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古镇八渡散文

本文已影响 2.28W人 

八渡位于广西田林县西部偏南,原属广西西林县,壮语意为“渡口”,是田林县最古老的圩镇之一。1951年8月,西林县撤县并入隆林、田林二县(1963年复置西林县),县域七个乡并入西隆县(后改隆林县),八渡和其他三个乡划归田西县(后改田林县)。

古镇八渡散文

八渡有广东会馆。谢贤修在《城中文史》就这样提及八渡及八渡的广肇会馆:“粤东会馆也称广东会馆。广东人同乡观念深,都是广东人,但同府或同一语言的又多亲近些,笔者在桂西最偏僻的万山之乡西林县八渡圩,一个二三十家的圩场,居然也有一座广肇会馆。”据九十余岁的八渡街黄老先生介绍,当年来八渡经商做生意的,除了南宁、贵县等本省籍外地人外,还有广州、肇庆等外省籍人。这些商人主要把外面的食盐、烟丝、布匹、日杂生活用品等和煤油、火柴等“洋货”运进来,再把本地的桐果、云耳、八渡笋等土特产和首乌、灵芝等药材运出去。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八渡这样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地方,怎么会在清朝就有远至广东的客商到这里经商做生意呢?我想,那只能从驮娘江找到答案了。

在广西版图最西端,有一条细柔而绵长的清流,蜿蜒在滇桂两省区的边缘,这就是神秘而古老的驮娘江。驮娘江古称文象水,史上又称渌驮河、同舍河和剥隘河。驮娘江发源于云南省广南县,流经广西西林县八达、普合、那劳和田林县的定安、八渡、八桂等乡镇后与同发源于云南省广南县的西洋江汇合,便又进入云南富宁,流经达板、剥隘等地再度进入广西,流入右江,最后注入珠江,流入南海。

据说,当时驮娘江沿江圩镇均有货船通航,上百吨的船只能溯江而上,直抵剥隘、八渡,以上江面逐渐窄小,仍可通航小型船只和独木舟。因而沿江圩镇成了各种货物商品的集散地,码头船只如梭,岸上商贾云集。《西林县志》记载:“清至民国年间,西洋江、驮娘江水量较大,小船只可在江上自由来往,清康熙年代,有广东商人溯江而上,至境内的达下、八渡、定安、那劳、普合、八达、土黄等地经商,把食盐、布匹、棉纱、火油、火柴、烟丝等商品运进来,又把山区的农副土特产品运出去”。这里提及的'那劳、普合、八达、土黄等几处地名都在八渡的上游,当时也有广东的客商。千百年来,驮娘江畔的古圩镇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演绎着兴旺与衰落。可见,像八渡这样当时陆路交通十分不便的广西内地,广东客商以及本省籍外地人进入经商,主要靠水路了。八渡作为驮娘江边的一个圩镇,广东客商顺江而上,经商做生意建会馆,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不久前,笔者前往八渡探访,所看到的驮娘江和当时八渡的渡口已今非昔比。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陆路交通上的便利和丰盈的驮娘江日益变“瘦”,八渡圩老渡口昔日热闹非凡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虽然老渡口那株数百年的大叶榕依然苍翠,今天的八渡比往昔更加繁荣,但想起那句“今人不见秦时月,今月何曾照古人”的古诗,还是令人心生诸多感慨。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