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范文合集10篇

本文已影响 1.36W人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教案范文合集10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教学理论依据:

草地上的蚂蚱、花丛中的蝴蝶,神秘的昆虫世界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能蹲在地上看一上午的蚂蚁搬家,喜欢追着蜻蜓飞舞,更想捉一只瓢虫数数到底有几颗星星……

他们玩着、说着、画着、问着,乐此不疲。但是,螳螂有几种颜色?竹节虫长什么样?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离大自然却越来越远了。

因此选择《捉迷藏的昆虫》这个教学内容正是遵循了《纲要》中关于教学内容选择的三个原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所感兴趣的,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要尊重儿童学习的愿望,不能强加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教师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是介绍问题和对策,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

在《捉迷藏的昆虫》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幼儿想、说、做在前,教师指导、小结在后的原则。皮亚杰还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

因此,本次活动将探索过程与游戏结合起来,既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能维持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从而达到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

实施策略:

整个活动的组织以游戏贯穿始终。

1、师幼游戏,打好铺垫。通过游戏“捉迷藏”,理解 “隐藏”与“发现”之间的关系,为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做铺垫。

2、趣味寻找,探索发现。寻找花草丛中、图片中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的小昆虫,探寻昆虫保护自己的奥秘,体验发现、探究的乐趣。

3、角色扮演,知识拓展。通过扮演角色,复习巩固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经验。

教学目标:

1、了解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藏有螳螂、蝴蝶、蚂蚱等昆虫的花草丛。

2、《昆虫躲猫猫》图片。

3、《春天》的音乐,昆虫头饰若干,小鸟头饰一个。

活动重点:

了解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活动难点:

对昆虫“保护色”的理解。

活动过程:

1、游戏“捉迷藏”,理解“隐藏”与“发现”之间的关系。

教师带领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让幼儿亲身感受:如果想不容易被别人发现,必须要隐藏好。

2、探究、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1)找找、说说

①教师带领幼儿寻找藏在花草丛中的昆虫。

②请幼儿说说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讨论为什么这些昆虫藏在和身体颜色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昆虫以及与所处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2)看看、听听

教师播放课件,让幼儿了解枯叶蝶、竹节虫、兰花螳螂等昆虫是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

(3)找找、认认

①教师出示《昆虫躲猫猫》大图片,请幼儿寻找图中已经认识的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

②请幼儿找出图片中的其他昆虫,拓展幼儿关于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经验。

3、游戏《小鸟和小虫》,复习巩固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经验。

教师带领幼儿玩“小虫和小鸟”的游戏,鼓励幼儿将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到游戏中。

延伸活动:

激发幼儿继续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1、鼓励幼儿和家长收集关于动物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图片、图书、影像等资料。

2、鼓励幼儿通过向家长、教师请教或观看图书、影像等途径了解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动物保护色原理”的应用。

3、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昆虫。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熟悉理解作品,能用连贯的语言,富有创造性的表现出符合角色性格的声调语气和表情。

2、能在原作品的基础上,在语言、动作、情节表演上有所增添 变动,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3、能根据故事情节,学会利用各种材料自己设计制作表演道具、布置表演场景。

4、懂得与同伴协商、配合、合作进行表演游戏,能分类、整理收拾表演游戏材料。

活动准备:

青蛙、蝌蚪、鸭、鱼等角色的服饰或头饰;事先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复述故事。

指导要点:

1、出示打乱的图片,老师边讲述边提问,帮助幼儿回忆故事情节。

提问:“小蝌蚪遇到了谁,它们是怎么说的?” “它们还遇到了谁?它是不是小蝌蚪的妈妈?为什么?” “谁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找到她了吗?” “小蝌蚪后来怎么样?” (帮助幼儿依次回忆角色的出场顺序,并进一步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头饰分成大组以图片提示表演。

要求:

(1)、记住自己角色的对话,在别人表演的时候能够认真倾听。

(2)、鼓励较胆小的幼儿大方地表现。

3、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情、动作进行对话练习。“小蝌蚪的声音是怎样的?” “大鱼呢?” “乌龟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 “青蛙妈妈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你们在表演的时候,带上表情和动作好吗?”

4、幼儿带上头饰分大组表演,要求幼儿跟住自己的同伴,能大方有表情地练习对话。

5、幼儿交换角色继续表演。

6、延伸。

“在表演的`时候,这些小动物还可以怎么打扮更像呢?” 请幼儿回家与父母共同准备这些表演的道具。

幼儿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用画表现自己在节日中看到的、接触到的或感受最深的事和物

2、引导幼儿合理地布置画面,初步学习处理远近的关系和画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范例、幼儿绘画用品

教学流程:

导入活动交代任务、幼儿作画相互讲评

教学重难点:

合理布置画面,处理好远近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这几天国庆节过得真快乐,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把快乐的国庆节中经历的事情画在纸上,让大家知道你是怎么过节的

2、和好朋友讲讲你在节日里做了些什么事(参加什么活动?看到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交代任务、幼儿作画

1、把自己的事画出来,画得时候要注意画面内容的安排,近处的东西画大点,画在下面;远处的东西画小点,画在纸的上边

2、教师示范,幼儿观察

3、幼儿安静作画,教师指导

4、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处理远近关系

三、相互讲评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请幼儿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画出朋友的主要特征,大胆作画。

2.能细致认真地观察事物。

3.体验并表现出找到朋友的愉悦心情。

活动准备:

1“我的朋友”墙饰;画纸;彩笔;蜡笔;模板;范例;音乐;幼儿自己的照片;胶带。

2 幼儿在活动前,进行过“我班来了新朋友”的活动。

活动过程:

1.教师有目的的与幼儿谈话:“这学期,我们班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喜欢她吗?”“看!你们多棒呀,都能主动地去帮助她,和她做好朋友。”“那你们还想有更多的朋友吗?”

2.游戏“找朋友”,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边唱边表演,体验并表现出找到朋友的愉悦心情

3.游戏:“猜猜他是谁?”

①“小朋友都想知道你刚才找到的好朋友是谁?你呀先别告诉他们,让他们来猜一猜,好吧?”

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请幼儿说出好朋友的五官及服饰特征,其他小朋友猜,猜一猜该小朋友的好朋友是谁?(引导幼儿从男孩女孩,眼睛的大小、头发的长短、服饰等方面来说)

②“老师知道你们都想让大家来猜,那你来请旁边的小朋友猜一猜。”引导幼儿同伴间互相说一说好朋友的特征。

4.幼儿作画,教师个别指导,绘画时可以和好朋友坐在一起,

5.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 “我的朋友”的互动墙饰中,让幼儿自由交流欣赏,相互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表达对同伴的喜爱之情。

幼儿园教案 篇5

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作品欢快的气氛。

2.感受儿歌的押韵,能够准确的发出姥、闹、浩、摇等的字词。

准备:

按儿歌内容画的指示图。

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昨天是什么节日呀?(元宵节)在元宵节,街上会有好多的花灯卖,你们看见了吗?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花灯,家里买了什么花灯?(我看见过小兔灯、荷花灯、风筝等……)

2.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花灯,它可不跟你们家里的灯笼一样,这个花灯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叫“花灯谣”我们来听一听,听听老师为你们带来了哪些花灯?

师:小朋友,老师为你们带来了哪些花灯呀?(西瓜灯、小兔灯、金鱼儿灯、飞机等、火箭灯)

师:那这些漂亮的花灯都是谁做的呢?(姥姥)我们再来听听,究竟是不是姥姥做的啊?看看姥姥把这个花灯送给谁?

师:刚才好多小朋友认真听,现在老师要把这些花灯送给他们。

3.姥姥做的花灯名字叫花灯谣,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

4.小朋友念这首儿歌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5.我们用快乐的语气来念一念。

6.有哪儿小朋友能换一种方式来念这个花灯谣?

师:比如说以这种形式“OO O、OO O”

7.尝试创编儿歌。

师:元宵节你们还见过什么花灯?能把我们儿歌里的花灯改成你喜欢的花灯、见过的花灯。小朋友先自己练练,练好了可以举手说一说。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与人相处应谦让的道理,初步学习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2、通过故事欣赏与实践,增强为他人着想的意识。

3、体验谦让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教本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兴趣

有大小不一样的苹果,要请你分给哥哥、妹妹和你自己,你应该怎么分?

  二、引出故事

对题目并进行解释,讲一遍故事。

  三、启发提问:

1、故事题目是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孔融为什么把最小的梨分给自己?他是怎么想的?

3、你认为孔融这样做对吗?好在哪里?

  四、指导幼儿观察教本

在听一遍故事,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孔融“上面让哥哥,下面让弟弟“,并学习其中对话。

  五、引导幼儿思考、讨论

孔融才四岁,就知道这样让梨,我们应该怎样谦让。

讨论中幼儿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叫谦让,什么时候该谦让,设置情景,迁移感情的讨论中很多幼儿都谈到自己平时都是很以自我为中心的,但是在听了故事以后自己要向孔融学习,学习谦让,本次活动幼儿的发言讨论都很积极。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x给xx吃。

2、通过活动,让孩子学会分享劳动成果,培养幼儿热爱家人的感情。

  活动重点:

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

  活动难点:

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x给xx吃。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在生活中吃过饺子,已经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儿歌《包饺子》、实物饺子、小朋友做好的橡皮泥手工饺子、水果模型、小动物模型、家庭成员的手指偶

  活动过程:

  一、点名法检查助听器的工作状态。

听到名字的小朋友和老师击掌问好。

二、活动导入:

播放儿歌《包饺子》,然后做手指操,直接引出主题。羊妈妈,(双手比自己,一蹲一站)

包饺子,(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内、往外来回扳)中间突起,(双手握拳)两边翘(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势)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宝(两只手半举并左右摇动)

师:儿歌里,羊妈妈包什么?

幼:羊妈妈包饺子。

  三、出示实物饺子,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请幼儿观察、讲述饺子的外形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吃饺子的经历。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饺子长什么样子?

幼:饺子像小船,像元宝,还像橘子瓣儿……

师:你们吃过饺子吗?什么时候吃的?

师:冬至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吃饺子,要不然,耳朵都冻掉了。

师:饺子好吃不好吃?饺子里面有什么?

幼:饺子很好吃。饺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馅儿。有鸡蛋,有韭菜,有肉肉……

师:你们喜欢吃饺子吗?你们会不会做饺子?

……..

四、请小动物吃饺子,练习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

师:“喵喵喵”,小猫来了,它说它闻到小朋友做的饺子真香!它也想吃饺子,谁想让小猫吃饺子?

师:小猫说:谢谢你,你的饺子真好吃。小狗小狗,你怎么了?你也想吃饺子吗?那么谁想让小狗吃饺子?

(引导幼儿练习表达:我把饺子给xx吃。)

五:学习仿编:“我把xx给xx吃”的句式。

通过“我爱我家”游戏,学习仿编句式。幼儿通过教师引导学习仿编句子。我们也请爸爸妈妈吃水果吧?如:我把苹果给爸爸吃。我把香蕉给妈妈吃……

  六、老师总结,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包饺子,体验自己动手制作食物的快乐。

 活动反思:

语言教学的核心在于“运用”二字。本次活动通过创设丰富的情景,让幼儿在宽松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练习句型,大胆仿编。而且两个情景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对于他们并不陌生,更容易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内容

游北京

  重点领域

健康

  相关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

1、能肩上负重进行走、跑、跨、跳、钻、爬等动作,动作灵敏,有一定耐力。

2、了解北京的主要建筑物,并能根据信号与指示牌进行活动。

3、活动中能不怕困难、勇敢向前。

重点、难点 重点:能负重进行各项活动。

难点:能自己设计旅游路线。

  活动准备

1. 竹梯一架、轮胎依次叠起四层(长城)、长绳两根(水立方)、

拱形门(天安门)、软垫三块(工人体育馆草地)、雪碧瓶制作的枫树五棵(香山公园);红旗一面;书包、装满水的饮料瓶和小积木,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 写有“长城”“水立方”“天安门”“草地”“香山公园”的路牌

(同时也画有简笔图案)五块,分别插放在相应的器械边。

  活动过程:

  一、谈谈我了解的北京。

1、教师:“我们的首都是哪个城市?”“你知道北京有哪些著名的地方吗?”

2、幼儿自由交流,了解北京的著名建筑物。

  二、幼儿了解线路。

1、幼儿自由观察场地上游戏材料,启发幼儿根据字牌的提示认认、读读是什么地方。

2、请幼儿说说自己发现的旅游路线。

3、集体归纳旅游路线:走过“独木桥长城”→跨跳过“水立方”→钻过“天安门”→爬过“草地”→穿过“香山公园”→到达露营地。

  三、幼儿自主探索旅行路线。

1、幼儿自由探索、练习,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

2、幼儿讲述探索的方法并示范。

3、教师根据幼儿掌握动作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4、幼儿再次分散练习,教师指导。

  四、游戏:游北京。

1、讨论旅游所需的物品。幼儿分散准备,“水”、“点心”放在各自的书包内。

2、幼儿游戏,并鼓励、表扬活动中不怕累、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幼儿。

  五、放松活动。

教师:“如果有机会小朋友可以亲自去游北京,了解我们北京的魅力.”

幼儿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按一定方向排序。

2、抽象出4、5、6、7、8各数的实际意义。

3、感知并认读数字。

活动准备:

各小组活动材料。

活动过程:

一、学习新游戏:排排队

1、出示方向标记卡,认识它的含义:大、小、箭头各表示什么。

2、出示一套排序材料,请幼儿说说看标记怎么排排队。最大的放在什么地方,最小的放在什么地方,这个标记卡表示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

3、讲清“排排队”的名称,要求幼儿按照标记卡将所给材料排序。

二、介绍各小组活动名称、要求

小组活动一:排排队

目标:能按一定方向排序。

准备:方向标记卡8张,排序材料8套(每套均由同一画面内容但大小不等的5张图片组成。如:大小兔子、 大小蜗牛)。

玩法:幼儿根据方向标记卡(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将所给大小不等的操作材料排序。

规则:按方向标记卡提示的方向排序,并说出序列的规律。

小组活动二:点娃娃找朋友

目标:抽象出5、8、7、8各数的实际意义。

准备:圆点卡8套(各画有5、6、7、8个小圆点),分类盒8个,各种画面内容的图片8套(图片上的物体数量分别是5、6、7、8个)。

玩法:请幼儿将图片按照画面物体数量的多少进行分类,最后用圆点卡片表示图片上物体的数量。

规则:将图中物体数量相等的图片放一起,再用圆点卡表示每格图片画面内容的数量。

小组活动三:数字拼图

目标:感知数字,认读数字。

准备:数字1—10的拼图8套。

玩法:两位幼儿合作拼凑1—10的各个数字,拼完后告诉老师这些数字分别叫什么。

规则:将零散的数字块全部拼成一个个完整的数字。同时读出其名称。

小组活动四:小兔吃饭

目标:抽象出4的实际意义。

准备:小兔纸袋10个(开口处装饰为小兔嘴巴,头上蝴蝶结处贴有4个小圆点),萝卜、青菜、青草、蘑菇 等图片10套。

玩法:请幼儿按照小兔头上的小圆点数量把和它一样多的图片放入小兔的“嘴巴”里“喂食”。并且说明 喂小兔几个。

规则:图片上物体数量要与小兔蝴蝶结上小圆点数量一样多,才可以喂食,同时要说明喂的是几个。

三、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组,观察其是否按标记卡排序:若有幼儿感到困难,教师可减少排序图片的数量,使图形大小差别较为明显;对待排序快的幼儿增加排序图片数量,并鼓励其从多个方面来排序。要求每个幼儿都轮流到第一组活动一次。巡视其他各组活动情况,给予个别引导:

①第三组数字拼图的幼儿能力较弱,要求他们拼完全部数字后,按顺序指认数字,帮助其区分易混淆的数字。

②对第二组中还不能用圆点卡正确表示图片中物体数量的幼儿,引导其参加第四组活动。

幼儿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练习自抛自接球,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上肢动作的灵活性。

2.在游戏中初步感受抛接球的动作,探索接住空中球的方法。

3.体验玩球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皮球、气球伞一个。

2.幼儿已会玩拍球、滚球、接落地球游戏,会听着音乐玩“大皮球”游戏。

3.音乐:“大皮球”音乐、背景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幼儿自由玩各种球类游戏。

2.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法,大家模仿游戏。(拍皮球、滚皮球、转球、抛球、接落地球)

3.听音乐玩“大皮球”游戏。

二.练习自抛自接球:

1.幼儿探索自抛自接球的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游戏的方法,帮助幼儿发现接不落地球的好方法。

2.请幼儿介绍“如何接住不落地的球”,师生共同小结:

3.幼儿用讨论好的方法再次尝试“自抛自接球”,教师鼓励个别幼儿接住空中的球。

4.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是如何接住抛起的球的,并表演个大家看。

5.教师引导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练习自抛自接球。

三:游戏活动“抛豆豆”:

1. 集体玩钻蒙古包、吃蛋糕、彩伞转等游戏。

2. 玩“抛豆豆”的游戏,选几个球放在伞中听信号抛起抱球离开场地,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首先充分地让幼儿去试一试能不能接住还没有落的球、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接住这样的球,活动中我注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感知,从而去尝试发现“自抛自接球”的方法。并注意观察幼儿在尝试过程中的问题,及时以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找出问题的所在,提供给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满足他们的需要,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又加以经验的提升,易于幼儿理解、掌握和提高。“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有了前面的尝试以及讨论,幼儿初步掌握了“自抛自接球”的正确方法,并产生了继续尝试的欲望。于是,和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使得孩子自抛自接球的动作成功率大大提高,使幼儿的兴趣更高,同时教师和孩子共同念的儿歌也起到控制幼儿抛接节奏快慢的作用。有3个幼儿在开始抛球时因为害怕自己接不住,不敢抛,后来在老师的鼓励和其他小朋友的帮助下,慢慢开始尝试,从不敢抛到接不住到像抱着宝贝一样抱住球,他们从中体会到的快乐可想而知了。在跟着儿歌抛的环节中他们还是有点跟不上节奏,但我相信他们多练习几次,平时在多给一些鼓励,多给一些表现的机会,他们会做的更好。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