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范文观后感

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通用11篇)

本文已影响 1.19W人 

惟有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才不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观后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通用11篇)

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 篇1

影片质朴无华,却深深的打动了我。陈教员到贫困山区下乡,降临月亮湾小学,本来城里有自己的亲人期待他早早儿回去,没想到命运让他在山里干了生平。在教师这个岗位上,他由1个旧日的英俊小伙变成了白发鬓鬓的老者。虽然远离亲人,扎根在山里,但是1个教师的称谓让他执迷不悟。陈教员对学生有着一种朴素的感情。

这种感情透自他的内心,每个学生都是他的孩子,并且每个学生永远都是他的孩子。当他的学生期间排节目读错了字,当时劳教的他硬是走进排演现场给学生指了出来;当他了解到自己已经成家的学生家境贫寒,就将学生的孩子带到自己家中,并送孩子到少年活动机构学习声乐;当学生期待一身标致的表演服,他就带领孩子勤工俭学,编出竹篮竹筐卖钱。他的事情如此普通,普通的让人心生敬佩!陈教员对教育有着不竭的豪情。

在月亮湾这所山间的简易小学他带领孩子们一起排场歌曲;他给孩子们讲述人体卫生的常识;他在退休之后还用自己的积蓄建起了青少年活动基地。月亮湾小学有了他,就有了生机,孩子们就有了笑脸。生平的坎坷,在他的教育豪情之中显得如此浅薄。豪情燃烧,陈教员燃烧了生平。最感动的莫过于两位白叟相会依偎在电视前,看自己的学生在中央电视台演唱的镜头。学生的歌声在屋内飘荡,醉了两位白叟的心,他们满脸的惊喜,不觉间竟老泪纵横。

当初要不是陈教员的一再坚持,这个孩子哪有机会登上舞台?教师有时候就是如此:不是最主要的演员更不是出名的导演,然而却甘愿做学生最忠实的观众!对学生的关注决不会停留在任教的几年,一日为师,终生关注。陈教员的一生从1个侧面表现了农村教师的艰苦。物质条件差些也就罢了,不懂的题目是政治的因素让人迷乱了双眼,1个举目无亲的小教员就在这政治的波浪中颠簸,甚或沉浮。

当自己给学生买表演服的钱被骗,他向自己旧日的学生借钱,把自己的猪卖掉,愣是凑齐了钱,让孩子们在六一那天穿上了鲜艳的表演服。陈教员的孩子因为几分的缘故没有考上高中,妻子催促他找熟人办办,然而他没有这样办,以至刚初级中学毕业的孩子只身一人到北京做工。电影的末端很有韵味。步履蹒跚的老陈在月亮湾的一处风景前给自己留影,咔喳一声,白叟的身影没有留下,只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教员不正是如此吗?生平的清苦,默默的离开,留下身后最美的风景。为了孩子的一切,《我的教师生涯》是一部由两位影帝影后梁家辉、秦海璐主演的平淡无奇的戏,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却深深吸引住了我的视线,

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 篇2

今天,我看了由梁家辉和秦海璐主演的电影《我的教师生涯》,电影讲述的是1963年夏天,主人公陈玉由于出生的原因,来到远离家乡,远离初恋爱人,远离师范学校的老师,来到大山深处的月亮湾小学教书,从而开始了他坎坷的教师生涯的故事。电影情节感人至深,让我再一次被乡村教师的伟大所感动!也回忆起了自己的读书时光。

主人公陈玉是个治学严谨,不被世俗所同化的优秀教师。在60年代的农村,正规师范毕业的老师并不多,但陈玉却是其中之一。他由于给学生传授生理卫生的知识,而引来非议。其实,就是在现在的农村小学能够给学生讲授和性有关的知识的老师也是凤毛麟角啊!可以说电影中的陈玉应该是一个思想新锐的人物,所以他招到人们的非议。

在80年代,当陈玉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时,年轻人劝他副科让主科,但陈玉却说“我按照教学大纲上课,有错吗”。在升学的压力面前,能顶住压力让学生全面接受教育的老师并不多,更不要说是老年教师了。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执着,他的一个学生成了歌唱家。

主人公陈玉还是一个体恤农民,热爱学生的老师。在学生们需要演出服,而家长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陈老师带领孩子们自力更生,编竹筐,卖钱来买演出服。他为了自己喜爱的音乐,喜爱的教育事业,想尽了办法。终于使得演出成功举行。当面临经济大潮的冲击,学生们辍学打工的时候,他四处寻找,甚至把孩子领到自己家里住。这体现了陈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乡村孩子的热爱,体现了一名乡村教师伟大的人格。

当陈玉退休之后,他回到了开始他教师生涯的月亮湾小学,用尽毕生的继续,办了一家青少年活动中心。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乡村教育,献给了农民的孩子。

看了电影《我的教师生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人能够敢于平凡,能够甘于一辈子平凡,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在主人公身上我没有看到轰轰烈烈,我看到的只有平凡二字,但在这平凡的后面确有一种大山一般的厚重。对!主人公虽然有些文弱,但给人的映像就是一座大山!

在主人公陈玉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优良的师德师风,可以看到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的崇高品格。而今,像这样歌颂乡村教师的,弘扬主旋律的影片并不多见,我们看到的经常是媒体对教育的曝光!教育和教师需要关注,但是更需要关怀。教师本来就是新兴的弱势群体,希望我们的全社会予以关怀!

总之,《我的教师生涯》这部电影拍得真实、朴素、感人,表现出了平凡中的伟大,表现出了创作者对乡村教育的关注。也使我受到了教育,受到了震撼!

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 篇3

今天晚上,几十位家人们聚在呱呱房间389968,共同欣赏电影《我的教师生涯》,给我一种特别的感觉——在对人的影响上,电影或许比一篇文章更有效果,更能启迪人的感官,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的笨笨的理解力很慢的人更是如此。所以,我比较喜欢这里的电影研讨,总能从电影中看到自己。既然这么有效,就可以用到自己的教学中,看来学生的电影课应该定期开展了。这世界真的变化太快,以前家长阻止的内容现在都可以搬上学习日程了,网络游戏竟也开始申奥了,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也开始面对了,不做个好的学习者就不能好好工作了。

除此之外,静下心来做自己也是根本。看了主人公陈玉从年轻气盛到白发苍苍,心中不免伤感。这就是自己的一生吗?人都是有终点的吗?以前,我很少想这样的问题所以生活无忧无虑,但是却不自觉地在无形之中伤害了很多身边的人,没有像陈玉夫妻那样时刻想到别人,想到对方。既然生命短暂,既然幸福只有自己知道,既然生命只能自己亲自经历,我又何苦去模仿别人,何苦照别人的样子去生活,就像陈玉老师一样,像蒋自立老师像李镇西老师一样,"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感动幸福"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这何尝不是最大的幸福。陈玉老师看似平凡的一生,但对于他自己,是最大的满足。或许,成就别人的幸福,是人生终极的幸福吧。他始终静下心来敢于做平凡的人——

他不但教育学生做有用的人,而且把学生的天赋发挥极致,这是老师们最容易忽略的。也是这部电影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现在,我身边的老师,教学好一点就提拔搞行政去了,不能把专业发挥更好。不能像陈玉老师一样"敢于平凡",更不能像他一样保证自己一生平凡。看来自己需要静下心来,做好平凡的工作。世间最宝贵的是生命,这是事实,那么做学生的心灵捕手,陪伴它绽放便是非常伟大的事,只是需要能力,需要智慧。明白了这点,试着做平凡的人,与生命一起成长成最美的样子,的确也不错。

想起杨老师的几句话:

1.跪着拜师,站着做人。

2.你可以赞美,不可以溢美。

3.你可以友好,不可以讨好。总而言之,无论什么时候不要丢了自己。陈玉老师做到了。成长路上,对自己该做的事尽心尽力,不偏不倚地坚持,不为两边的风景所吸引,享受自己追逐的过程,静下心来沉浸其中,为烦扰的生活增添风景,做看风景的人。这也是快生活不能给予的。

当然,影片中也有美好的爱情。可我更加看重的是,一点遗憾。陈玉老师并没有尽到爸爸对孩子的责任,导致孩子生气而去了北京。看到妻子对他的怨气,他对儿子陪伴太少,是电影中忽略了还是真实?我更愿意相信真实,因为这是生活的样子,很多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遗憾。这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的事实——习惯于管别人的娃,不能及时挑战情绪看到自己的娃。不能淡定地关照好两个方面。

幸福的家庭无法复制,但不幸的教训却很真实。也希望引起自己的重视——好好调整自己,争取做一名优雅的老师,把生活和事业都要好好照顾,不能顾此失彼。但这件事做起来的确很难。

由于我成长较晚,也的确喜欢当老师,所以很喜欢读书。但是由于基础差而读得很慢,太多的杂事也无形中影响了家庭。一时也担心自己的孩子,不想让自己一不小心误了自己的孩子。春节后,我发现自己有些焦虑,通过分析后,竟然是对家庭的焦虑。我开始调整自己,试着用自己教育引导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关注自己的孩子。尤其是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家长》,那么忙碌的李老师竟然有时间给孩子写信,批日记等,还把女儿培养得很优秀,我一定也有时间的,只是没有好好安排吧。一直记得研究会杨富志老师一直提倡的——做优雅的老师,今天才感受到它的重要性——如果老师不能好好生活,学生凭什么佩服自己。杨宏杰老师也教育我说,热情是好的,但不能荒了生活,年轻时就要调整好自己的格局,做个会生活的优雅人。的确,或许是老师背后的根本问题,把真正的平凡落实于生活的角角落落,尤其是家人,自己好才是真的好!自己好才能带给别人真正的好!这是不留遗憾的实实在在,是安心做老师,安心做事的根本,是一个人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底色。好好调整自己,新的学期争取做优雅的自己。先成为优雅的人,成为优秀的父母,然后才是优秀的老师,跟着自己的内心,踏实地成长在路上。

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 篇4

看完“我的教师生涯”这部在电影频道播出的电影后,直到现在我的心情都不能平静。无不为影片里的主人翁陈玉所感动,他勤劳朴实,忘我工作的作风,为了孩子们,将自己的一身都献给了一个穷山村的教育事业。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多少知识分子被无情摧残;多少有识之士被那种“革命”气势所压倒;多少仁人志士被那个时代“抛弃”。

此时,想到了我的启蒙老师杨秀立,(听别人说教过三代人)。在我们那个贫穷的山村,为教育,为育人,没工资没奖金,当时那个年代是记工分。每天按8分记工作日,在我们那个穷山僻壤,不说讲台就连课桌黑板都没有。课桌是一块石板,石头就是凳子。有的同学连写字的铅笔、写字本都买不起。能用上的都是家里比较有钱的人家了,没有的同学是很羡慕的。老师上完一天课,就连开水都喝不上一口,渴了喝口凉水,冷了只有忍着。老师用的粉笔别说有多金贵了,剩下的粉笔头用一个指头在黑板上都要画上一笔。唉!那个年代别提有多苦了,多少个春夏秋冬?老师:辛苦了!

说到老师就情不自禁说上自己的老师了,回忆嘛对每个人都是即痛苦又美好的。

影片里虽说没提到我所说的这些,写得最多的是老师如何关心家庭较困难的学生。在去北京找“红旗服装厂”的过程中,尤其是当陈玉老师得知服装厂因效益差倒闭的情况后,一脸的茫然和无助。给学生做演出服这么一大笔现金就这样石沉大海,到处打听也无消息,这都是学生们勤工俭学好不容易挣来的辛苦钱。在当时那个环境就是一笔天文数字,何况是收入微薄的老师呢?那就更是如此了。回到学校后,同事问他去北京的情况,为了不让老师们为他着急,他却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已经将钱要回了。

他利用休息时间,拼命编竹筐卖。尤其是写他的妻子,虽然对话不多,没有山盟海誓,没有卿卿我我。不难看出两人的恩爱之情比对话更有说服力。为了支持爱人的教育工作,得知爱人的情况后,她找娘家人借钱,为了完成他们青年时代未完成的心愿,她将年猪都卖了,拿出来给爱人买演出服。体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勤劳、朴实、高尚的思想情操。

陈玉拿着妻子给他的钱,眼里的泪水夺眶而出,多少天的委屈,此时没有语言,没有表白。一切的一切酸甜苦辣全部在泪水里。

看着孩子们在台上穿得花枝招展,唱着他们年青时唱的那支“让我们荡起双浆”,老两口流出了激动的热泪。这部影片没有着意刻画爱情,很自然的展现给观众,让观众自己去感受艺术,让人品味。

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 篇5

开始看题目以为是主旋律片子,完全是冲着梁家辉来的。但看着看着渐渐忘了他,只记住了那个在乡下度过一生的陈玉,那个爱护学生、坚持理念、热爱音乐、性格要强、死爱面子的知青教师!这就是戏精的厉害,演什么像什么!——相对而言,秦海璐无疑要逊色许多。

本片以文革为背景,但没有在这上边过多停留,我认为处理的很好。

情节像时间一样缓缓流淌,一年又一年,水涨了又退,草黄了又绿,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在不断重复和坚持着这平凡简单而有琐碎的点滴,腰弯了,发白了,而这还没有变。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和道德,只是为了心中那一点想法:不能可惜了孩子,不能对不起孩子!

在医院长长的楼道里,阳光把两个相互搀扶的影子拖得老长;在绿树笼罩的小院子里,躺椅上,老伴讲起了多年前的故事,眼角的泪水随着悠扬的琴声一起飞扬;电视里,当昔日的学生在舞台上放声歌唱,电视机前,老两口激动而欣慰。

朴实而平淡的场景,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竟然想起了自己的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想起了曾经做过老师的父亲。我找到了他们的影子。

所以,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真实。生活就是这样子的,或者说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子的。

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 篇6

《我的教师生涯》是一部由两位影帝影后梁家辉、秦海璐主演的平淡无奇的戏,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却深深吸引住了我的视线。

这是由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故事讲述的是乡村教师陈玉将近四十年平凡而又真切的教师生活。影片以一种回忆叙述的方式,很平和的讲述着这个家常的故事,充满了感人的细节,百转千回,像一条潺潺的小溪,在陈玉老师与学生,学校之间的事件中慢慢流淌。

陈玉把心思放在教学上,一心只想把学生教育为有文化有希望的人,却常常没能得到学生和校长的认同。校长把音乐课一周三节改成一周一节,他跟校长理论,校长说: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是想让孩子学点实用的东西,如果只是写点对联,祭文等,就不用上学掏钱请别人写好了。然而陈玉他却相信音乐会带着孩子们走的更远。

_革特殊时期,他的学生叶宝富因为要照顾腿伤的父亲叶少国,辍学在家,他就到学生家为学生补课,当周敏提醒他少跟叶少国来往,因为叶少国是四清对象,还有历史问题,他却说一个农民有什么历史问题。人家都背毛主席语录,他却教学生青春期生理知识,因为他想让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最后学生都不敢来上课,他也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养猪。

_革结束,恢复当老师后,他自己家里并不宽裕,却送学生小洋去参加声乐培训班,因为小洋家条件不好,他就帮别人出钱教学费,还把小洋接到自己家住,每天骑自行车接送孩子即使在自己的孩子离家出走,自己又生病在床的情况下,还坚持接送小洋。

改革开放后,为了给孩子参加文艺演出定做统一的服装,他带学生自己打工,编竹篮,结果钱被骗了,他不相信这个世界有人会骗孩子的钱,自己去北京去找那家工厂,结果被告知工厂倒闭了。他没有跟学校里说,自己垫付了服装费,老婆把猪卖了才凑足了钱。学校为了升学率,把副课让给主课,每周模拟考试,他却坚持教学生美术,让学生欣赏优美的书法作品。学生辍学打工,他却到灯红酒绿的世界,把稚气未脱的学生接回自己家住,让她继续上学。

看了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人能够敢于平凡,能够敢于一辈子平凡,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老一辈的教师是我学习的榜样。唯有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才不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总之,这部电影拍得真实、感人,表现出了平凡中的伟大,表现出了创作者对乡村教育的关注,也使我受到了教育,受到了震撼!

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 篇7

倪学武,小学高级教师,1966年12月15日出生,1987年考取安徽省桐城师范,1999年自考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1987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小学任教,现为桐城市大关镇旵冲小学教师。

最近我又看了一遍梁家辉(在片中饰男主角陈老师)、秦海璐主演的电影《我的教师生涯》,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再次经受洗礼。如果说师德,这便是师德教育的最生动的教材。

1963年夏,由于家庭出身不好,他来到月亮湾小学接受锻炼。

这是一所极为简陋、落后的小学。第一天报到,正遇到校长一个个地鞭打肇事的孩子,原因是孩子们在操场边,通过栅栏,对着下面玉米地里的校长撒尿。学校就一个房间,他来了校长就叫周老师回家住,让房给他。第一次点名时,叶宝富已好久没来上课了,往后也几乎每学期都有人辍学。吴春燕趴在桌子上半天不做声,陈老师来到座位上问:'你是吴春燕吗?'吴春燕阴阳怪气地说:'老师说是就是呗!'学生马上跟着起哄,要求老师对黑板上的对联。这是一副绝对,校长为掂掂他的斤两给他出的难题。陈老师说对不起,这副对联老师对不上。学生说对不上当什么老师啊,玩去喽,纷纷跑出去教室,教室只剩下几个个。中午他一人在煮面条,烟火呛得直咳嗽,校长带给他一棵白菜和一小瓶酱。两间教室,谈不上密封效果,那边上课声音大了点,这边就没法听课。他在上课时,校长带话让张宏才去,他跟去喊,校长正在体罚张宏才。他教学生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大概学校已很久没听见歌声了,周老师也隔着窗户看。校长呵斥周老师,并马上把音乐课由每周三节改为一节,希望把时间腾出来教点实用的东西,如对联、状子、祭文什么的。学校厕所一个牌子都没有,他写'男、女'两个牌钉上。他的房间自然的天窗很多,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脸盆、饭盒、菜碗、罐都在接水。

稍感无奈后他就振作起来,愉快地接受锻炼。他努力给学生提供先进的、科学的教育。

下午走进课堂时,学生正不停地摇头晃脑地背'……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老师说是你们讲呢还是老师讲,张宏才说黑板上的上联你不是还没想出来吗?老师说,看你胸有成竹的样子,你是不是已经想出来了?张宏才说我要是想出来了,我就是老师了。老师说,那你一定知道它的出处,要不要给大家讲一讲?张宏才低下了头。他问有谁知道呢,没人回答。他说那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这才镇住大家。

他用镜头记录他和孩子们年轻、快乐又鲜活的面孔。他和学生走在田间地头,学生自制的枪他也学着玩,结果打伤了自己的眼睛。相信这时他已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完全接纳了他。

一朵泥巴落在他的胸前洁白的衬衣上,正是张宏才用弹弓干的好事,他将校长专用惩罚学生的藤条举起又狠狠扔在地上。他给同学们推荐两篇作文,一篇是叶宝富《我的父亲》,一篇是张宏才《星期天》。

学校除了上课再也没有别的娱乐活动,他决定教孩子们唱歌,让孩子们看到另外一个世界,他相信音乐会带着孩子们走得更远。

吴春燕说她妈妈不让她碰冷水,让陈老师背她过河。他趁机讲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知识,进行青春期教育。

上美术课,讲书法的欣赏。当时学校规定副科让给主科,追求升学率,他说年轻人,我按教学大纲上课有错吗。

少先队队日,他带领学生参观水库,亲眼看看水能是怎么转化成电能的。他全身心为学生付出,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他看吴春燕嗓子好,买来《>音乐论文集》、《实用歌唱法》送给吴春燕。

吴春燕的孩子小洋唱歌有天赋,县文化馆在镇上办了声乐>培训班,他想让小洋每个周末都去学习,但吴春燕迫于家庭窘境心灰意冷,他替吴春燕做主,把小洋接到他家,又为她付了上音乐班的学费。后来小洋的歌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叶宝富没来上学,他去叶宝富家访问。叶宝富妈妈不在了,爸爸腿有创伤,需要人照料,他答应这段时间来给叶宝富补课。

又有两个学生出去打工了,吴桂莲和刘小丽。去吴桂莲家家访,铁将军把门,坐在门前等候。吴桂莲的爸妈出去打工,爷爷生病被姑姑接去。他去街上找吴桂莲,妻子在家苦苦等候他吃晚饭。一大晚,他把吴桂莲带回家,要在家住一阵子。

1984年夏,他重回学校,组建学校合唱团,要买演出服。演出服每套20元,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他带领学生砍竹子编竹篮卖,不让家里掏一分钱。

服装款被骗,他亲自去北京追讨,无功而返。儿子考大学差几分,说一声肯定行,但他不愿意求人。儿子趁陪他去北京之机离家出走,后来在北京一家公司当保安。学校汇演的日子越来越近,他向以前的学生张宏才借了400元,妻子又卖了家里的年猪帮他做演出服。

他原是来锻炼的,希望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回到城里,想不到居然坚守了一辈子。他是师范学校的高材生,他的恩师与他情同父子,恩师的女儿小兰与他情投意合,他们都希望他早点回来。他原本有一个更好的生活,但他不忍丢掉乡下的孩子们。直到恩师去世他也没有再回去,二十一年前的离别竟成了诀别。妻子周敏要死了,还不知道他老家在哪儿。退休后,儿子让他去北京,他不去,回到月亮湾,用一生的积蓄创办了月亮湾青少年活动中心。在他还走得动时,他背着相机颤巍巍地来到月亮湾,将美好的岁月永远珍藏。

究竟是为了什么,他在农村驻守了一辈子?

他已经很老了,头发花白。小洋唱的歌要在中央电视台播了,老眼昏花的他趴在电视前看。相信这时候他会感到无比幸福。他的一生虽然在物质上不富有,但精神上肯定是非常幸福的。那台手风琴以及《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美动听的旋律贯穿着影片始终。荡起双桨的是他的孩子们,清贫乐道的是他。

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 篇8

闲着无聊坐在电脑前随意的浏览,然后不经意地看到了《我的教师生涯》。当我看到这个电影名时就提起了我的兴趣,首先我也是一个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有种由衷的热爱,再者现在表现一个教师的电影很少,物以稀为贵。于是怀着满腔的热情静静的开始观看起来。

影片一开始,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寂静山村的早晨。田野绿油油一片,山中小鸟轻叫,山中田野笼罩在一层薄薄的轻雾之中。很美、很静,似乎来到了一片世外桃源。静静田野的小路上出现了电影的主人公陈玉(梁家辉饰),提着他的手风琴和行李。远离家乡,远离初恋情人,远离待他如亲生儿子的老师来到湖北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月亮湾开始他的教师生涯。

1963年陈玉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校长并没有因为陈玉的到来而放弃对孩子们的惩罚,看来小学对孩子们的惩罚是习以为常的。可孩子们并没有因为新老师的到来而有所改变自己的行为,上第一堂课就败下阵来。之后陈玉凭借自己的学识博得了孩子们的尊敬,渐渐地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

陈玉是一个很普通的乡村教师,自来到月亮湾之后就再也没有没有回去了,城里有自己的亲人期盼他早日回去,甚至错过了和初恋情人小兰结成因缘的机会,没想到命运让他在山里干了一辈子,在教师这个岗位上,他由一个昔日的英俊小伙变成了白发鬓鬓的老者。

陈玉对学生有着一种朴素的感情。这种感情透自他的内心,每个学生都是他的孩子,并且每个学生永远都是他的孩子。当他的学生在期间排节目读错了字,当时劳教的他硬是走进排演现场给学生指了出来;当他了解到自己已经成家的学生家境贫寒,就将学生的孩子带到自己家中,并送孩子到少年宫学习声乐;当学生期待一身漂亮的演出服,他就带领孩子勤工俭学,编出竹篮竹筐卖钱......

陈玉对教育有着不竭的激情。在月亮湾这所山间的简易小学他带领孩子们一起排场歌曲;他给孩子们讲述人体卫生的知识;他在退休之后还用自己的积蓄建起了青少年活动基地......

两位老人相会依偎在电视前,看自己的学生在中央电视台演唱的镜头。学生的歌声在屋内飘荡,醉了两位老人的心,他们满脸的惊喜,不觉间竟老泪纵横。当初要不是陈老师的`一再坚持,这个孩子哪有机会登上舞台?看到那一幕我感动了。也许陈玉就是如此:不是最主要的演员更不是出名的导演,然而却甘愿做学生最忠实的观众!对学生的关注决不会停留在任教的几年,一日为师,终生关注。

电影的结尾很有韵味。步履蹒跚的老陈在月亮湾的一处风景前给自己留影,咔喳一声,老人的身影没有留下,只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老师不正是如此吗?一辈子的清苦,默默的离开,留下身后最美的风景。

看了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人能够敢于平凡,能够敢于一辈子平凡,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在主人公陈玉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优良的师德师风,可以看到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的崇高品格。总之,这部电影拍得真实、感人,表现出了平凡中的伟大,表现出了创作者对乡村教育的关注。也使我受到了教育,受到了震撼!

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 篇9

我生长在一个教师家庭,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的工作,他每天忙忙碌碌,但乐此不疲,不幸的是他得了肺癌,在他临终前记挂的还是他的学生。我明白他是在实现他的人生梦想。我目睹他平凡的一生,为之感动。同时,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成为我追求的梦想。

金色的九月,我终于如愿以偿走上了那神圣的讲台。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我憧憬着我的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

初为人师,起步对我来说是艰辛的。作为新教师,它意味着你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因为很多事物你都缺乏经验,虽说是完成同样的任务,但你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但当我走在校园里,看到学生那灿烂欢快的笑脸时,听到一声声甜甜的“老师好”时,我会发出由衷的感慨:孩子们真好!

站在讲台上,当我面对着学生那求知上进的双眼时,当家长满怀感激与期望紧握我的双手时,我感到了责任!同时也明白了父亲那种甘于清贫,奉献教育的精神。

在忙碌而又寻常的日子里,在那仅有三尺的舞台,平和的心永远存在着不息地向往,我知道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那最平凡的一分子,是教师队伍中不起眼的一片小绿叶;我渴望平和,平和地走过日升日落……

一笔好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腔与学生融为一体的热情,一颗真挚而善良的心,所有这一切,希望构成我与众不同的个人魅力,希望自己达到一种意境。

为此,我也父亲一样倾尽自己仅有的智慧与全部的努力,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过好每一天。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欣然。

因为,我在心灵深处有一个暖暖的、沉沉的、甜甜的愿望——我的学生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我常想人生短短几十年,为何不让自己过得精彩一些?什么才能让自己的一生不那么平淡无味?年少时,我总以为轰轰烈烈的爱情可以让我的生命更加绚烂,随着年龄的增大,我越来越觉得一个人除了有个幸福的家庭之外,真的应该有点什么追求,让它成为自己精神的支柱,那支柱就是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才能把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体现出来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致力于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天地,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广泛地阅读天下文章,成为我的教育梦想。多年来,我一直把美文的诵读当作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孩子们声情并茂地朗诵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柳永以及毛泽东等名家名作。领略了老子的洒脱、孔子的智慧和庄子的飘逸;和杜甫一同感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情怀;同白居易一起体会“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的忧民情结;随着苏轼唱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古曲,共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和游览赤壁赞颂“三国周郎”,抒发“大江东去”壮士难酬的遗憾;感悟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哀怨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绪;与范仲淹共赏“岳阳楼”美景,感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体验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爱国豪情;跟着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沿着领袖的足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领略伟人“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志向和抱负……孩子们成长的根深深地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此时此刻,也唤起了我作为语文教师的内在欢乐,享受到了教育给语文教师所带来的幸福,让我触摸到引领孩子走进文学殿堂的教育之梦。

随着年龄的增长,虽没有年轻的那份激情,但做一个胸怀理想,不断挑战自己、善于合作,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富有创新精神、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具有社会责任感、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是我一生追求的教育梦想,我将为之努力。

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 篇10

记忆在时光的罅隙中游走,在夏日浪漫多情的季节里开出荼蘼的花,分外妖娆。旧日时光,如古刹苍老的钟声,扬着缤纷的花瓣向我袭来。

有人说,喜欢回忆是开始衰老的表现记忆是一种残酷的美,曾经沧海,老了岁月,也老了年华。那些遥遥的日子已然尘封为岁月的茧,无可挣脱。只一些回忆的浪花依旧在指尖上翻卷着来去,于是,灵魂深处总有一则记忆的蒙太奇,变幻着手法,任红颜易去,岁月迢迢。

如果不是有人喊我老师,我似乎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教师身份。那是一段美好而充实的时光,美得不忍回忆。仿佛主人公不会是我,而是琼瑶小说中的女主角,一个美丽的乡村中学女教师,在一个浪漫唯美的年代,演绎纯粹的青春,纯粹的爱情,以及纯粹的事业。

那时候的每一天都是新的,迎着东方山岗上喷薄而出的朝阳去收获希望。一双双渴求圣洁的眼,一张张纯净的脸,就是顶着风雪,踏着泥泞前行的动力。仿佛进行的不是课时,而是漫游在理想的乐园。那是一种令人亲切崇敬的姿态,诗一般的神情,飞扬着青春的活力,焕耀知识的光彩,智慧的魅力。曼妙间,伫立于自信的微笑,在三尺台前幻化成一道诱人的风景。

那时候的我,更像一株静静地盛开在山野里的百合,清净,淡雅,幽远,不与世俗争艳,超然物外,散发静谧的芳香,这种沁人心脾的馨香,让人淡泊宁静,令人心驰神往。

碧绿的乡野背景衬托我葱茏的青春年华,我的生命如花,青春如花。

回味我的教师生涯,似生命中潺潺流过的山泉,澄明清澈,滋润心扉;如夏夜缕缕吹过的微风,温柔细腻,弥补灵魂的空白。

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 篇11

许多朋友让我写点有关我职业的东西,心里有太多的话要说,提起笔来却大脑空空,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我的教师生涯领路人_政治试题。

想起我成为一个教师的诱因,我总在偷笑。这里面实在没有什么高尚的成分,只是被一个很不起眼的人所诱惑。

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叫宋晓林,一个其貌不扬,甚至可以用丑陋来形容的中年邋遢男人。

那个时候是一个唾弃知识的年代,学生和老师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既然已经被统治者定位为一个战壕的战友,宋晓林虽然身为教师,当然就不敢在我们这些“战友”面前有任何趾高气扬的表现。

宋晓林总是左手空着,右手也空着悄悄地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从有着稠密圆圈的镜片后面,宋晓林探出稍有些恐惧的目光看着我们。教室里唧唧喳喳地响亮着我们的声音,聊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符合年龄特征的嗜好,有国家政策的支持,老师是无法用纪律来阻止我们快乐的,他们也不敢这样做。如果引起学生的不满,很可能他们就会站在高高的台子上,一遍又一遍的做检查。每当我们喋喋不休的时候,宋晓林总是静悄悄的站立在讲台前,偶尔用拇指和其他的四个手指头圈成话筒形状,堵在嘴前咳嗽两声。他虽然不阻止我们停止聊天,他的静静站立却似乎有一种震慑力,几分钟之后我们就会停下来,开始认真听课。

我从小就喜欢语文,其他的课在我心里就是一种吃饭时的音乐,可听也可不听。有也能容忍,没有也不追求,唯独语文课我是认真的。

在语文方面,我最喜欢的还应该是作文,我的作文分数在班上总是第一。记得有一次,我的作文得了第二,而班上一个平时错字连篇,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女同学得了第一,我心里难受极了。终于受不了这种即愤怒又嫉妒的情感煎熬,我找到了宋晓林。宋晓林听完了我的一番申诉之后,拿出我和那个同学的作文让我自己看。等我看完之后,他说,你自己看看,作文讲究的是情感要真实,而不能夸大其词胡编乱造。这篇作文通过日常生活的小事,清晰准确的描绘了一个人的性格和他本质上的诚实和善良,让人看后受到感染,可能还会在潜意识中产生向他学习的愿望。你再看看你的作文,什么你勇敢的和坏人做了斗争啊,什么面对敌人的屠刀,你英勇不屈啊,这是可能的事情吗?你写的是报纸上的英雄事迹,它最大的失败是虚假。

我虽然嘴里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其实心里已经心悦诚服,并且对他产生了深一层的钦佩。从那之后,几乎所有的我文字都是尽我最大的努力,让它来源于生活,绝不夸张华丽。

那个年代是不允许真正的好作品出现在课堂上的,所有好的作品都被打上封资修的字样,不允许在太阳下面闪烁。课本上的文字几乎都是口号式的,而且歌颂所谓英雄的居多,学生不喜欢看,老师也不喜欢讲。宋晓林却总有办法加上自己对文章独特的理解,把一篇枯燥乏味的文章讲的生动活泼,使人久久不能忘怀。而且他在讲课的时候有一个独到的动作,就是把一大把粉笔头一个一个的往自己中山装的口袋里装,然后再一个一个的掏出来。讲到最兴奋的时候,他甚至会把一大把粉笔头一起装在口袋里,逗的同学们哈哈大笑。他尴尬的看看同学说,我错了,这是公家的财产,我有贪污的嫌疑,我改正。接着他把所有的粉笔头从口袋里掏出来。不过几分钟之后,那些粉笔头会依旧在他的口袋和手上游荡。

也许是他自己也无奈于课本上的东西了,也许是他太想让同学们真正欣赏到文学的魅力,有一天,在快速讲完课本的时候,他神秘的关上教室的门,然后对我们说,我来讲一首诗给你们听,政治试题《我的教师生涯领路人_政治试题》。

记得那首诗是一个外国作家写的,特点是只有十四行。他细致的有声有色的讲解了这首诗的含义。诗人在自己的作品中把爱人比喻成为粮食,比喻成为万物生长所需的甘霖。为了爱人,诗人用生命抗争着。为了求得爱人的陪伴,诗人整日受着精神的煎熬,最后诗人几乎是用生命,用自己发自肺腑的诗句对着爱人倾诉出了自己深藏的爱情。

诗人的十四行诗在翻译成汉语之后,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美丽,可是经过宋晓林绘声绘色的讲解,我们沉默了。讲解这些诗句的时候,宋晓林随着诗人的欢笑而喜笑颜开,又随着诗人绝望的情绪眼含热泪。班上寂静的掉一根针都给人以震动。班上最调皮的学生都直愣愣的望着宋晓林,静静的听着,不再发出哗众取宠的嘈杂声。也许我的职业去向就是在他讲解这些诗句之时产生的。我成人之后读了很多外国作家的作品,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宋晓林口中的诗人就是伟大的普希金。

因为宋晓林屡屡在课堂上讲解外国诗人的诗句,学校终于找到他,并且把这件事上报了教育局,最后的结果是他被清理出教师队伍。在知道他要走的消息之后,我和另一个喜欢语文课的同学去了他家里。我以为他会非常沮丧,没有想到他好像很不在乎这件事情。我问他为什么非要冒天下之大不讳,他说,我是个教师,我要对得起良心。当时对这句话我似懂非懂,长大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一个想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的人,是应该这样做的,尽管这里牵扯到了自己绝对的切身利益。

大学毕业之后,我被分配到父亲老家的县城里工作。父亲动用了所有的关系,然后通知让我挑选单位。当时答应要我的单位有工商、财税,公安,商业、甚至医院。我什么也没有挑选,直截了当的告诉父亲,我不改行,我要当教师。

父亲和母亲还有哥哥苦口婆心的给我做了好几天工作,希望我不要去当老师,他们说教师又累有穷,希望我改变主意。我什么也不说,一口咬死要当教师。父亲没有办法,只好满足了我的愿望。在我报到的前夕,父亲说了一句话,路是你自己要走的,不能后悔。

身为教师多少年之后,在我想脱离教师行业的时候,我细细的揣摩了我当时挑选职业时的心情,这个时候我才明白,我的坚定不移都是因为当年我的语文老师宋晓林所引起。

一个教师的最大成功不仅仅在于教授知识,主要在于是否能够潜移默化的吸引学生们吸收教师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光辉之处,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闪烁。宋晓林成功了,他用他的人格魅力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至今有人问我,是否后悔当时的选择,我真诚的回答,偶然会后悔,但是面对学生的时候,在学生给我任何人和任何物质都给不了的快乐的时候,我不后悔,永远都不会后悔。

宋晓林老师已经在我的视线里消失多年,可是记忆中,他永远都是原来的模样,一个邋遢的中年人,一个能够使没有生命的文字,鲜活生动的跳跃在学生面前的优秀语文教师,一个把优秀品格融会到一举手一投足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人……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