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荐作文

高考作文写好并不易文章

本文已影响 2.14W人 

胡老师的忧虑不无道理。他提出,“任务驱动”不应沦为僵化的形式主义,“任务驱动”更不能喧宾夺主,我们也不能把它作为衡量作文水平的主要标准,否则将成为扼杀想象力的罪魁祸首!

高考作文写好并不易文章

今年全国Ⅰ卷作文题,让考生从所提供的12个“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中,自由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呈现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一道作文题,心里就不禁大叫三声“苦也苦也”。为啥?原因有三:

首先,本道作文看似要求宽泛,实则存在以下的一些遗憾:某些考生可能对“京剧”、“中华美食”只听过其概念,却并不了解更无任何发言权;某些偏远地区的考生可能从未见过“共享单车”,一次也没有用过“移动支付”,这些考生作文写不好,能算是对他们没有深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惩罚吗?能算是给“两耳不闻不闻窗外事”孤陋寡闻的他们一个惨痛教训吗?也许有人会说吗,还有其他可供选择的.“中国关键词”,但客观上生活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的考生与比较发达地区的考生相比,选择空间与自由度是有明显差别的,审题之初,他们已然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其次,题目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命题要求应该说是很明确的,但在实际的高考现场作文中,恐怕不少考生或忽略或达不到这个要求,考场作文中必然出现大量对中国作浮光掠影介绍的肤浅文章。那么,从评卷现场的评分标准的拟定与评分尺度的操作角度来看,无疑会遭遇一个难题:两三个“中国关键词”关联松散甚至几无关联,对这类文章是否要判定其部分偏离题意?如果对这类平庸之作全面打压,是否太过惨烈?近日刊发出来的优秀下水文章中,也有一些文章存在关联不紧、主旨不明的遗憾。

最后,题目要求“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一要求才真正要了考生的命!面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想必语言要力求通俗易懂,那么胡老师提出的困惑就完全可以理解了。他困惑的是“外国青年汉语水平如何?“懂”到底是什么标准?……写文言文行不?如果不行,现代文要写成什么样?”“外国”、“青年”、“读”、“懂”这几个词很微妙,审题构思时是否要认真挖掘这些语词的含义,严格遵循命题要求与规范。更兼之,面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这一要求必然严重限制了考生的对文章立意的选择权。光明面与阴暗面的把控尺度,当然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展示太多的光明面是否会有失偏颇?披露过多的阴暗面是否有不太得体之嫌?前不久,中国一留学生毕业演讲说了“美国的空气都是新鲜而甜美的”这句话的教训,一定还在警醒着考生。

综上所述,要写好全国Ⅰ卷作文,对12个“中国关键词”须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握,赢得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须高度关注所选关键词的关联性,才能真正写出主旨集中明确、有独到见地的好文章;同时,还得掌控好褒贬尺度,真正进行恰当思辨。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