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实用】

本文已影响 3.56W人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实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选择喜欢的人物图案进行剪贴、添画。

2.幼儿能发挥想象力,大胆添画、充实画面。

3.幼儿能用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感受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时装杂志书(或人物较多的废旧图书)、剪刀、胶水、彩笔、绘画纸、纸篓、范画。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范画,了解绘画步骤

1.画面上都有什么呀?画面上的人物和我们平常画的有什么不一样?(人物是粘贴上去的.。)

2.猜一猜是怎么做出来的?

教师小结剪贴添画的步骤:选择人物,想好这个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然后把人物剪下来,粘贴在想好的位置,最后添画背景。

(幼儿在欣赏范画的过程中,看一看,说一说,在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究作品的制作方法,了解剪贴、添画的步骤。)

二、出示人物形象,引导幼儿想象讲述

1.出示一个有动作的人物形象,引导幼儿观察。

①这个人做了什么动作、什么表情?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和表情? (比赛、锻炼身体……)根据孩子的回答延伸提问:他在哪?他的周围可能有什么? (观众、体育器械……)

②让你添画你打算画什么?

2.出示一个人物上身形象,引导幼儿观察。

①这个人缺了什么? (下身。)有可能被什么挡住了? (柜台、书桌……)他有可能在哪?(车里,飞机里……)

②如果让你添画你打算画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大胆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想法,为下一步的添画做好铺垫。)

三、幼儿剪贴添画,教师巡回指导

1.仔细观察,想好要画什么,再在想好的位置进行粘贴。

2.注意桌面的卫生,安全使用剪刀。

教师提醒幼儿根据剪出的人物动作、表情、服饰等进行想象添画。鼓励幼儿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别人添画的不一样。

四、幼儿作品欣赏

1.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说出自己作品的名称是什么,画面里的人物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教师挑选几幅作品讲评。可从创意、画面饱满程度、涂色均匀、比例等方面进行评价。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收集整理自己的物品,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

2、萌发长大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了解自己成长的故事,学会对养育的人感恩。

【活动难点重点】

重点:

让幼儿感受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难点:

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学会对养育的人感恩。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搜集幼儿不同年龄时期的照片、录像、物品(衣服、鞋子等)。并向幼儿讲述成长期间发生的故事。

2、将幼儿小时的照片分类贴在墙上,将小衣服、鞋子摆在活动室恰当位置。

3、准备歌曲《感恩的心》伴奏音乐,提前学唱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环境的变化,激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课前老师对教学环境的布置,给幼儿创造一种情境,通过让幼儿观察活动室内环境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一猜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讨论为什么猜不着?试穿小时候衣服,讨论为什么穿不上?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变化。通过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确实长大了,从而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

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让幼儿在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积累经验:

播放幼儿小时候的录像,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父母是怎样照顾自己的,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对父母的.感情。

通过观看幼儿小时候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中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增进亲子情感。另外,在观看照片和影像资料过程中,不断引导和启发幼儿想起哪些事情是自己做的,与小时候有什么不同,从而打开他们记忆的大门。

4、交流体验:

让幼儿讲述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大胆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让幼儿在分享快乐的同时,感受自己的变化,对自己“已经长大了”这件事能够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感。除此外,在交流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5、情感熏陶:

利用多媒体音响播放歌曲《感恩的心》,集体演唱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让幼儿在倾听和演唱过程中,学会对养育自己的人要感恩。《纲要》中指出:“要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所以本环节采用情感熏陶法对孩子的情感进行升华,从而突破本活动的难点。

本环节运用了操作法,通过组织“穿衣、穿鞋、叠被子”比赛,让幼儿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充分感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带来的乐趣。

【活动延伸】

分享快乐: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情感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活动反思】

活动的设计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具的准备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渴望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充分体验到了长大的快乐和自豪,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要有爱心

活动准备

课件、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请幼儿说一说平时爸爸妈妈是怎样爱小朋友的?

二、出示图片,讲故事。

师:在城外的一座动物园里有一只小狮子,他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爸爸妈妈,冷的时候没地方住,饿的时候没东西吃,生病的时候也没人照顾他,他整天浑身发抖,哆哆嗦嗦,人们都叫他“哆哆”。动物园里的.人看他可怜,就给他找了一个狗妈妈

师:让幼儿观察狗妈妈的样子?

幼儿:耳朵又大又长,鼻子,眼睛,舌头大大的尾巴长长的,身体胖胖的,像个胖墩,大家都叫他“胖墩”

1.狗妈妈看到可怜的哆哆,就决定照顾他,请幼儿说一说狗妈妈怎样照顾哆哆呢?

幼儿:给他买东西——给他买衣服——带他出去玩——生病的时候照顾他

2.出示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狗妈妈是怎样照顾小哆哆的?

3.幼儿:再喂哆哆吃饭——在和哆哆做游戏——再亲哆哆——在握手,狗妈妈给了哆哆好多好多的爱,睡觉时狗妈妈会唱摇篮曲。

4.听音乐,讲故事,让幼儿欣赏。(请幼儿哆哆睡觉的样子)

5.师:哆哆一天天长大了,长高了,现在得哆哆长成了什么样子?

幼儿:很威猛 长出了长长的鬃毛锋利的爪子凶猛的眼睛

师:让幼儿观察狗妈妈的变化?——狗妈妈变老了(耳朵上有皱纹 身体变得瘦瘦的)

三、分别情境,在情景音乐中听老师讲故事。

师:哆哆会想念狗妈妈什么呢?

幼儿:会想念狗妈妈的摇篮曲、会想念狗妈妈的爱、会想念和狗妈妈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四、幼儿欣赏,在音乐的情境中老师继续讲故事。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事奄奄一息吗?

幼儿:眼睛睁不开了——快要死了

师:孩子们,如果你们是哆哆,你们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幼儿:我喜欢你 我爱你......

让幼儿听一听哆哆是怎样对妈妈说的?(妈妈我们永远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

师:老师现在是狗妈妈,孩子们,你们会对我说什你呢?

幼儿:妈妈我爱你......

五、欣赏故事。

师:听完故事,孩子们,你们心里有什么感触吗?

幼儿:感动

师:故事的名字就叫《温情的狮子》

六、结束。

在音乐情境中完整的欣赏故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大班数学教案《1—10的相邻数》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1—10的相邻数》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背景

根据大一班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以讲故事、带孩子们参观动物园等环节,让孩子们轻松地进入课题。

活动目标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难点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一套。

2、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3、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座位,那谁挨着你坐呢?

幼儿: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二、基本部分:

1:师讲故事《找问题。

(1)熊猫说6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他的邻居又是谁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9号的邻居,9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8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2、帮数字宝宝找邻居。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是几?比2少1又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10

3、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1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0是1的相邻数,2是1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利用玩具摆一摆,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能摆出比2多1的数吗,是多少?你能摆出比2少1的数吗,是多少?”依次找摆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6、7、8、9、10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

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发给每个小朋友1-10的数字卡,让 他们在桌子上找出相应的邻居数,同桌之间相互交换讨论,看看谁能很快找到卡片上的邻居。

教学反思

1、活动<10以内的相邻数>是授课的第一课时。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的房子编门牌号来引出课题,让小朋友来为小朋友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

2、在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时,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到教学当中。并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3、在活动的过程中,请小朋友为数宝宝找邻居的这一过程,我是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转换,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让幼儿在主动探究中掌握“相邻”的关系。

4、最后运用人手一套的数宝宝操作,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探究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学习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能分别用三句话讲述出一幅图的图意,注意用词正确。

活动准备:

教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出示图一。

“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哪位小朋友能用一句最简单的话将图上的事说清楚。”(山坡上有两只乌龟)教师移动磁性乌龟:“这件事还有谁也能用一句简单的话说清楚。”(又爬来了一只乌龟)请小朋友把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教师指图:“最后一句话应该怎么说呢?谁会用三句话把图上的.事说清楚:幼儿个别、集体讲述三句话。

列算式理解其含义。

“谁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图上的表情?”

“这道算式什么意思?我们一起说说看。”

“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小组活动第一组:玩玩讲讲水果列算式。

第二组:玩玩讲讲动物列算式。

教后感:这节课上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以内的加法。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得出结果,尝试到了成功了,所以记得很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习性,能根据他们所吃的食物将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萌发对动物的兴趣,初步了解大自然奇妙的生物链。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师幼事先收集各种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幼儿关于动物食性的资料。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将动物图片按照是肉食草分类贴在黑板上。

2、 经验,按照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比较。

引导幼儿对比发现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身体构造的共同点:如:食草动物的脚多有蹄,食肉动物的脚多有爪;食草动物的门牙发达,食肉动物的犬牙发达;在习性上食草动物多群居,食肉动物多单独行动。

根据新获得的经验再次对动物进行分类。

3、 辨析讨论,了解杂食动物动物以及特殊食物喜好的动物的`相关知识。

举例提问:熊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

幼儿阐述

活动评析

一、物质准备与经验准备

活动的预设部分除了目标、过程,准备也是相当重要的,准备的内容需要考虑周全,要密切地为幼儿活动服务,为教师教学服务。这个活动中教师做了较为充分以及贴近活动目标及实施需要的物质准备,但是却忽略了孩子们的经验准备,这个主题都是关于动物的很多知识,可以在主题开展前让孩子了解一些的有关科学知识,既能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做经验的准备,这个活动前也可以有针对性的一些经验准备。

二、教师的传授与幼儿的学习

活动中教师更多的给予的是直接的知识传授,和个别幼儿的操作参与,而缺少幼儿的自主探索,对于科学活动来说这是活动的关键,让孩子自主探索、发现,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扎实、有效,年轻教师在这方面的考虑比较不够,可能对操作活动的把控能力不够,不太敢放手让孩子去操作,怕收不回来,影响接下来的环节,这需要更完善的预设和逐渐的锻炼,才能较好地把握整个教学。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的把握

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的重点、难点都只有一个,教学的内容不能过多,也不能主次颠倒。这里的动物的食性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而难点是生物链的初步了解,教师在活动中过多的把重心放在难点上,而重点的内容学习的比较肤浅,其实两者可以结合进行,在重点学习的基础上逐渐突破难点,而不是将两个内容孤立开来。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运用以有经验,尝试用各种办法解决问题。

2、学会运用统计的方法进行比较。

3、感受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小毛巾、大块积木若干,海绵、卫生纸、玻璃瓶、塑料瓶、小桶、小盆、水若干,胶管、石子若干,虹吸现象实验材料。

活动过程:

一、看图,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回答解决的办法。(图上有一个小桶,内装满水,另有一个空盆。)

老师提问:不用倒的方法,怎样将小桶里的水运到空盆里去?

二、操作活动:

1、进入操作场地,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设想,找出合适的操作材料。

2、幼儿交换自己的'设想和想法

3、进行操作,验证自己的设想。老师巡回指导。

三、幼儿分享操作感受。

1、你选择的是什么材料,是怎样操作的?

2、通过操作觉得哪些材料能够帮助将水转移到另一个空盆里。

四、比较三种方法的实效性。

1、共同找出可行的三种方法,(用杯子舀、用体积大的材料压、用吸水的材料转移)通过比赛的方式感受每个方法的实用效果。

幼儿自由选择一种方法,进行比较。

2、老师出示准备好的统计表格,请幼儿用或表达自己的意见。

3、老师和幼儿一起通过统计表格比较三种方法。

五、老师引导幼儿小结出今天实验的收获。

六、老师演示虹吸现象,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分工合作能力。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插接棒、粘贴板

活动过程:

游戏拼插“美丽的家园”

1、出示老师拼插的范例图,请幼儿观察。

2、老师提出要求:看那组幼儿用最快的时间里拼插的图形与老师的图形一样。(教师规定时间)

3、幼儿动手操作。

4、请幼儿与老师的图对照验证。

幼儿讨论:

发现的`问题:与老师的图有什么不一样;

找出问题的原因:为什么小朋友的图与老师的不一样?

解决问题:怎样不出现这些问题?小朋友们应怎样做?

结束环节:幼儿重新拼插图形“美丽的家园”。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