街上的人,互相贸易;买来东南西北、琳琅满目的货物,转个手,又都卖给了自己。石磊街上的人觉得奇怪,都说,难不成,那些挣来的钞票是我们自己印制的?

老树

石磊街上的老人,不约而同,每天都要到老树下聚集,欢笑着,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一批老人不见了,又会有一批老人自觉地来顶替,从不断茬。老树更是麻雀们唱晚的乐园,老麻雀总是絮絮叨叨,不停地给小麻雀讲述石磊街上的故事,听得小麻雀们兴奋地直扑腾。老树是一棵银杏树,三千岁了,枝条上挂满了祈福的红绸缎。

老井

街心有一口老井,自打有了石磊街,就有了这口井。没有人知道它是谁开掘的,因此,吃水的也就没有感恩的心理负担。如今,自来水早就通到了家家户户,还是有人,经常来打水。石磊街上的人都说,只有用它做酸菜,腌泡菜,才能吃出香味来,而且可以存放很久,不会坏臭。老井里的水,长年累月,旱时不涸,涝时不溢。

老酒

石磊街有个老作坊,出老酒,叫二脑壳。高粱玉米煮熟,再覆盖上谷糠,发酵后的香味,会飘到几百里路外的城里。老人们说,这里的麻雀都有二两酒量,猪的酒量更大,吃酒糟长肥,喝酒不带醉的。石磊街的红白喜事,年节待客,都要饮用它。因为从不参水,更不勾兑食用酒精,饮者放心,酒旗就不倒,一直醒目地招展在石磊街上。

老坟

石磊街的老人们,专用的寿材叫老房。远离城市,只听说过火葬。祖祖辈辈的老人,百年之后,都睡在自己的老房里,按照一成不变的传统方式,埋进自家的老坟。如今土地减少,老坟满员;老坟就连在了自家屋后,甚至进了院落,死人与活人为伴。外来的客人会很惊诧,觉得不可思议;石磊街的老户们,却觉得很正常,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老桥

走进石磊街,先要过老桥。两檐水的顶子,铺着老瓦,木板木栏杆,雕刻着花鸟。老桥有好几百岁了,模样很老;但看起来,老是新新的。石磊街的商户人家,钱挣多了,就会拿出来,去修缮老桥,这是石磊街人们公认的善事——老桥是石磊街的标志性招牌。据说,明朝永乐年间,石磊街一位举子考取了探花,回报乡里,修建了这座老桥。

老庙

老庙坐落在石磊街的街尾,两尊石狮子蹲在庙门两侧,张牙却不舞爪,庙不像庙,倒像是古代的官衙。庙里没有供奉神佛一类的偶像,只有一座很大的老戏台子。每逢庙会日,石磊街就要按人头纳钱,在这里唱家乡的老戏。举办庙会的同时,也举办物资交流大会,土特产,小百货,中药材,各种名吃,应有尽有,招揽着八方客商。

老戏

老戏原名叫做“吆好嗨”,现在叫高山戏,被收入《辞海》地方戏剧条目,是从石磊街的民间祭祀和传统社火中,孕育、演变、发展而来的地方剧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月初八到十五,在老庙举行的庙会里,要唱八天八夜。《咸阳讨账》《刘四告状》《老换少》《白玉霜》《康熙拜师》《儿嫌娘丑》等,都是传统保留剧目,观看者人山人海。

古镇散文 篇2

上学的时候,读了戴望舒的“雨巷”,便对雨巷中那个“打着油纸伞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产生了一种心结,希望有机会去江南,结识那个丁香姑娘。时至今日,也不曾去过江南,更无法寻觅那个丁香姑娘了。少女时代的愿望成了我的一个梦想,每每想起此事,那份遗憾就会袭上心头。

孰料之,幸福却突然敲门,喜从天降。上大学的女儿对我说“妈,我要帮你实现一个愿望。”“什么愿望?”我看着女儿问,“去江南,去您梦里的雨巷。我早就知道您一直想去那里”,听完女儿的话,心里的幸福感涌动起来。女儿,真好!怪不得都说“女儿是妈妈贴身的小棉袄啊”,女儿真的长大了!

当我们到了江南,虽没有见到梦想的雨巷里那个打着油纸伞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但江南的青砖黛瓦、小桥流水、乌篷小船的秀丽风光,足以让我的江南之行乐而忘返了。这正是“碧水倚窗伴,画船听雨眠。青黛素白渲,闻香笑江南。”

这次的江南之行,是女儿网上预订的住宿。女儿去过古镇西塘,知道一些其中的奥秘,女儿告诉我:“花100元的门票看到一部分景点没有多大意思还浪费钱,不如‘逃票’进去,那样会有更多自己喜欢的景点可看的。”一听女儿说要“逃票”进去,下了一跳,心想,到那里,人生地不熟的,被发现了该怎么办?。我刚想打消女儿的念头,女儿似乎知道了我的顾虑,就解释说;“逃票是行业用语,就是预订下客栈,然后由客栈老板带入景区,这样,就不用花钱买门票了。”听了女儿的解释,尽管有些疑惑,但那颗忐忑的心还算平稳下来。同时也为女儿的精明感到骄傲,女儿这一代,不像我们循规蹈矩的按部就班的思考问题,她们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着自己的生活。

女儿预订的客栈,客栈的主人姓杨,是一位退休的中学历史老师。我们按照提前约好的地点等候着客栈主人的接站。那位杨老师很准时,我们到了不一会儿,就见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举着接站牌走来。我们赶紧打招呼向老者奔去,老者知道了我们是他所接的人,也向我们走过来。一见面,这位杨老师就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住宿环境。告诉我们住在一楼、雕花大床、一夜100元,并答应带我们进去不用买门票。听到杨老师说带我们进去不用买门票,我这才对女儿的“逃票”计划彻底的放下心来。

我们边走边谈,杨老师的谈吐颇具学者的风范,他一边走一边给我们讲述着古镇西塘的历史和人文景观。杨老师70来岁,一直生活在古镇西塘,对古镇的演变知之甚丰。杨老师告诉我们,古镇在春夏秋冬、晴阴雨雪的长久年代里,始终呈现着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的不断变幻的水乡风情画。我们边走边谈古镇的风景,不觉间,我们进入一条一人宽的小巷,第一次走进这样狭窄、幽深、充满神秘的小巷,心里忐忐忑忑的,在想,这就是那个“打着油纸伞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所走过的雨巷吗”?如此幽深,如此宁静,巷子外会是什么样子?经过好长的一段路,终于出巷子了,眼前豁然开阔,真的是别有洞天!如果把小巷看做是穿着古装的老人,那么,现在所看到的就是即将出嫁的新娘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绿色河道,两岸翠树成荫,婀娜妩媚,好像是美女在河边梳妆,倚河而居的是具有古色味道的青砖黛瓦的江南小楼,串串大红灯笼悬挂在上面,喜上眉梢。一座小桥横卧于碧水至上,像一道长虹。岸上的景物与水里的倒影互相辉映着,船工悠闲地划着乌篷船,船桨掀动波纹,一圈圈涟漪荡漾开来。看着眼前的美色,由衷的感慨让我惊呼出声:“这就是江南!这就是我梦中的古镇西塘么!”我的赞美之音未停,身边的杨老师早已伸出了大拇指,从他面带笑容的脸上,我看出了他对我的赞许,同时,也看到了他为自己生在古镇西塘的自豪。

杨老师带我们所去的客栈,就在烟雨长廊中,一色的黑瓦盖顶的建筑在长廊旁林立,抒怀着浓郁而古老的文化。古风犹存的情调,让人怀古的情肠油然而生,不由得萌生出穿越时空而身临其境的梦幻。就在我着迷的观看身边景色的时候,杨老师在与一个摆冷饮摊的大娘说话,然后招呼我们过去。我和女儿一同走到摊位前。杨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摆摊的大娘是她的老伴,也随即告诉了老伴说我们是来自唐山观光的客人,大娘面带微笑,非常热情,拉着我的手说:“是唐山客人啊!我可知道唐山大地震,好惨啊!现在唐山建设得很漂亮了吧?”我很感激地拉着大娘的手跟她交流,从老人苍桑的脸上能够看出她对唐山人的敬意。是啊,唐山人在强烈的大地震中没有倒下,而是坚强的站立起来,建设了令世界瞩目的新唐山。唐山人是伟大的,我也为自己是唐山人倍感自豪。

我们坐在冷饮摊旁小憩,在我们还没有坐稳的时候,老人就递给了我们两杯酸梅汤,我们推辞着,却推辞不掉老人家的一片真情。我们喝下了酸梅汤,清清凉凉、酸酸甜甜,一种无法忘怀的亲情油然而生。站在我面前的老人家,就像是我那慈爱的老母亲在看着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的眼有些湿润,我的感激已不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慈祥的老人,随同杨老师走进了离摊位不远的客栈。当我回头再看老人家的时候,她还在向我们扬手,我感到了异乡的温暖,找到了那种回到家的感觉。

杨老师把我们带到客栈,为了不迷路,我把客栈门口进行了拍照。进入屋里一看,真的不错,电脑、电视齐全,洗手间卫生相当清洁,心里特满意也特喜欢这里的环境。当我坐在这雕花大床上,真的像回到了家。安置好后,我们就请杨老师给打听一下,看看别家还有没有合适的房子。我们本打算在此逗留一天,女儿在网上订了一天的住宿,而到了这里的时候,美丽的景色和热情的老人让我们改变了计划,准备再多住一天。这间客房第二天已经安排出去了。女儿想从二楼望景拍照,就让杨老师选个能在二楼观景的房子。杨老师没有丝毫的不耐烦,怕我们明天没有住处,赶紧出去给我们联系明天的住宿。

一会儿杨老师就过来了,他告诉我们找到一家,离这里只有几十步远,可以带我们去看看。到了那里,虽说是观景,其实旁边都是树木,拍远景是不可能的,对这家客栈不太理想。可又担心找不到客房,就定了下来。房价是一夜180元,后来明白这个房子选错了,其实就应该选个一楼居住就可以,拍景可以到外面解决,浪费80元。有些观景好的客房要300-600元呢,而且周末所有房价要加100元。回到杨老师的客栈的时候,杨老师还特意嘱咐我们,可以随便在景区逛,但是千万不要走出景区,否则就得买门票才能进来。

明天的住宿解决了,心里就踏实了。稍作安置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拿上相机去拍景。女儿带的单反,我的则是卡片机。望着眼前这些陌生又美丽的江南景色,我们如痴如醉,不停地按动快门。游人不少,每处好风景都会聚集很多人拍照,往往是你成了我镜头之客,而我又成为你眼里的风景。

漫步在河道边,游走于画廊里,一种悠然自得、一种闲庭碎步、一种自我满足,充斥在心灵中,让人神旷心怡。这哪里是在逛街,分明是在看一个个故事,在记录一个个传奇。

西塘是一个具有千年的古镇,是具有水乡魅力的影视基地,自古以来就有“吴根越角”之称。古镇内保存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多处,如“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的描述,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了。

西塘之美,美在碧水。碧绿的河水,波光粼粼,如同绿色绸缎缓缓铺开,河道旁的黑瓦白墙建筑、婀娜多姿的垂柳、美丽的小桥倒映在水中,不由得不让人惊叹,那便是一幅绝美的水墨画。

如果说水是西塘的梦,是西塘的魂,而让人魂绕梦萦的则是西塘的桥,西塘有着104座石桥,石桥卧波,荡人魂魄。它们如同老者,默默倾听着千年流水轻吟,阅尽两岸旧事新人,繁华沉淀,以苍桑的姿态,影动波流,翩若惊鸿。

西塘最大最高的桥要属卧龙桥,桥的一头,连接起那著名的烟雨长廊。万安桥,立于安善桥与卧龙桥之间,向北望可以观赏卧龙桥及周围的烟雨长廊,往南看可以欣赏安善桥、安境桥与安仁桥的景致。它的寓意万安桥上走一走,一家幸福与平安。西塘的又一座赏景佳处在安境桥上。桥呈拱圆形,桥头高耸,非常适合观景和拍照。环顾四周,西塘大部风景尽收眼底。还有一桥叫送子来凤桥,当初造桥时有一鸟飞来,西塘人以为祥瑞,取名送子来凤桥。桥为复廊的形式,中有隔墙花窗,两边是通道。新婚情侣过此桥,男左女右,可卜得贵子。旁边还有一长椅,据说是吴王为西施修建,也叫“美人靠”,不靠不美,越靠越美,美女们记得要靠一靠哦。

烟雨长廊是西塘的又一特色,廊棚是用一根根圆木柱子撑起黑色的瓦棚,各家店铺都在长廊内,长廊缓缓曲曲长达千余米,如同一首悠长的曲子,时而高扬叠层,时而低回绵延,尽显古镇特色。

西塘还有一特色就是古弄深幽,独写宁静。弄堂很多,有120多条,最宽的约一米左右,最窄的仅一人侧身而过。有名的石皮弄,全长68米,有216块厚仅3厘米的石板铺成,弄内石板路下是一条使全弄雨天不积水的水道,薄如皮的石板做水道的表皮,故称石皮弄。最宽处1.1米,最窄处0.8米,胖子想进去还真有困难,面对面“会车”的时候会擦破肚皮的哦,石皮弄也是西塘的“一线天”。

庭院深深深几许,喜欢青石板铺砌的路,喜欢走在这长长的弄堂,摇曳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我在想着《雨巷》,那个丁香姑娘,如今她的愁怨还会那么幽长吗?

我和女儿第一天的安排就是拍沿河风景,小桥流水人家,还有个人写意风景,顺便领略特色小店小吃。吃饭的地方都是女儿从网上浏览来比较火的,如陆氏小馄饨,钱氏多味豆腐花,还有丁记饭馆等。对于特色小吃女儿也不含糊,买了阿明荷叶粉蒸肉,还有几串扎肉,芡实糕,还有那木锤酥,味道还是不错的。

西街是购物街,各式各样的购物小店,饰品、特色小吃、明信片、丝绸蚕丝被,各具特色。女儿不停地按动相机快门,遇到有些蛮横的店主不让拍摄还被吼一声,吓得女儿兢兢战战,我鼓励她,“想一想那记者们不都是冒着被吼或者更多危险也要拍摄的吗?”经过一家冷饮店,女儿让我进去买杯芒果沙冰,她也跟着进去拍摄,竟然没有被吼,出来的时候她高兴地说:“老妈,你8块钱解决了我22块的问题,本想进去喝杯22的奶茶进行拍照的。”是有这样的情况的,你不消费,人家是不回愿意让你拍照的。到了一家衣服店,为了感受一下古镇的风情。女儿选了一条孔雀花纹长裙,价钱不算太贵,仅花费了79元,就可以领略了古镇的风情,而且还可将这千里之外的异地风情带回家中了。

第一天我们尽情拍自然风景,白天,阳光照耀,白墙墨顶,舟影波光,小桥流水人家,烟雨长廊;傍晚,夕阳斜照,渔舟唱晚,灯笼初亮,一切景物掩映在蓝天下;要说我最喜欢看的是夜景,夜幕徐徐降临,河岸的红灯笼次第点亮起来,斑驳的影子倒映在河水里,一丝神秘感悠然展现。绕指柔的河水,是善舞的水袖,变幻莫测,时而静若处子,时而又动如脱兔。那一只只静静停泊的小舟,是谁昨夜忘了捡回的绣花鞋吗?华光倒影,璀璨斑驳,映入清池,那份悠闲自在,人生能有几回?

长廊灯火闪烁,酒香飘溢,人潮涌动,纷纷攘攘,整座水乡古镇如诗如画,处在其中的人们恍然桃源美梦,不知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点上一盏荷花灯,许下愿望,灯火在风中飘曳,顺水而去。

夜景拍摄尽显女儿的摄影技术了,她独自扛着三脚架,一路走一路拍,不知不觉就是三个小时,她也不觉得辛苦。

昨天的游兴未尽,第二天便早早的起床,又去景中拍照了。我这做母亲的,却没有女儿的沉稳,在秀美的景色中,我却显得迫不及待了。就在昨天的观赏中,早把我感觉喜欢的景色都收入囊中了,以至于今日的游兴略减。还好,女儿这道风景,在我这做母亲的眼里,是最美的,是任何的风景都无法比拟的。于是,在女儿拍照风景的时候,我就会美美的把女儿的姿态和神情拍照下来。路上,我还不时的给女儿当一下模特,或摆出一副摩登老太太的姿势,供女儿拍照。母女两其乐融融,在这异地他乡,享受着母女深情。

晚上女儿专门对酒吧一条街进行拍摄。西塘的酒吧很浪漫,屋顶和窗沿都挂满了各种品牌的啤酒瓶,满墙涂鸦,也有一番的异地风情。酒吧,里里外外都挂着很多游客的留言,令人眼花缭乱。游客们踏着百年的青石小路,走进一间间慢摇、爵士、轻音乐等不同风格的酒吧,喝点啤酒,唱唱歌,从生活的纷纷扰扰中解脱出来,留一份轻松与自在。在烟雨长廊内,西塘酒吧的这份喧哗,与寂静的水乡相融、揉合的是那么默契。

除此之外,西塘还有许多特色咖啡吧、茶吧和书吧,女儿专门到“猫的天空之城”书吧进行了拍摄。

美丽的西塘,是我梦起的地方,西塘的人们朴素、热情,最初与你相识,是因了那些图片,那黛瓦白墙的老屋,那幽深狭长的弄巷,那波光粼粼的小河,那夜色里红灯笼的幻影,在不经意间,令人砰然心动,从此便魂牵梦绕。

美丽的西塘,在走走停停,寻寻觅觅中,我看到了你的幽雅从容,西塘!满载一怀的静闲,揉杂几丝的清愁,走出千年,期待他年的重逢!

古镇西塘,我们相见的日子不算太长,当我再次来临的时候,你的风采依旧。

古镇散文 篇3

数日来连续紧张的加班,让我一度头晕脑胀,情绪低落。又是周末,恰逢文友相邀,说是武功古镇正在搞旅游项目开发,想去看看,或可排遣心中的烦闷,遂欣然前往。

武功古镇又叫有邰古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文献记载:“新石器时期,炎帝姜姓沿沮水而住,黄帝姬姓以漆水而居,二水汇于有邰”。

公元574年,也就是北周武帝建德三年,武功镇作为武功县(郡)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正式被载入史册,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了。

武功古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上古时期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炎黄二帝、圣母姜塬和农业始祖后稷,汉有高风亮节的苏武,唐有旷世明君李世民,宋有龙图阁大学士游师雄,明有钦点状元康海,清有帝师孙景烈等等。这些杰出人物不但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不朽的丰功伟业,也给家乡遗留了如郑尚坡遗址、后稷教稼台、姜嫄古墓、小华山、后稷祠、苏武纪念馆、城隍庙、报本寺(塔)、绿野亭遗址、康海墓、唐太宗晒书处、杨虎城守城处等诸多名胜古迹。全镇的古建、文物、墓葬、碑石等遗迹星罗棋布,长久以来,素有“中华农都、千年古镇”之称。2014年8月,武功古镇被设为国家级重点镇,2015年入选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是人们闲暇时前往休闲、游玩的最佳目的地。

一番商议,大家决定首先前往正在加紧施工的姜嫄水乡旅游项目开发地。

项目负责人闻讯赶来,热情的招呼着大家,激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绍着项目的基本情况和施工最新进展。姜嫄水乡项目依漆水河而建,规划总用地570亩,总投资为2亿元。将分三期实施开发,其中一期计划于今年7月底盛大开园,占地约96亩,主要建设民俗文化饮食、购物、水上集市等体验型商业街。旨在将江南风情与关中文化完美融合,打造成反地域特色旅游目的地——“关中第一江南”,建成后会成为陕西一流的集休闲、观光、体验、旅游、养老、养生、博览等于一体的城镇化代表作和城市文化新名片。

目前,有邰嘉苑小区主体和中心广场已初具雏形,正在加紧后期内部装修和广场硬化。一栋栋崭新的现代与仿古相结合的建筑体耸立在漆水河畔,旁边翠绿的柳条随风招展,古朴精美的仿古桥,清澈见底的溪流,不远处几个老人在那里悠闲地垂钓,这一切构成了一副优雅、恬淡的画面。看着不远处正在专心施工的建筑工人,不由得心中升起一种敬意,他们为了工程能早日完工,不辞劳苦加班加点,默默的奉献着。

随后,负责人又引领我们来到二楼的多功能演示厅,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能工巧匠们独具匠心、精工制作的沙盘。上面形象地标示了武功古镇的地形地貌、旅游线路、景物景点、设施构想等,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让人可以一目了然地一窥古镇全貌。明灯高悬,直射沙盘,伴随着纪录片《走进大美武功》的播放,负责人一边操控着灯光,一边为我们讲解。沙盘中,点点彩灯闪烁、忽明忽暗,给人一种神奇莫测、俨然仙境的感觉。源远流长的传说,形象逼真的设计,把大家带入了古镇悠远的过去,我们聆听着她曾经的辉煌,让人遐思飞扬,如临其境,悄然陶醉。我们仿佛正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巷,花香鸟鸣,欢声笑语,中心广场上击剑的、下棋的、健身的,音乐喷泉边,孩子们嬉戏着、追闹着,溅起满地晶莹,一派怡然自得的景象;漆水河畔,柳丝婆娑,碧波荡漾,野鸭戏水,闲翁垂钓;饮食街巷,摊点林立,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各色旗幡飘扬,阵阵香味扑鼻;夜灯初上,车辆鱼贯往来,远远看去,灯火辉煌,五彩缤纷……大家惊叹之余,纷纷取出手机拍照留念。

沿着清风佛面、绿草如茵,格桑花、薰衣草相争绽放的漆水河畔,我们驱车从一条崎岖盘旋、陡峭狭隘的公路由南向西北攀缘而上,来到了西塬“龙背”上的大地园林景观项目将军台。到了塬顶,视线一下子开阔起来,放眼望去,沃野千里,一马平川,金黄色的麦浪随风翻滚,似乎在向游人点头致意,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郁郁葱葱的千亩银杏、金叶榆林带和百亩名贵花卉遥相呼应,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听说到时这里将会有一条宽阔的石子路,路的两边现在已种上了格桑花等花卉,等到花开时节,便是一路风景一路花。那满山遍野鲜嫩的灰灰菜、芨芨菜等野生菜,让人惊喜之余忍不住俯身摘取,因为没有带袋子,只好用一只手攥着,用另只手又去采摘。

稍往前走,就看到了芳草萋萋、深约丈余的龙背沟,站在沟边远眺,整个古镇全貌尽收眼底。沟壑曲折幽深、山色空濛雄浑、小径蜿蜒盘旋,后河西来,渭水东去,漆水南来,漠峪交汇,春来山间花红草绿、夏至河畔柳绿成荫、秋来满山红叶醉人、冬至山川如诗如画,真不愧是山环水绕的一处世外桃源。

等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西塬,我们前往正在开发建设的大唐第一雄关——美阳关。站在美阳关的东塬上,抬头看着蔚蓝的天空,空气新鲜得刺鼻,有点醉氧的感觉,黄土高塬上已不见往日的苍老荒野,变得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低头看着工地上挖掘机、吊车等大型机械正在紧张有序、按部就班的作业,工人师傅们个个干得热火朝天,挥汗如雨,周围推起的几个大土丘,被用彩色的丝带圈绕着。放眼望去,一个雄伟的美阳关建筑群,正延着弯弯溪流破茧而出,拔地而起。

这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山势连绵,陡峭怪诞,令人望而生畏,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战争防御的天然屏障。东岳庙、龙王庙古建筑群点缀其中,亭台楼阁嵯峨有致,终年香火缭绕,游客络绎不绝,历代来都是宗教圣地。

一城秋色一城景,十月金秋美阳关。待到十月金秋时,美阳关就会像少女一样亭亭玉立地展现在你的面前。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村,有让你忍不住流口水的关中美食,有惊险刺激的玻璃栈道、高空吊桥,有冬暖夏凉、安逸舒适的窑洞宾馆,有让你疯狂的乐不思蜀的游乐场。

早在7000多年前,我们的先祖就在这块状如“金龟戏水”的漆水、漠峪、沮水河畔,“聚族而居”,繁衍生息。农业始祖后稷就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黎民百姓曾在这古战场上,歌颂着“文武伐纣”的丰功伟绩。就在这片肥沃的黄土地上,哺育了一批批优秀的华夏儿女,传承了悠久、厚重的农耕文明。

如今,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武功向世界银行贷款,聘请上海浦东规划院和同济大学规划了一系列旅游开发项目:有姜嫄水乡、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漆水河民俗风情街、东西两塬景观带、十里生态文化长廊等,未来将恢复古镇传统的九街十八巷,以民俗文化创意体验为亮点,以滨河田园风光和大地景观营造为支撑,浓墨打造武功古镇旅游品牌,着力构建集旅游度假、民俗体验、文化休闲、商务会议、景观地产为一体的大型旅游度假综合体,使之成为具备“宜游、宜居、宜养”等品质的生态型、环保型休闲度假好去处。

等大家都游玩的饥肠辘辘时,才记起该吃午饭了,一看时间快两点了,我们随即来到一家老字号旗花面馆,点了卤香猪蹄、普集烧鸡、武功馇酥以及腊汁肉夹馍、陕西凉皮等,还要了几盘旗花面。林哥一边吃着旗花面,一边给大家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正宗的旗花面,面要薄、筋、光,汤要汪、煎、稀,醋要出头,那样才有酸香特色……”突然发觉大家只顾低头狼吞虎咽,没人注意他演讲,服务员上菜速度远赶不上大家光盘速度,盯着桌上还剩几碗旗花面,赶紧也低头猛吃起来。用王哥的话说,就是“等咥饱了再斯文!”引来了大家的一阵哄笑,觉得这样才更实在、更真实。

返回途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思索着、回味着: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追求明显提升了,面对气候炎热、交通堵塞、噪音和空气污染严重超标的大都市,大家更多会选择风景迷人、环境优雅、宁静舒心的郊区游。近年来,周边县区的旅游业发展日益火爆,身为武功人,看着武功古镇集数千年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于一身,却经济发展滞后而痛心疾首。大家常常舍近求远,驱车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去寻访名胜古迹、浏览自然景色,试问周边县区的人造景点、仿古建筑,哪一处能与武功古镇天然的,有数千年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媲美呢?这次的旅游综合开发使沉睡了数千年的武功古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我深信,也深切期待着,武功古镇以此为契机,以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实现跨越式发展,书写引领县域旅游业发展的新篇章。

古镇散文 篇4

丙申年初冬,我们一行50多人,到六枝特区岩脚古镇采风。来到岩脚,一派典雅浓厚的民族风情、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映入眼帘,不愧有“小荆州”之称的美誉。

该溪位于岩脚镇西,约2公里长,是一段由岩溶缝隙形成的狭窄河流;宽约5米,高6-10米。两岸陡峭悬绝,石牙、石矛、石佛,石花等岩溶景观形态各异,妙不可言。河流蜿蜒曲折,似巨龙曲行,水深5米以上,清澈见底,波平如镜,荡舟其中,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回龙溪是岩脚古镇的一颗明珠,两岸风光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春日踏青,夏时消暑,秋赏黛月,冬观雪景,一年四季景色如画,四时八节各领风骚,如梦如幻。

狮子山下的观音洞,朴朔迷离,深不可测。炎夏立于洞口,顿时清心凉爽;寒冬驻足洞内,倍感温暖如春。刀削般的石崖上镌刻着“洞天福地,觉士佑民”八个大字,苍劲有力,跃然眼际。洞口有一天然石台,形如莲花;台上有一尊观音像,圣洁典雅,游人至此无不驻足观看,一赌石洞莲台的风采。有诗赞曰:

一洞天然浊沌开,银根护地起莲台。

观音面喜双溪绕,佛像非从鹫里来。

只说红羊经浩劫,俨同白鹊竟成灰。

而今面貌复巍焕,人世沧桑信怆怀。

来到岩脚镇挑水河北岸的岩泉,泉水自岩壁缝隙中流出。井口一带,藤蔓丛生,枝叶茂密。方井储水,深达3米,甘甜凉爽,清澈透明;由于水源无染,泡茶味道纯正,清心爽口。水眼下面,石板铺地,用水洗濯,光滑清洁,既保护了水质,又方便了村民,建造别致,独具一格。左侧岩壁上,鉴刻楷书“岩泉”二字,字体丰满苍劲,为点缀水井风光添色增辉。站在井上边,背靠依山而立的小屯远望,滚滚东去的挑水河碧波荡漾;河堰下,一帘瀑布飞流而下,溅起的朵朵水花,随风飘散,沁人心脾。近处,水井似一面方镜,水底河沙可见,井壁苔藓绿茵,错落的山岩,重选的树丛,倒影井中,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位于古镇东南约4公里的二道河湾,长约3公里,宽10-20米,水深2米以上,水色清澈湛蓝,是六枝特区境内唯一未受污染的河流。河湾上面有一石砌拱桥,横跨水面,桥上可通车马。桥下游,有一石堰,长32米,高9米,站在公路旁的山坡上观望,近处堰下飞瀑激流,水花四溅,形如白梅吐蕊,玉盘落英;远处,桥似石龙卧波,蠕蠕欲动。两岸稻田阡陌,水渠纵横,柳枝摇拽,翠竹荫荫,是荡舟、垂钓、游春的胜地。

喜好旅游的人都知道,在春城昆明西山,曾有睡美人丽景,让旅游人驻足观望,如痴如醉。无独有偶,由六枝特区乘车去岩脚途中,距古镇约一公里处,也可看到睡美人的芳姿倩影,仔细观望,她是由几座山峰连在一起的一个自然景观。那飘然下垂的长发,那轮廓鲜明的脸庞,那高耸挺拔的胸部,那光滑平坦的小腹,那弯曲优美的大腿,无不散发出美的信息。阴雨天气,山间云雾缠绕,睡美人若隐若现,稍含几分羞涩;待到雨后初睛,山间一抹彩虹,这时,睡美人恰似芙蓉出水,更是绰约多姿,光彩照人。

这里值得一游的还有阿珠峡谷,自1998年拦坝蓄水发电后,回龙溪、老卜底大河流域约20平方公里即成平湖。湖面碧波荡漾,最宽处约3公里,最深处约50米。被淹没的山体露出部分形态各异,或似虎头,或似龙尾,或似美女梳妆,或似顽童撅腚,惟妙惟肖,任人浮想联翩。由于水质清洁,湖中生存的野生鲢鱼,鲤鱼、鲫鱼等,肉味鲜美;湖边垂钓,若得三五条,随即下锅,略放点姜、盐,即鲜美无比。天气晴好时,泛舟湖上,既可饱览湖光山色,又可游泳戏水,湿润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顿感畅快清爽。

岩脚镇北,紧靠狮子山有一孤峰,名曰大屯,峰腰建有山王庙,庙内敬有财神,为岩脚修复较早的古庙之一。登上屯顶远眺,耸立在挑水河南岸的斗蓬山、贵人山、万灵山和火焰山就像四位老翁,那通往河边的小路就象伸向水面的鱼竿,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故有财神观钓之说。

岩脚镇西狮子山下的平桥,建于清嘉庆年间;南北跨河而建,把狮子山和火焰山连在一起。平桥虽小,气度不凡,远观如青龙戏水,近看似霓虹卧波。前人有诗赞曰:

舟子相望稔坐船,平桥横锁两山连。

桃花红卷波三级,雁齿丹流尺五天。

南浦离怀春荡漾,长卿题柱势蹁跹。

漫夸坦坦遵王道,多少崎岖触眼帘。

古镇散文 篇5

诸葛古镇并不大,但古朴典雅的建筑,错落有致的排列着,平整的石板路、整齐有序的青瓦房、木桥、庭院,形成了一种独特古风琴韵。

古镇与勉县武侯祠相连,即有武侯祠的古色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风格。一入古镇,给人第一印象便是步入了三国时期的文化走廊。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冷兵器博物馆,这里陈列着各个时期的刀、叉、剑、戟……战争是残酷的,这些在岁月中打磨的武器,虽然没有了从前的刀光剑影,却用峥嵘的锈迹创造了历史。

古镇的中央是一个人工湖,按照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建造了诸葛亮草船借箭以及火烧赤壁时用铁链连在一起的战船。三国的硝烟早已平复,但眼前却让我们如同置身于群雄争霸的年代,那哭天喊地、杀声四起的场景连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依然清晰可见。此时不禁让人想起骆文的诗句:"赤壁矶头古战场,金甲沦隐地下荒。风风雨雨春秋叶,还看今朝万里红。

再往里走,就是诸葛先生的丞相府,这是现代修建的仿古建筑,青瓦褐木四方院,门前写着:安天下羽扇纶巾经略巴蜀,存汉祚素履布衣纵横曹吴。旁边是七擒孟获后,孟获跪拜投降时的雕像,这是后人为纪念诸葛亮运筹帷幄、经韬伟略而铸的吧。

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莫过于空城计,诸葛先生带着两个书童,焚香操琴,独坐城楼之上,一副悠闲之态竟吓退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古镇自然少不了空城计中的城池,诸葛先生神情自若抚琴的雕塑,将他的睿智表现的淋漓尽致。而黑砖堆砌出来的城墙,仿佛还在嘲笑司马懿落荒而逃的狼狈之相,司马懿聪明一世,却因谨慎多疑的性格,错失了良机,正应了那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古语。

古色古香的小镇,将我们带回到三国的纷争,历史终极成为演绎,而我们也将成为岁月长河中的一粒砂石。那斑驳的城墙、檐角轻轻翘起的青瓦、褪色的红木和脚下的青石路,无论埋藏着多少秘密,它终将为后世诉说着古老而神奇的往事!

古镇散文 篇6

2017年10月28日,适逢重阳佳节,应六姊献梅之邀回合川。是日,秋日朗朗,金风送爽,于是偕妻生菊并七姊献霞、六姐夫光明同游古镇涞滩。

沿渝武高速驱车三十余公里即到古镇。古镇外一条笔直的大道直通城门,两厢皆商铺,道中摆放着一溜儿簸箕,盛着商家晾晒的阴米(糯米蒸熟后晾干,可煮粥,有暖脾、补中益气等效用)。米粒饱满软糯,色泽雪白如珠,温润如玉,引无数游人驻足欣赏。

步行百余米,即到城门。城高约10米,皆赭石砌成,墙石大小不一,或长或方,皆风蚀斑驳,古貌依旧。城门上有石匾,书“众志成城”四个楷体大字。城墙上有城楼,树枝掩映之中可见红柱黑瓦,飞檐翘角。横梁上悬一黑匾,书“涞滩镇”三个金色大字。

进城门即入瓮城(古代为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在城门外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说是城,其实也就五六十平米。其内阴暗潮湿,四周皆高墙,与城门互通,有箭楼、门闸、雉堞等。有请君入瓮,瓮中捉鳖之意,果真名副其实!

沿甬道进内城,顿觉豁然开朗。三米见方的街衢,条石铺路,经时间长久的打磨,道路虽凹凸不平,却无半点锋棱,石质间隐隐可闻岁月幽远的回音。两侧瓦舍井然,高低错落。商铺林立,货物杂陈。食铺则临街设置厨房,食材都整齐罗列山集,或水灵的时蔬、或美味的山珍、或鲜活的鱼虾、或金黄透亮的腊肉。有更甚者,为招徕食客,竟于门旁悬挂整片的腊猪,红光油亮,香味扑鼻,煞是诱人。

城内屋舍皆砖木夹墙,毗邻而建。尽显原滋原味的乡土风情,全无矫揉造作的斧凿痕迹。初出门洞,迎面有二层木楼耸立,形如堡垒,屋顶青瓦泛灰,木墙红漆斑驳,檐下和门廊挂着两排十余个褪色的红灯笼。屋门洞开,门上有匾,匾曰“城中楼”。木楼雄踞道路中央,俨然一个大腹便便的没落贵族模样,虽然没落,却依然显得盛气凌人,气度不凡。街道至此一分为二,呈八字形向两边延伸进幽幽的古镇深处。

我们从右边街道漫步而行。时近下午,渐进深处,游人渐行渐稀。商铺的主人也有些慵懒困倦,见有客至,也只是恹恹的、习惯性的招呼,客人走后,便又困坐于一角。行约数百米,两侧屋前、檐下或临街的内廊栏杆上,有了颇具匠心的花草装饰,红花绿叶给暮气沉沉的古街增添了一抹亮色和生机。不觉间,我们就到了文昌宫。

文昌宫以约三米高整石为门柱,门上挂“文昌宫”金字黑匾。入门有一庭院,树木葱茏,金桂飘香。靠门一侧有二层木制戏台,横梁和台柱都精雕细刻,山水人物栩栩如生,虽年代久远,油漆剥落,但人物神情姿态依然清晰可辨。正对戏台有一大殿,挂“大成殿”黑匾,至圣先师孔子像居中,神态慈祥不踞;两侧分列四弟子像,面容恭敬谨慎。旁边有建于清同治五年的木墙,墙上镌刻小楷文字,字体端庄隽秀,一一可辨。庭院左右为厢房,现辟为办公之所。

出文昌宫往右,沿石阶而下,就出了城门。城外为一片开阔的庄稼地。再往外,清澈的涪江碧绿如带,缓缓流过。沿城墙脚往左,片刻可到二佛寺的下殿——二佛殿。

二佛殿为三檐歇山式建筑,依山而建,全殿为摩崖造像龛窟。据载:该殿石刻总面积约700余平米,共计218龛,造像1670余,密集于北崖、南崖、西崖三面,最大者高12.5米多,最小者只15厘米不等。主佛面江端坐,头盘螺髻,面带微笑,体态丰腴,袒胸束带,左手抚膝,右手作法指状。其余诸佛环拱屏列,作敛眉恭听状。沿台阶环佛而上,就到了二佛寺上殿。

上殿坐落于鹫峰山顶。因新近修缮,整个建筑群焕然一新,殿宇气势宏伟,金碧辉煌,殿宇呈四合院布局。院中央有三层塑像高耸,底座由蛟龙、力士、金刚诸神托举一莲台,台上四菩萨面向东南西北四面背向而立,各自左手托一小莲台,右手自然下垂。菩萨头上再累一莲台,释迦摩尼佛盘曲端坐其上,左手平放胸前,右手微举,手指作兰花状。菩萨佛祖皆着金衣,熠熠生辉,光彩粲然。上殿另有宋代以来碑记无数,史料价值不菲,不能一一详述。

出大门往右,有涞园,园中有池,时近深秋,池中残荷皆枯枝败叶,不忍熟睹。临近黄昏,夕阳西坠,我们由此匆匆出城而别。

(后记:涞滩古镇其实应该叫涞滩古寨,始建于宋,至今已近千年。古寨三面皆悬崖峭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因是重游,故所记有以前所见所感。是为补述。)

古镇散文 篇7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首千百年传诵的古诗,让我心生名诗出地之游,寻访古镇桃花潭,寻找诗仙当年的踪迹。

桃花潭古镇即桃花潭景区,座落在青弋江桃花潭的水岸边(万村古镇),占地面积约10000亩,景区自2010年开始规划建设,经过近几年桃花潭人的精心打造,成为集旅游观光,李白诗文化,万村古镇研究,千年龙舟赛事(每年端午节举行赛事,据说自明朝至今没有中断)的古民宿旅游的集散地。旅游观光项目逐年增加,游客人次年年提升,己经是皖东南地区最理想的旅游度假首选地,以“寻千年古镇,探李白诗魂”为主题,吸引来自世界和全国各地的游客。

桃花潭景区,以三大古建筑群为代表,温藏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向四面辐射。再加上现代人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历史文物的保护,巧夺天工的打造,景区呈现出“古镇古景再现,古街老铺售卖,民居民宿参观等独有的游览创意,让你耳目一新,一探究竟。

桃花潭景区,汪伦墓地是该景区的主要景点,并与李白乘船的渡口比邻。陵墓门前方树立着男女唐朝人形象的白玉石像和石马,把整个墓地衬托的庄严肃穆,使游客立即有身临其境之感。墓地四周古树芲柏林立,坐北朝南,风水极佳。墓碑上详细记载了汪伦的人生经历,与诗仙的友好交往,并记载了该墓葬随朝代更迭的破坏和保护,使人览后,如梦初醒,原来如此。览此墓“如做了一回唐朝人,与诗仙醉了一壶酒,于汪伦渡了一次河”。

回转墓地,来到桃花潭石壁上的观潭亭,扶栏眺望对岸,跳岸歌声渡口,人声鼎沸,水岸石铺榔声四起,村妇洗涤笑语,清潵的潭水,流过脸前,不知洗去多少年她们的忧伤,携带着他们美好的愿望流向远方……

再望古镇,明清古建筑群,尽收眼底,马头墙,黑色瓦面的徽派建筑,静静的彰显往日古镇辉煌。破旧缺角的墙体,记载千古日月风雨的摧残,参天的古树用年轮数着岁月,用不屈不挠的生命,成为古镇的有生命的证明。

踏岸歌声渡口,人来人往,上下渡船的人络易不绝,船老大的号子声,回荡在青弋江两岸,“哎,过河了,快上了,一路走好了,下次再来了”宏亮的号音,穿过了清弋江河岸的古镇,渡船上的人,望着东流的桃花潭水,情不自禁地都“踏岸歌声”了。

在号声的陶醉下,亭子迎来了一位老人,听口音是本地人,我便笑着问:“请问您是本地人吗?”“是。”老人家笑着望着我:“你是外地的?”我点了点头。我接着说:“这里风景真好,老人家能说一说桃花潭的故事吗?”他仔细看了我一眼,示意我坐下,然后娓娓道来:“不瞒你说,我姓翟,桃花潭镇在唐朝叫万村镇,对面是翟家,是陈友谅的后代。传说陈友谅被朱元璋打败后,分支家人来到这里后,改陈姓为翟姓生存繁育下来,所以这里翟姓人很多,解放后又为桃东公社,建设陈村水电站时,改陈村镇,现今为开发桃花潭两岸旅游更名为‘桃花潭镇’。先生,请随江水往下看,从这里往下游十里是章渡镇,那时从桃花潭,到桃花渡口(下一渡口名),有十里桃花,而汪伦是万村的首富,与李白在京师科考相识,结为好友。在李白落魄之际,汪伦诚挚相邀下来到万村,看到了十里桃花的美景,走过万家酒店的闹市,在与汪伦相处的日子里,对酒当歌,好不尽兴,就在离别之际,踏上渡船乘舟欲行,望着桃花潭清潵不见底的水,回望汪伦岸边招手别离的情,出口成章,成为千年绝句,我们这里的男女老少都会朗诵。先生,千百年来,我们这里的人,都以这首诗为荣耀,传说着汪伦与诗仙的故事,这古镇的花花草草都记着他们,先生,我往潭的上游走了,对面还有翟家大祠,你去看看吧。”我被老人的简单陈述感动,送别了老人,踏上了渡船,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欣赏了“踏岸歌声”字匾,寻着古人的足迹,数着脚下被岁月磨得发光的石路,笑问着古铺小二,或别开洞天,或惊叹不已,或谈古问今,怀着最大的期待,到达了翟家大祠。

翟家大祠(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气势雄伟,集徽派建筑的所有工艺,雕梁画栋,殿深堂大。祠堂存有翟氏宗谱,立存祖宗牌位,祠堂的左右两壁,张贴家法家规和祖训,正堂照壁悬挂祖宗画像,让人肃然起敬。整个祠堂宣誓着翟姓家族兴旺发达、衰落的历史,也是皖东南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祠堂,游览后叹为观止,不往此行。

桃花潭古镇上的文昌阁与翟家大祠交相呼应,据说在两地之间建有八座牌坊群,见证翟氏后人的丰功伟绩。可惜这些宏伟的建筑,只有随着人们的传说,去追忆,去想象,去惋惜了。

桃花潭镇,还有许多古迹(如双荷塘等)都已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但存留下来的古建筑,都说明了桃花潭人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和坚强的责任。如果没有他们的执着和保护,就没有今天的汪伦墓,翟家大祠、文昌阁;如果没有他们的传承,就没有今天桃花潭镇的人文和许多民间传说,他们是桃花潭现有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功臣,同时也是继承和发扬的主力军。我相信桃花潭人,正以暂新的姿态,保护好文物,开发好文物,经营好文物。以古色古香的古镇,古诗古墓的诗文,古渡古岸江水,古祠古训的民俗形象,成为广大游客梦寐以求的家园。

登上文昌阁楼台,桃花潭镇全景尽收眼底,奔腾的清弋江水,带着桃花潭的情谊,穿梭在江南大地,传说着古镇的人文,展示着古镇的新容……

古镇散文 篇8

我们的车到达中山古镇的时候,已近黄昏,暮色苍茫。

由于刚下过雨的缘故,天空中没有出现梦幻般的晚霞,苍穹中只零星地透露出一些光亮,使人看不透彻。街道上稀稀疏疏的灯光是照亮我们前方的指南针。我带着准备的遮阳帽和墨镜下了车,朋友笑话我是一个异类,我打开包里随身携带的小镜子凝视着自己:短袖露肩T恤,休闲超短裤头上戴着花边的草帽,一副大大的墨镜几乎遮住了我的半边脸,显得滑稽却有点可爱。

我点点头笑了,十分满意自己的装扮,不理会朋友的嘲笑,径自向前走着。毕竟已是黄昏,黑暗已渐渐逼近大地,我的视线有些模糊,不得不摘下了墨镜。通往小镇的是一条街边的幽静小道,小道呈大约四十五度角向下倾斜着,向下望去隐隐有些头晕,路上是一块块青色的石板,上面隐约有些新鲜翠绿的青苔,也许是刚刚生长出来的,用手触碰,手指间一片柔软,仿佛心也跟着柔软了许多。

沿着小道行走到尽头,出现了一条左右相通的长廊,三岔路口的地方有一个标志牌,上面印着四个红色的大字:中山古镇。在天空昏暗的存托下,原本鲜艳的红色显得有些暗,不知是不是天渐黑的缘故,我左右向前眺望,婉转曲折的黑暗伸向看不见尽头的前方,让人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晚风习习,激起了我一身的鸡皮疙瘩,我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寒颤。

“我们现在要怎么办?”朋友问我。她似乎也有些害怕,说话时微微颤抖。

我仰头望着已几乎被黑暗吞噬的天空,左顾右盼良久,终于咬牙指向左边的方向。

沿着幽深的长廊慢慢地向前走着,我心中的好奇呼之欲出,我似乎看到了前方有些微弱的光亮,随着我们步子的加快,光亮愈加强烈,最后我们欢呼地向前奔跑,仿佛在沙漠看到了充满希望的绿洲。

突然,我们的眼前一亮,前方一片万家灯火的景象。许多商贩在街边摆着小摊,上面呈列着各种大大小小的玩意,大多是些手制工艺品,很是精致漂亮。我兴奋地走到摊位上,看着琳琅面目的商品,爱不释手,最后挑选了几个有意义的小玩意作为送给朋友的礼物,小心地包好放到手提包里。

继续向前走着,我惊奇地听到了杜涛滚滚的声音,沿着声音向旁边靠过去,赫然看到一股浪涛向下奔流,我激动地询问路人,原来这下面有一条河,连续几天下雨的缘故,所以河水涨潮了,波涛声惊心动魄,犹如千军万马之势。我顿时心潮澎湃,毫不犹豫地向河流奔去,不理会朋友身后的谩骂声。

我急急的来到河边,站在巨大的石滩上,俯视着波涛汹涌的河流向前奋力地奔涌着,伴随着高亢的激昂声,仿佛宣泄着自己的满腔悲愤,如此的放浪不羁、振奋人心,让人望而生畏!我缓步移至石板桥的正中央,旁边没有任何护栏,站在上面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我油然升起一个可怕的想法,张开双臂,使自己的身体投入这波涛暗涌之中,乘着它奔向无边无际的尽头。于是,我闭上眼睛,张开双臂,拥抱着无尽的黑暗,却终究没有跳下去,我到底是软弱的。比起这胸怀大志,风起云涌的河流,我是如此的懦弱。在它面前,我显得那么的渺小。它可以不顾世俗的眼光,毅然决然地向自己的梦想前行,而我,却无奈地选择了逃避。我本站在它之上,却仿佛感觉到,它正居高临下地看着我,嘴角勾起一抹嘲笑,嘲笑我的懦弱胆小,嘲笑世人的庸俗,我的心不可抑制地颤抖着。

重新回到小镇的`街道,我们找到了一个客栈作为今晚的栖息地。

客栈很小,我们的房间在楼上第三层,踩在木质楼道上,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这大自然所奏的美妙交响曲让我异常兴奋,它是那么的动听,那么的悦耳,那么的纯洁,洗去了一身的繁华,独留空灵。生活在喧嚣的都市中,听到的只有萎靡的声响,那声音太过吵闹、刺耳,扰乱了我的思绪,迷失了我的心智,使我看不清前方的路,看不清儿时的梦想,甚至看不清自己!我仿佛一个在森林中迷路的孩子,周围林木葱郁,勃勃生气,却找不着回家的路,茂密的丛林让我与外界天涯永隔。

夜色如水,天空一片漆黑,没有一点亮光,我仰望苍穹,目不转睛的盯着那片黑。渐渐的,我的眼神开始迷茫了,那片阴暗的黑仿佛把我深深地吸了进去,我的胸口闷闷的,呼吸也变得缭乱,那样盛气凌人的黑,使我有些喘不过气,让我有种随时会窒息的感觉。这样的黑,未免太可怕。

半夜,天空下起了磅礴大雨,我穿着睡裙起身向楼下奔去,客栈还没有关门,我站在街道旁,伸出手接着雨水,冰凉的雨水打在我的手上,却温暖了我的心。我的嘴角大大的咧开,笑声不住地溢出,心情变得愉悦起来。慢慢地,我走到了街道中央,任雨水肆意抚摸着我冰冷的脸庞,拍打着我纤细的双臂,亲吻着我细腻的双足。我在大雨中,与之共舞,虽已被冷的瑟瑟发抖,却依然乐此不疲。此时的我被雨水包围着,忽然有种与全世界“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错觉。

清晨,雨过的小镇显得格外清新自然,犹如待字闺中的小姑娘般,青涩而美丽。推开窗户,扑面而来的气息中混有泥土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漫步到古镇的街道上,让我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与昨晚夜幕下的小镇截然不同。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每一处线条都勾勒得如此清晰,笔落之处尽显灵气。环视着街边充满古色气息的房屋,我想起了建筑师林微因的那首《古城春景》——

时代把握不住时代自己的烦恼,——

轻率的不满,就不叫它这时代牢骚——

客栈的阿姨告诉我,这里有个孔雀林,那里有许多美丽的孔雀。我和朋友便兴奋地举步前行,靠近孔雀林的山路有些坑坑洼洼,由于下了一夜的雨,地上积了不少的水,我们举步维艰地向前行走着,孔雀的叫声回荡在我们的耳边,那么清澈。

渐渐走进了,我看见有许多栏栅,那里就是这些孔雀的停留地。不经意间,我看到一只十分漂亮的大孔雀,它站在栏栅旁,背对着我们,很高大,一身雪白的羽毛,头上戴着羽冠。它好像一位身穿雪白婚纱的新娘,却在婚礼当天被新婚丈夫抛弃,美丽、孤独而忧伤。时间的缘故,我们不得不恋恋不舍地离开孔雀林。当我们离开的时候,那只漂亮的孔雀突然望着我们发出一声凄惨的鸣叫声,我想,它不是在呼唤丈夫的归来,而是呼唤着属于自己的自由,一片自己所创造的精彩。

天空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窸窸窣窣的小雨,仿佛老天爷也在为孔雀的悲惨遭遇而流泪,我的心中一阵悲凉。

雨越下越大,我们只好启程离开古镇。在转身的那一瞬间,我想到了汹涌澎湃的河流,孤独凄凉的孔雀,心中百感交集。

我愿为一条河流,汹涌地奔向不知名的远方。

古镇散文 篇9

当我踏足关山古镇这块土地上的时候,思绪在不知不觉间返回到了几十年前。

很多年前的关山,百来户农家,守着一条穷山沟,还有数十座荒丘,包裹着腐烂植物的色彩,品尝着刀耕火种的滋味,辗转着世代泥泞的山道,在传说中,生活一成不变。

一地若无历史,便会平淡无奇,如身体缺钙贫血。

一地若无文化,便会寡然无味,如思想丧精失神。

一地若无发展,历史再厚重,文化再底蕴,依然是水月镜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一千八百多年前,蜀将关羽大战黄忠拿下长沙郡的故事,无人不知,没人不晓。关山,就因为关云长大战长沙屯兵这个小山村而得名。

只因关羽屯兵,关山这个山村至今留存有关圣庙、箭楼、烈马槽、歇气岭等地名,周边还有关圣寺、惊马桥、二圣王爷关帝庙等遗迹遗址。在修建金洲大道时,以关山为中心的金洲镇地域出土了大量剑、戈、刀等古代冷兵器,其中有一批就陈列在村子里。

去关山,走一走,看一看,意念不妨天马行空,听金戈铁马,闻战鼓隆隆。

东邻省会,西靠县城,铁道公路网格纵横,恰如一夜春风,以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和人文资源,激发传承之志,昂扬幸福之心,时代的步伐摧生了关山村的新生。

进入关山古镇,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关山大道口上的关公雕像,高19.9米,关云长“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坐北朝南,一手轻掳美髯,一手紧握青龙偃月刀,神态栩栩如生,气势凛凛威风。

置身关公广场,那浩瀚如烟的历史时空,怎不让人回首过往!?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圣人,一位是文圣孔子,一位是武圣关公。

孔子,以其言论传世。

关公,以其行为立身。

关公广场中央,有一颗高达25米直径盈米的榆树,距今逾千年。

据说,在古镇建设之初那年的4月2日,将关公雕塑稳妥安放在榆树的后面,当天晚上,有人梦见关公持刀砍斫树身,于是,有人说预示关公伐柴(发财),也有人说关公暗示榆树遮挡了风采。当然,没有谁会相信。第二天下午,风雨交加,在一道耀眼的闪电后传来一声轰响,榆树遭到雷击倒地,劈裂处状如刀削。当地人都说这是关公显圣,是关公高举青龙偃月刀怒劈榆树,于是纷纷烧香祭拜,缅怀。

天意?民意?界限真的很模糊。有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得民心者得天下。“关公劈榆”,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奇。

走近关山,入眼处,整齐的仿古民居在绿色的田野山间铺展,美不胜收,如赋如歌。

走进关山,三国古城,湿地氧吧,开心农场,四季果园……步移景异,如诗如画。

穿过古城门,一个硕大的“义”字屏下,有三人环桌,或坐或立,或儒或雄。“桃园三杰”,誉满天下。

“生蒲州,事豫州,战徐州,永镇荊州,千古名州有赫;兄玄德,弟翼德,擒庞德,不降孟德,万年全德无双。”云长死后,作为忠义的化身备受民间推崇,获“关公”尊称。

古城主入口门楼前广场,有一尊高达3米的关公财神塑像,屹立安然。

关公财神塑像周边,大红灯笼高高挂,“关”字帅旗迎风激扬,兵器架静穆肃立。

拾级而行,抚摸着古朴而不失雄伟的古城墙,我的脑海中浮想翩翩,关云长攻长沙战黄忠,硝烟滚滚,马嘶人仰,幻景连连。站在高达10.8米的方形烽火台上,我仿佛看到了古战场上军队传递信号凛冽景况。

哪怕那一幕早已成为传说,人们也已非常熟悉,却从来很少有人将关山、关公、三国串联成一个文化符号,唯有关山将这段故事重现,怎不叫人大赞一声:真好!

一个人物,一段历史,便融合成了一个地方的深刻内涵,被千百年地传承和称颂。

城墙上,烽火台斑驳沧桑,旌旗猎猎,“关羽屯兵”场景纷呈;城墙下,土特产专卖店、纪念品店和小卖部,鳞次栉比。

历史和现代,在这里奇妙重合。

战争与和平,在这里惊羡和谐。

关山,全村130栋农舍全部仿“徽派”建筑风格进行了改造,既是湖南省新农村创建示范样板、湖南最美乡村,也是国家级生态村。

现在有很多新建重修的复仿古建筑,总是让人觉得欠缺了一些什么,有人说是人文内涵,有人说是艺术灵性,也有人说是美学修养。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感受。其实,所欠缺的何妨不是一种能真正寄托心灵的情怀和信仰,一种坚硬脊梁的精神!

以生态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近千亩水果观光园,还有别墅租赁,配套餐饮,休闲娱乐……今天的关山,山青,水绿,果香。

在这里,散步花果山,划船青年湖,跑马涉水,蹬车游玩,栽种采摘,垂钓看戏,打牌唱歌,品茶购物……应有尽有。

在这里,旅游也好,休闲也罢,其实只是一种心情,放松自我,打破桎梏,至于是否组团、自驾,还是独走,真的不重要。

深秋的关山,到处洋溢着盎然的生机,让人情感陷落,流连忘返。

贴近自然的原生态环境可以说是关山的灵魂——没有钢筋、没有混凝土,没有城市的尘嚣,只有泥土花香的芬芳,只有徐徐吹拂的湖风和碧蓝如洗的天空。置身古镇,即使什么也不干,也能感觉自己全身心回归到了大自然。

难怪古镇的旅游业日益兴旺,或许,游客来这里不是体会什么古镇风情,而仅仅只为了寻找一种单纯,让焦虑的心得到宁静,让疲惫的身躯得以放松。

若在此小住,白天,观原味的袅袅炊烟,看农家耕作;晚上,赏地道的潺潺静谧,听乡村夜话。在这里作短暂停驻,我们尽可忘却都市的喧哗,远红尘浮燥,享田园牧歌。

关山,一座传承烽火连天英雄崛起的古镇。

关山,一方开拓弦歌不绝精彩生命的热土。

古镇散文 篇10

听说那里准备拆迁,听说那里有一片古镇,我便决定慕名去走一走。

趁着夏日早上不是很热烈的阳光,凭着直觉我穿梭在那里一条叫做高德二街的民宅小路,太阳光透过路旁成荫绿树洒下零零碎碎的光影,我便踩着这一地光影沿路而上,倒也不觉得闷热。

小城是我的故乡,但这里我是今天第一次来,更不知道这里有一片古镇。绕来绕去绕进了死胡同,没发现古镇的踪迹,淳朴的居民告诉我,此路不通呢,要去三街还得往前走一段路,三街才是古镇呢!于是我疾步向前,越往前走,便发现两旁用大红漆喷写的“拆"字的房子就越多,估计不久的将来这些房子不复存在了。终于,走到了二街的尽头,一拐弯,扑面而来的是两排非常特别的又有些岁月的民宅,有点明清风,又有点民国味,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灰白相间,像极了一幅精美的水墨画,淡描浓墨总相宜,顿时,一股穿越感油然而生,这就是古镇了。其实算不上古镇,只有一条窄窄的长巷,宽度仅容一辆小车通过。

这里没有文人骚客描写的青石板路,只有一条不算平整沙石水泥混合的小路;没有红墙绿瓦,只有斑斑驳驳的灰墙断瓦;没有雕梁画栋,只有岁月侵蚀依然还坚守的老木门。行人很少,我悠然自在,昏暗残旧的房子,空幽简朴的古巷,但我依稀能看到当年古巷的迷人风韵。我走得很轻很慢,不想惊动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窗一门,在这静穆里寻找岁月的悠远,也不知这份纯粹和宁静还能维持多久?

不想,再抬头时,已走到了古巷的尽头,一座小小码头依巷而立,码头零零散散停着二十来只小艇,一座红色大桥凌空横亘在码头两边,桥头两侧沿着海岸线一幢幢大楼矗立而起,海天一色,碧波荡漾映红桥,我回头望了望身后这条有些破落不堪的古巷,回首萧瑟处,危楼风习习,静水流歌,踏浪扬帆。人生匆匆而过。才知姹紫嫣红早已看遍,而这一片灰白才让人迷恋。只愿归来,这一切都如故。

古镇散文 篇11

黑井,乍一听这名字,你肯定觉得有点怪怪的,会想到“坐井观天”的寓言,会想到“黑咕隆咚”的成语,也会想到这“井”的深邃。带着些许的好奇,跟着春的脚步,我来到了这座地处彩云之南的千年古镇,这里也曾经是古代繁华的千年盐都。

一、美食文化街

我们到达的时候已是傍晚,小镇静静地坐落在峡谷间。夜空下,斑斑点点的灯光在小镇里眨巴着眼睛,一闪一闪的,迎接着我们的造访。这古镇的确是小,站在镇口的小桥边,一眼可尽揽小镇全貌。

穿桥而过右拐是一条街,说它是街,倒不如说它是一条小巷,窄窄的也就四五米宽,并排走四五个人会觉得很拥挤,好在我们都不是胖子。这条街就是古镇最繁华、最时尚、最具人气、最具特色的“美食文化街”。街的入口处,有一座制作盐的塑像,和记载黑井历史的宣传栏,详细叙述了黑井的历史。

夜色下的街巷,透着古老的静谧。店铺门口的大红灯笼,闪着蒙蒙的红光,映着漆痕斑驳的门窗。虽然,这些门窗显得极其陈旧,但依然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彰显着小镇昔日的辉煌。这时,远处幽幽的钟声传来。早就听说这山上有很多寺庙,我抬头望向山梁,却啥也看不见,只有钟声隐隐约约传来,充满了神秘幽深的禅意。

民以食为天,我们也不例外,第一件事就是进饭馆找吃的,临街的店铺基本已打烊了,只有零星几家开着的小店,且已经没有啥可吃的了,这还不到晚上八点,看得出,这座小镇的人们生活是多么的简单了。日落而息,延续着古老传统的生活习俗。我们找了一家小饭馆坐下,在店老板的极力推荐下,点了当地最有名的牛肉干粑、炖牛肉、灰豆腐、凉拌苦刺花等,确实很有特色。许是饿久了的缘故,我们几个一会儿就把满桌子的饭菜给扫光了。

第二天上午,和煦的阳光照进峡谷间,远远望去,两座巍巍的山如两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两只伸展的双臂,将这静谧的古镇拥在了怀中。我们沿街一边走着一边左右看着,发现街上店里的玩具、饰品、工艺品很多都是用盐制作的。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既可用来观赏又可用来把玩。街上,几乎每个店面的门口都挂满了火腿肉,也都是用黑井自己的盐腌制的,流着油,飘着香,这香味从街头一直飘向了巷尾,令人想吃的欲望一阵紧一阵。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都盯着火腿肉吃,而我则倾井的果醋,用果醋拌的凉菜,令我胃口大开,一顿饭竟点了两次同样的菜,而且还让店老板特意加多了果醋,吃到最后,连汤都喝了下去,那种酸爽甜香的味道,一直在我嘴里回味着……

二、武家大院

沿着这条小街走着,发现最著名的武家大院也在这条小街上,甚是欢喜,就决定吃完中午饭后去游览一下代表着古镇建筑、古镇文化、镌刻着古镇历史的这座百年大院。

吃完午饭后,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武家大院所在的巷口,一块简单的石碑立在巷口。走在青石铺地的小路上,沿着青藤爬满的绿墙,经过野花氤氲的巷陌拐角,数着八十八步石板路,便到了大院门口。这路虽然不远,但让我有一种“巷暗花明又一院”的感觉。

走到门口,看到漆痕斑驳的木质门框上有一块“画荻芳微”的匾额,是1857年清咸丰帝赐武继祖恩科进士的。这座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全以木质建造,宅院有99间房108道门,四个天井,为“王”字型结构。高大的门楣上雕刻着花虫凤鸟,栩栩如生,青瓦飞檐映衬着朱红色的门楣,呈现出往日的气势恢宏。那被磨得发亮的青石门槛,呈现着主人家昔日客往的盛况。虽然,朱红色的门楣已漆痕落落,但沉淀的光阴,为这座院落增添了历史的厚重。

进的大院,就是一个四方的天井,天井的前面是四方的院落,站在这里望去,大院倚山而立,面山而居,居高临下,可以俯瞰全镇,可以倾听龙川江的奔流不息。用古代的话说,这里应是风水极好的一处。院落里有一亭台,简约玲珑,周围环绕的绿意,洒落的阳光,透出春日的明媚。围着亭台的有一小小的水池,池水碧绿清澈,安静如镜。一条石板的小桥呈“S”型直通亭子间,若在夏日的夜晚,有空中明月相伴,有山间清风徐来,有池中鱼儿成趣,有绿叶幽香弥漫,两三知己围坐小亭里,或品茶,或赏月,或乘凉,那该是乐而欲仙了。

这大院真是名副其实的“深宅”,有三层。百年来,木质的廊柱,忠实地支撑着这座百年大院的百余间房子,任凭雨打风吹,依然屹立在崇山峡谷中,呈现着曾经的沧海桑田,曾经的灿烂辉煌。木质的门楣,木质的门窗,木质的房梁,木质的回廊,木质的古戏台,每一处的精美建造,无不展示着古代建筑艺术的登峰造极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慢慢地走进会客的厅堂里,品着浓郁的茶香,想象着当日的杯光酒影、杯盘交错、宾客如梭的盛况……

三、古井盐坊

黑井最繁盛最富庶的时候是在明清,正因为有了盐业,有了古盐坊,制盐业使黑井成为了赋税重镇。据史料记载,明朝时,黑井盐坊上交的白银占云南总税赋的64%;清朝时,上交的白银占云南总税赋的50%;清末民初,上交的白银占云南总税赋的46%。可见制盐业在黑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古镇的制盐作坊旧迹,离古镇只有几里路,可以坐着马车或面包车前往。为了观其沿途风光,也为了感受古镇民俗风情,我们决定坐马车去。坐在马车上,感受着马车的颠簸,听着车夫介绍着古镇的过往,片刻间就到了古盐坊。这里是一个有几百平米的院子,简陋的院落里,有黑井盐文化展厅,有制作盐的小作坊,还有制盐的卤水池。听介绍,黑井的盐味道极美,渗透力强。用黑井盐腌制的肉,盐味已渗透到了肉的深处,而用别的盐腌制的肉还只停留在表皮。听说云南最有名的宣威火腿一直是用黑井盐腌制的,鲜香醇厚。想当初皇室也只用黑井的盐,可以想象到黑井盐的独特之处。

我们饶有兴趣地在盐坊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亲自感受了盐的制作过程,可真不容易,生火、煮盐,烟熏火燎。可以想象到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古人制盐是多么的艰辛,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看着盐工扛着制盐工具艰难攀爬的石像,我们不禁肃然起敬!

在盐文化展厅内,我看了详细的有关黑井盐业的发展史,随着海盐的入侵,黑井的盐业走向了没落。因为黑井的盐一直靠木柴煮制,而海盐是晒制,成本低了一大截。后来在1933年,虽然当时的盐运使张冲将黑井的盐卤水引流到了龙川江,再通过龙川江下游的平浪截流,再改用煤煮盐,降低了成本,也还是没能挽回黑井盐业衰落的局面。从此,黑井就没落了。但幸运的是,由于地处偏僻一隅,没有遭受外界和自然的伤害,完好地保存了盐业的历史遗迹,让今天的人们依然感受到当年黑井盐业的繁华和盛世空前。

光阴荏苒,清晨的风依然穿谷而过,如今的黑井已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与辉煌,而两边的青山和依旧川流不息的龙川江,还有清水泉、贤者泉、龙沟泉三条清澈的泉水,孕育了黑井千年不终断的文化血脉。那些古朴精致的院落,那些肃穆庄严的寺宇,那些巧夺天工的石牌坊,那些石板筑成的售货台,那些寂静幽深的小巷,都在无声地叙说着黑井遥远深邃的传奇故事,叙说着只属于这座古镇的不朽文明……

古镇散文 篇12

只听说江南有很多的古镇,北方的古镇是少之又少。同学多次相邀去他老家南阳古镇游玩,起初不以为然。同学说,来吧!这里有很多好玩的去处,夏天里是“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荷花的花海,古镇还有乾隆微服私访下踏过的地方,有寺庙,这里真的很美!

经不着诱惑,上个周末,约了三五同学好友,来了一趟说走就走的自由行。驱车百公里,途经济宁,沿滨湖大道行至鱼台县北,与哪里相邀的同学汇合,乘一艘早已租好的小木船沿湖进岛。

进岛途中水道交错、芦苇丛生、荷花点缀,景色宜人。带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沉醉在这诗意的碧波中,一路上赏荷观景,嬉笑间,不觉便到了向往已久的北方第一淡水湖微山湖,在湖心岛古运河上有座极具文化氛围的古镇,这就是南阳古镇了。

战国时期,今之南阳就已存在,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楚、鲁两国均想争之,据此推算,南阳的历史至少有二千二百多年。时至唐宋,泗郊镇甸。明清两朝,商埠码头。古镇在微山湖这个北方水乡里,因京杭运河穿湖而过,在这狭长的湖面上伴河形成了这个运河四大名镇之一、曾显赫一时的南阳古镇。明、清时期,这里空前繁荣,吸引、云集了当时全国各地的商贾、名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商埠,有"晴天不见日,雨天不漏水"的说法,乾隆皇帝南下也曾多次从这里经过,并留有很多可考证的历史遗迹。

?三年前,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南阳古镇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再次被世人瞩。现在的古镇东西长约三千五百米,南北宽约五百米,居民一万五千余人;小镇小巧玲珑,湖水泛波,荷花、垂柳依依,人们以船代步,青石板路、长门板房、空气里漾着阵阵荷香,幽深的街巷依然保持着那份古朴典雅,犹如一副美丽的水墨画,放松心情回归自然,是难得的休闲好去处。

哈哈,大约半个小时我们一行到了湖心岛南阳古镇。眼前一亮,古城、古街、古建筑,这古镇比之江南水乡的古镇略有差异,那就是它的质朴至真。

先拍照留念吧!下船第一件事,当地的同学就招呼着在标志性的牌坊照了“全家福”。

没有找向导,同学对每个景点都很熟悉。我们步行一路走来,用心领略古镇独特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

历史悠久的运河古桥,运河从镇中穿过,河湖相连,水路交错,据说早在元朝时南阳就已经成为运河岸边重要的码头。闭目畅想,那时的场景一定是桅杆林立、篷帆遮云,渔歌互答,喧嚣热闹。不过今日略显萧条,已是今非昔比了。

南阳老街以商贸交易繁华而著称,街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各类店铺商号,至今经久不衰。

历史上素有鱼台八景之一的“杰阁跨河”景观,将魁星阁赋予旧时科考文化的神秘色彩,令人唏嘘不止,让我们从中受到历史文化的教育。走进位于古镇中心的古清真寺,却也能让人体会到运河古镇内的文化多样性和民族间相互尊重的可贵。在牌坊街的忠孝坊影,如今成了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地方。古镇旅游码头的西侧一大片夹杂的大水面之中的荷花,让古镇映衬在荷塘之中,构思独特巧妙,让游客心生飞过荷塘到达对岸的念想。三座形态各异的古典石桥首尾相接构成“鱼台八景”之一“长桥卧波”,是一条令人流连忘返的步行景观。

行至皇帝下榻处,任由你想象昔时皇帝登岸下榻的壮观场面,你还可以亲身体验,感受古镇南阳的运河文化韵味。“南阳水苑”种植的荷花,悠闲其中、若世外仙境。运河两侧街巷垂柳,和风吹柳轻摆,荡舟河上,品古镇历史风貌,感受其历史沧桑变幻,让人生出许多感慨。

夕阳西下,置身插满数以千计鱼竿的湖色中,宛如进入江南水乡。品尝湖里渔家的各种美味,把酒临风,看日落的余晖,荷塘随风荡漾里赏身边美景,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

南阳古镇不算太大,我们用了约三个小时,就基本游览了全程。

同学提议,即来这北方的鱼米之乡,有一家老牌鱼馆必须要去的,这里的厨师传统的炖鱼很好吃,还有地道的甲鱼汤,价格也便宜。那天,几个游玩了大半天的同学相聚,品着美味佳肴,频频举杯祝福,多少带有醉意的兴奋里,大家唱起熟悉的歌:“……同学啊同学,姐妹兄弟,容颜已刻在我心里,岁月匆匆几十年过去,脸上都是岁月的痕迹……虽然我们很少联系,友谊永远记在心里,幸福时光大家要珍惜……”

半小时的归程里,大家虽有点疲惫,却还是兴致盎然,呼吸着这里特有的渔乡湖水气息,不停手中的相机拍下沿途弥足珍贵的秀丽风光。在我心里,南阳古镇虽没有江南水乡的秀美,可能来这素有“一座南阳镇,半部漕运史”的北方水乡,我不虚此行。真的,如果有时间,我愿在这最美的风景里多留几日,尽情享受夏季难得的清凉,用心品味感受这江北水乡独特的风情水韵……

古镇散文 篇13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我是有古镇情结的,而这结大概就是当年读《雨巷》时给打下的。我想,那时我其实并不很懂,只是觉得那意境很美,美得空灵,美得梦幻,美得令人神往。我没来由地认为这巷子肯定是江南古镇里的巷子,那道肯定是青石板铺就的狭长的道,而那撑着油纸伞的结着愁怨的丁香般的姑娘,肯定是一个长发飘飘身姿婀娜的少女,我希望那诗里的姑娘就是我。

谁没有年轻过呢,谁又没有做过旖旎的梦?年轻的我喜欢看琼瑶,看她的《烟雨蒙蒙》,看她的《月满西楼》,看她的《几度夕阳红》,……不仅是书,连同她的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我都喜欢。只要有可能,我也会学着剧中的女主角一样地穿戴,一样地行走,刘雪华主演的李梦竹,便是我曾经爱极的一个。直到今天,我依然喜欢琼瑶,喜欢她讲述的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喜欢故事中那些美丽温婉痴情贤淑的姑娘们,我觉得那些姑娘就是从戴望舒《雨巷》中走出来的。

可我毕竟不是,我也没碰上一个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儒雅青年,我甚至没有去过真正称得上古镇的地方。

岁月无情,时光不会允许你一直耽于梦想。我仓促地跨越少年之溪,趟过青年之河,直接抵达中年之湖。我渐渐忘了诗中那儒雅青年,忘了那结着愁怨的姑娘,也忘了那悠长悠长的雨巷。

想是近年工作闲了的原因,想是走着走着就散了的缘故,有些东西竟然会悄然复苏,稍稍碰触竟然会怦然心动,莫名心痛。

心想,醒了,就醒着吧;痛了,就痛着吧;遇见了,那就见吧,毕竟世上走这一遭不容易,哪能就那么委屈自己。可人生就是一条单行道,怎可让你重走来时路?来时尚不能冲关,回头哪容你劈波斩浪?无奈也好,遗憾也罢,也只好让它随时光暗淡。

可古镇的情结肯定还在。要不游览北京,为何会弃了高楼林立宛若城中城的清华,直奔古意悠悠的北大?要不行走广州,为何会弃了那车水马龙的小蛮腰,直奔岭南印象园?要不漫步重庆,为何会弃了解放路步行街,直奔古镇磁器口?要不每次出游,只要听说有古镇,便跃跃欲试不肯放过?……后来倒也走过一些古镇,不过,仿建痕迹都太明显,商业气息也太浓厚,类似于着古服却用手机的现代妹子,故作姿态装装样子而已,比如桂林西街、长沙太平街、井冈山天街,都有此感,且匆匆而过,除了跟风买点小工艺品什么的,实在也没什么印象。可是,要怎么讲呢?好像有人说过,无论走过多少古镇,总还是期待着下一个,就像柔软的帘子,微风轻轻一吹,便会蠢蠢欲动。这种情结,我无疑也有。

这次周末游中便有古镇,于是我又来了。

重庆是个很独特的地方,一路之上似乎都是在穿山越岭。悬空而架的天桥,转眼又现的隧道,白雾升腾的云海,是路上最常见的景象。车行道上,人坐车中,如同穿行在白夜,直上云雾缭绕的天堂,想起李白那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免感叹现代科技无所不能。

濯水古镇是我见过的最像古镇的古镇。进口处是一伟岸石雕牌楼,进去广场可见高大木楼数座,这些木楼大都雕梁画栋,颜色或深或浅,看起来都颇有历史。我素眼盲,且缺耐性,实在难以分清哪是仿建哪是原装。听说这游客接待中心便是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老戏台,而类似建筑貌似很多,也就不去计较真品与赝品了。

进去不远,便见濯水风雨桥入口。我素来对风雨桥着迷,觉得它是桥中极品。因为它是桥,又不仅是桥,它还可以是塔,是廊,是亭,甚至是房。它实用,又不只是实用,它也美观,它是凌空而立的宫殿,是展翅若飞的水上乐园。它是富丽堂皇的,它又是亲民大众的。于是撇了古街,先上了风雨桥。濯水风雨桥又叫沧浪桥,这让我想起《孺子歌》中的诗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名字想必与此有关,只可惜眼前这河静如死水,实在看不出半点诗意。

这桥倒是让人惊艳。我见识不多,孤陋寡闻,风雨桥虽也曾见过一二,可这么神气的风雨桥我是第一次见。进口木楼便气势不凡,你看那屋顶的黛瓦飞檐、虬龙石雕、菩萨坐像,你看那两边副楼,交互式造型,出入上下,曲折生姿,让人惊叹,引人留恋。它就像强力磁铁一样,瞬间便把我吸了进去。一路向前,只见木板铺地,木柱支撑,连体木凳,木格护栏,木块横梁,木房长廊,高塔长亭,让人叹为观止。桥身高低起伏,有木梯上下,配以花草盆景,大红灯笼,显得古朴清雅,风姿绰约。若是夜间,串串灯笼亮起,四方灯光响应,水中倒影摇曳,该又是一道梦幻景致。行走其间,我很是羡慕,只恨自己是过客。否则闲暇时候,也可约了三五好友,立于桥上,指点云海,高歌几声,或者携了琴,带了棋,弹上一曲,对弈一番,定是称心快意。桥上时有游客往来,亦可见背筐女人。桥下便是阿蓬江,江水西流不向东,这倒是奇了,不知当年苏轼吟诵“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是否便是受此启发。这桥看起来古旧,其实却是近年重建,如今还有一段尚在建设之中,因为就在几年前,这桥曾遭遇毁灭性大火,一烧而光。如今重建,也算失而复得。叹息,也庆幸!

我素不喜原路返回,于是下了桥,想走到对岸古镇,却一脸迷茫。边问边走,经过好一段路,途中遇见一些在建大楼,均按木楼装修,不知是自发而为,还是政府倡导约束。

穿过一段村道,再次来到河边,发现一阔地,旁有一楼群,正中是一戏台,颇为壮观。往河边看去,可见一爬满绿藤的青砖马头墙,墙边临河有木楼,上垂几字,写着“古镇人家”。近前再看,旁见一石门,门上刻有对联,门不大,内里却大有乾坤。一问,果然是古镇入口,便走入。

古镇多大户,几乎清一色木楼。所谓木楼,倒也不见得全用木头,应属砖石混建,只是外观包装基本为木,其院内封火墙、影壁、甬道多为砖石。木楼大多两至三层,临河多吊脚楼。一眼看去,这些木楼做工精致考究,无论是空中横搭甬道,还是木墙栏杆、窗棂门扇,基本都是木刻雕花,令人称奇,叫人着迷,富有艺术气息。道却不宽,大多笔直,窄处不足两米,宽处也不过三四米。路面青石板铺就,凹凸有裂纹,防滑效果极佳。房屋比肩而立,连中有断,断处往往有狭窄甬道,甬道皆石级,直达河堤码头。如此大规模有规律的建筑,估计那时也是有严格规划,不可任性乱来。下到河堤,可径往前走,风雨桥豁然在望。再前方,一山横卧,似将水路堵住,从这边看来,河如方盒,少了些迂回变化之致。河面倒算开阔,大概是枯水季,河水不深,水浅处,估计涉水可过,难以想象这里原是货物吞吐生意兴隆之大码头。

街道洁净无尘,大概是小雨过后,路上可见水渍潮湿,如同擦拭过后,湿痕未干。若是夜间灯笼亮起,水渍湿痕反光映射,夜的黑,灯笼的红,石板路的亮光,该会是一道如梦如幻景观。街上客栈茶楼,酒坊面馆,各种美食店,应有尽有。其名称皆颇耐人寻味,如“天涯客栈”、“缘分酒吧”、“三毛水饺”、“here,这里!”,邂逅,遇见,这些网缘常见词更是随处可见。只可惜,这些看起来小资文青气息颇浓的店铺大都关着门,甚少开门营业。倒是“土家本色”、“平常人家”、“叫花鸡”、“汪氏绿豆粉”这些百姓风味的店铺开门纳客,奉上自家独特手艺,一饱游客口福。只是我一向忌惮景区食物,总觉不是在吃东西,而是在喝血汗,花的不是钱,而是纸,所以大多只是问问价格,并不真买。但因前段时间,读到一友文章,提及一种“青粑”,此处见了,还用叶儿包着,便想尝尝味道,于是花两块钱买了一个,自觉有些葛朗台嫌疑,便一口吃了。

街上亦少有行人,就算有,大概也基本都是游客,不知何故。加之未见寻常普通住户,所见木楼大都关门闭户,行走其间,如入无人之境,所幸街道不长,也就一公里左右,而且是在白天,若是夜晚独行,胆小的应该会心里犯怵。街道并非皆直道,偶尔会有转弯,转角处往往有雕像出现,大多是模拟生活图景,比方说,推磨,猎归,喝茶,卖水果,顶鸬鹚,做糍粑等等。那些巨商大贾的老宅倒基本是开放的,比如光顺号、余家大院、汪氏油号、樊家大院、濯河坝讲堂等,步入其中,从它们里三层外三层,几进几出的复杂构造,可以感知屋主当年气派风光。每每见了,我为建造这些老宅的闯荡江湖的能人们的家眷感到庆幸,她们的顶梁柱无论在外面有怎样的经历和遭遇,无论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和荣光,他们依然记得回来,记得安顿好自己的一家老小,让她们活得有尊严,有面子。我想,这些古宅木楼,肯定不只有雕梁画栋绣楼高床而已,这里也肯定发生过无数的故事,各种纷争,各种爱情,也自然是少不了的,只是我已不得而知罢了。

我也好奇,这么一个远离城市的小小古镇会有什么人在这里驻足留宿,是不是也会产生一些类似于廊桥遗梦的故事,用几天的浪漫和美好换来一辈子的思念和痛苦。我想这是很有可能的,这个地方不缺产生浪漫爱情的条件,这里有雨后初晴的云海,有隔江而望的花海,有凌空而立的风雨廊桥,有静谧安宁的漫步长堤,有悠长错综的古街小巷,有脚不沾泥的青石板古道,有富有情调的客栈茶楼,还有这么极富想象暗示的店名和广告,这样的地方怎么会缺故事呢?

走到古镇尽头,便来到了古镇的前门,也就是初见的游客集散中心,也就是风雨桥的入口处。回到原点,我心安然。在这里,我被一阵歌声所吸引,只见两个小伙子坐在凳子上一人吹箫,一人弹吉他。吉他手面前放着歌谱架,旁边是音响设备,他们一吹一弹,一唱一和,配合默契,很投入,也很专业,并不在乎身边有没有听众看客,也不在乎有没有人向他们表示赞助。看得出来,他们是这里的驻唱,早已习惯这里或热闹或冷落的环境气氛。他们的出现无疑又增加了这里的小资文青气息,我想这里确实是一个容易勾起怀旧寻梦思想的地方。

回头处,一幅长长的标语映入眼帘,“努力奋战100天,打造5A级濯水古镇”。是啊,濯水古镇正在打造中呢,我想升级后的濯水古镇大概不会这么冷清,应该会迎来一波又一波怀旧寻梦的人儿吧?

但我不是,我只是一个飘然而去的过客,是一个好奇心重的观光客。我循着一首诗前来,我带着满心的疑问而来,我混在人群中看风景,同时也看人。这里并不是江南的古镇,这里也没有落寞惆怅的诗人,眼下也没有蒙蒙烟雨,我怎可指望在这斑驳的光影里寻找旖旎的梦,我又怎能奢望在这异地他乡赴一场雨巷中的浪漫遇见?曾经的生活,别人的故事,无论多么绚丽夺目,放到现在,搁到自身,也会是格格不入的。那刻有“天理良心”的石碑虽依然竖立道中,但那刻字却已然褪色,行道之人还会有谁驻足品读内里沧桑斑驳往事?很多时候,纯净的心空总会被一些交织的欲望打乱,而我们固守的世界,有时也会让我们失去了想象的天空。

走出古镇,如梦初醒。马路市场上的热闹气氛让我意识到我刚才只是与时空做了个穿越游戏,我想就是这古镇古街的静谧让我灵魂出窍了。

我打古镇走过。我循着一首诗前来,却向另一首诗走去: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却装饰了别人的梦。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