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通用20篇)

本文已影响 2.92W人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想要更多的了解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通用20篇)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 篇1

师傅教导徒儿,做木匠活时,不要处处务求完美,而要懂得留下一道缝隙,以保证做出来的器物不易膨胀变形。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手工技术,却道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启发我们思考:应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缺憾。

留下一道缝隙,放弃那份完美,你会拥有更多意想不道的东西。如那位不知将美妙的双臂遗忘在故乡的那个角落的美神,一件本已残损的雕像,却意外地受到了世人的喜爱,并奏响了拥有无数双手臂的梦幻曲,让世人充满了对美的遐想。

像残损的维纳斯一样美的,还有那些引人入胜的缺憾之作。如曹雪芹作《红楼梦》只完成了前八十回,但小说的空白结局却在后世的几百年间引来了无数的仰慕者为其续作,不仅原作的魅力未减分毫,反而引起了亿万读者的好奇,让我们在遗憾中收获美好。金庸《雪山飞狐》的结局:胡斐面对着眼前的杀父仇人——自己深爱女子的生父时,心停顿了一下,这一刀是刺,还是不刺?他迟疑了,作者也停笔了。没有人知道他最终刺了没,不同的答案在不同的人心中浮现。这个空白的结局,却被众人认为是金庸15部小说中写得最为出彩的结局。再如梁羽生的小说《云海玉弓缘》,结局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团圆,面对着心爱之人阴阳相隔的死别之痛,作者无声地将深情付诸笔端,没有多的言语,只留下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一声默然轻叹,却将虽万言千语也难以言尽之的痛留在了言外,让我们在这片沉默中无限怅然,弦凝指咽处,别有深情万重。

或许这些空白的缺憾之处,也正是事物本身的完美之所吧!正如“塞翁失马”这个经典的中国故事。西方人有临别赠言:“愿你人生的天空布满阴云,以便描绘出灿烂的云霞。”中国晚唐诗人李商隐也曾写道:“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与西人赠言可谓有异曲同工之秒,中国诗歌中对荷花的描绘是很多的,宋杨万里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才有蜻蜓立上头”的青嫩之态,也有“接天蓬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绚丽之景,而李商隐笔下的荷花,早已枯萎,又遭雨打,但依旧可以其乐观之心听其清音,这听雨用的枯荷却是那小池初生之叶不可比过,那西湖六月之叶难以代替的。

若你的窗后也有一池这般已枯的荷叶,且莫将这暗淡的色彩抹去。留下这一池枯荷,在秋日夜雨中,静静倾听那雨打枯荷的独特音韵,细细地品味这枯残之荷的别致情味。

你会发现,比起完美的风荷,它更有一番难以言状的美丽。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 篇2

下了一天的雨,下得很紧、很密。已是深秋,叶子却还没有落尽,雨打在叶子上,一片紧密有节奏的音律,别人听得昏昏入睡,但于我而言,下雨天,却是睡不着的。我喜欢雨,更爱听雨声。

我对雨是有一种别样的情感的,尤其是秋雨。春雨我不喜,尤其是初春的雨,她是个害羞的小姑娘,“千呼万唤始出来”却也只不过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其中间或夹杂着春雷,可雷声大,雨却不肯落,仿佛是某位装腔作势的官员,平白让人生厌。夏雨来得急,去的也急,好像那位小姑娘已经长大,进入了青春期,固执而暴躁,从不听从管教,随心所欲,下雨,想多大便多大,却不想给别人造成了多大苦恼。相比之下,秋雨是最好的。秋雨下起来,浑身都散发着一种成熟的魅力。杜拉斯说:“与你那时的容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饱经沧桑的容颜。”使人欲罢不能的,便是成熟的美。秋雨是凛冽的,打在人身上,很凉,刺骨,引起身体一阵战栗。秋雨是带刺的玫瑰,更像有毒的。使人明知道爱上便会万劫不复,却也还是爱的义无反顾。秋雨是有韵味的雨。

《红楼梦》的第四十回,黛玉曾向宝玉说过:“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我倒喜欢李商隐的诗,但“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一句,却是我最爱的。万里枯荷、朦胧烟雨,既浪漫又不失忧郁,想想便觉得美极。可惜我却没有机会一饱“耳”福。学校里人工湖有小小的一方,虽然只植了几株荷花,且已深秋,但枯萎的荷花立于碧水却也有一种说不出的萧索残败之美。再加上这几天连绵的细雨,使得这个干冷的北方小镇更多了几分江南水乡的温婉多情。所幸学校树多,听不到雨打枯荷,却也可以听听雨打落叶聊作安慰。

听雨是一件很有味道的事。通过听雨,你会闻到百里外果园芬郁的果香,你会尝到清凉冷冽的山泉。在学校听雨,一片整齐,雨打在叶子上,没有波动,没有起伏,就像坏掉的收音机,一打开,清一色的“沙沙”的杂音,学校的雨使人心静;在家里听雨,声音便多了几分变换。我最喜欢的是雨打在饮料瓶上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就像邻家初学钢琴的小孩,琴谱还没有练熟,只能断断续续的,一个音一个音的往外嘣。家里的雨,里面有小孩的纯真。

有一句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要入冬了,仔细算来,这该是入秋后的第六场雨了吧。听说北京已经开始下雪。不知道这优雅高贵的雨声,今年我还能听几次。也许正是有了一年的等待,听秋雨,在我心中才显得更加意味深长吧?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 篇3

我最喜欢的一句诗是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诗人思念着远方的朋友,没有留意天上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雨点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阵错落有致的声响,别有一种美的情趣。赞美“莲叶何田田”的诗句很多,欣赏枯荷的诗人却很少,从这一点上看,作者的眼光很独特。

我喜欢这句诗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它让我过了一把当老师的老师瘾。

初冬的一个周末,天上下着小雨,我和妈妈去探望外婆。外婆门前的一口池塘吸引了我的目光。原来满池的荷花早已凋零,一张张枯黄的荷叶仍然坚强地面对冷风寒雨。雨点打在它们身上,发出“滴答”“噗噗”的声音,我不由自主地感叹:“这真是‘留得枯荷听雨声’啊!”妈妈疑惑地问:“我只听过‘留得残荷听雨声’,你好像记错了。”妈妈是语文老师,都不知道这个,这下又可以当一回小老师了。我心中暗暗得意,一本正经地说:“林黛玉就是像您这么说的。她最不喜欢李商隐的诗,所以即使引用也要改一下。《红楼梦》为什么这么写呢?因为这个细微之处可以表现林黛玉的孤傲,曹雪芹实在是高明啊!”

妈妈感慨地说:“哇,还有这个故事,闺女真是博览群书!你把这首诗背给我听听好吗?”这还不简单,我张口即来:“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诗和暮色笼罩着我们,令人陶醉。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 篇4

留得枯荷听雨声。 下雨的时候,拿一本书,坐在窗前听雨阅读,看着文字在烟雨中徜徉,便觉得美,满心都贮满了诗。

其实说美,也不美,舍外之路泥泞难走,圃边残花飘落,街上行人浑身湿透,步履匆匆。但身临于这雨打窗舍环境之中,会感到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浇灭,心灵如雨冲刷过的安定与宁静,天上人间只剩下了雨的统一,被雨声阻隔的静寥,夜色似江南水墨,自悦。

雨落青石,如曲动听,实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似。这诗原是形容琵琶声的,然则细雨琳琅动听,故予之称。

于是,隔着蒙蒙雨帘,望着夜色江头,仿佛看见了那个时候的香山居士,忽闻水上琵琶声,寻声暗问弹者谁。仿佛看见了那个时候的琵琶女,犹抱琵琶半遮面,看见她缓缓挥手,未成曲调潜有情,看见她闭着眼,初为霓裳后六幺,也看见失意的白乐天轻轻叹息,门前冷落鞍马稀。

座中泣下谁最多?

凝神回首。

窗外的雨仍静静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声音。橘红色的房屋像披着袈裟的老僧,双手合十,垂头合目,受着雨的洗礼。

雨季的雨声先是料料峭峭,继而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地湿,就像余老先生所说的那样“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举目远眺,看见江头的那簇残荷,朦朦胧胧的,被小雨打的垂下了荷叶,似乎在静静地听着雨声。

合上书,往舍外踏出一小步,雨就在身旁下着。雨声回荡。

即便有伞,就凭着一把伞,躲得过一场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几千年前的醉吟先生,不知若他看到这一景象,心境又如何?

江州司马青衫湿。

青衫湿。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 篇5

夜里心绪颇不宁静,便学着朱自清,到那荷塘边去走一番。自从夏天挥手作别后,我的记忆之中总勾勒着一些东西,故人,旧事,不甚清晰,然而一笔一划都带着别样的牵挂。

这片荷塘夏日里也曾有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如今却只剩下一池在风里瑟缩发抖的枯茎和残叶。冬日的清晨我从石板桥上走过,踩在绵软的浓雾中,便会看见那些残枝败叶被聚拢的涟漪包围起来向远处泛去,像在天空上游孤独漂泊的船。

隐隐的月色边缘,应该会藏匿着旧时的它们吧。我忽然很想念夏天的它们,想念得似乎连眼睛里都盛满了池水,拥抱着一池盛夏的荷花。那些花,那些叶,那些总是任我畅所欲言的人,好像都拉着月色的裙裾,消散在季夏最后一场风里了。再一眨眼,眼里的池水就被冬风吹干,覆上了暗涌的黄沙。

仍清晰地记得某个秋天的下午,我手拿堪比“死亡通知书”的成绩单与同样被“批判”的同学站在学术厅门口。此时的阳光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般,从石柱上缓缓倾斜过来,将周围人的面孔一寸寸打亮;我看到高光游离在他们的瞳孔中,不知道是池水,还是黄沙。汗水在初秋余热中淌过血液,被我攥在手里。此前种种斗志昂扬一点点退出我的身骨,宣告着一个季节的结束。

属于荷花的夏天已经结束了。这一池荷花,已不再有曾经挺拔的身姿。它们像垂暮老者一样佝偻着,有的甚至布满丑陋的窟窿;有些残荷的枯茎弯曲地交错在一起,仿佛只要搀扶着,就可以再度笔直站立,寻回往昔被无数文人墨客吟诵的风韵。

我眼望着这零落的哀景,想到《项脊轩志》里一句打动过万千人的话:“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今已亭亭如盖矣。逝者的灵魂,应当还住在那荫荫枝叶间吧,总还留着个念想,以供归有光在余下的年岁里慢慢思量;而那破败的枯叶间,是否还存着能承受住岁月与孤独猛烈冲洗的坚守?我眼望着这零落的哀景,就像在看我自己一样。

后半夜的时候逐渐下起了雨,起初淅淅沥沥,后来竟越下越大,发展到了让我没有预料到的地步。我匆匆忙忙从桥边起身,狼狈地躲到池塘边的长亭中,无意地回头去看那池残荷,不知成为惊鸿一瞥——满池枯茎在风里摇摇晃晃,却未曾倒下,倒像是它们在拉扯着这忽起风雨,互不相让,令这冬日长夜生起几分刀光剑影的热烈。雨滴飞溅在残茎上击出清脆的声响,错落有致,如同把这些留在生命终结的能量全部激发了出来。那种像是要把生命在最后一秒燃尽的热情,没有寂寞,没有自怜,甚至远比映日荷花来得悲壮,来得浩荡。

洛夫在《一朵午荷》里写道:“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

殊不知,放任自己的孤寂,同样也是一种罪恶啊。千年前的李商隐在写下“留得枯荷听雨声”时,除了萧瑟凄苦,还能听出其中另一番滋味吗?我爱盛夏的花瓣,我爱田田的翠叶,却更爱枯荷间呼啸的雨声。孤寂是表面的,可是盛夏的池水早已浸入周身的每一处角落,足以支撑它依旧站在这里直到现在。那是秋日的风、冬日的黄沙吹不走、覆不住的。

满池的雨声融化了孤寂,把那些始终不愿松手的想念抹开,晕染成了仲夏繁花。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 篇6

雨在中国古典诗词里面是一种重要的意象。诗人或词人借景抒情,往往用雨,听雨更是古人的一种喜好,而雨声在诗词里面,更是让人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享受丰富的审美体验。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是谁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有情人的生活情趣都浸润在这雨打芭蕉的声音之中了。雨打芭蕉是中国传统审美中的特色之一,看到芭蕉不由便想起了风雨。在中国的审美传统中,除了雨打芭蕉,还有雨打梧桐。梧桐雨也如芭蕉雨一样,令人心醉抑或心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点点滴滴”这种微弱而凄清的雨声,滴落在词人的耳里,更滴落在她的心上。我们的心也被打动了,这是令人心碎的雨声。雨打荷叶也别有一番风味。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残)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连绵的秋雨敲击在凋衰的荷叶上,这低沉深远的意境与羁旅漂泊的情韵,难免使人联想到凄冷的人生风雨。平凡的残荷,平常的雨,两者碰撞在一起却激荡起我们心灵的涟漪,仔细倾听,含英咀华,那隽永的情味就幽幽地飘逸出来。

春天的雨往往给人喜悦的感受。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赠卫八处士》)

你能听到雨剪春韭的声音吗?是雨声在响,还是拨高的春韭发出成长的欢歌?然而人生的聚散离合却给诗人平添许多感慨。

当然,春雨的是给人以希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夜里,绵绵密密的细雨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诗人倾耳细听,听不清楚,只好出门去看。“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原来雨意正浓。诗人不禁想像“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份听雨看雨的喜悦“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地洋溢出来。这样的细雨是要用心去听才能听得到哟。然而,春天夜雨也让孟浩然担心了一夜。“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听着夜里的风雨声,他担心着被风雨吹打的花儿,是否已是香损玉销陨落了许多。这夜的风雨一定没有让他睡好。这种惜花爱花的心情也只有诗人自知了。

王维的朋友就要远行。渭城早晨的微雨是那样的轻柔,轻柔地你听不见声音,因为它只能湿润地面上的尘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但友人的情谊却是那样的诚挚与热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雨、这情、这酒,让人心头永远充满温馨。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诗人在春天的景物中独自欣赏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在高处且声音动听的黄莺毫不在意。春潮带雨,水势湍急,本是渡船行舟之时,可这渡船偏偏幽闲在横躺在水面,听任潮拍雨打。这潮声这雨声里,也蕴含着许多的无可奈何,作者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忧伤情怀,含蓄在流露出来。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秋天的雨更是平添几份愁绪。“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唐·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在秋天的夜晚,雨点敲打着发黄的树叶,淅淅沥沥地响个没完没了;灯下的白发人漫话着人生的凄凉。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 篇7

乘一叶小舟,轻泛于这碧波荡漾的异龙湖上,看着那一片由远及近的荷叶与莲蓬,在阳光的照射下,竟微微有些刺目。

“十一”假期,随着父母回老家探望生病的外公,一月不见,他仿佛苍老了十岁。心里不由得厌烦起这充满了凄凉味的秋季。有时一片随风飘过的落叶,竟也能引得我久久凝思。

手指轻轻划过碧绿的湖水,微微的凉意让我一个激灵,再抬首,一片荷叶赫然出现在眼前,只是有些显得枯萎。这,便是秋天的荷塘吧!

一片片微微泛黄的荷叶在身边经过,越是深入,那参差不齐的莲蓬便越来越多。想不到,这荷塘深处竟别是一番景象。还未到深秋,大多数荷叶还是青绿,使得那略有些泛红的莲蓬更加显眼,一颗颗青翠的莲子彰显着秋天特有的魅力,而那仅存的几朵残荷,以一丝凄美,越发衬出了收获的喜悦。

信手折下一支莲蓬,忽然想起外公最爱吃的便是这莲子,想起他总爱絮絮叨叨地和我讲他年轻时的事情,舅舅、妈妈小时候的趣事,他青年时的工作,走南闯北的见识……言谈间,他好似又回到了年轻时,仿佛这回忆也是他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他总是说:“一辈子的收获就像是那一颗一颗的莲子,待荷花凋零后,莲蓬便靠品味这莲子来回忆这一生。”

他说这话时总是眯起双眼,脸上的皱纹也透出几分轻松,几丝欣慰,仿佛他便是那莲蓬,在一点一点的回味他的莲子,他一生的果实。

不知何时下起了雨,打在一片片荷叶上,落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剥出一颗莲子尝了尝,微苦,但更多的却是清甜。想来外公便是在回忆这种味道了吧——那是一份属于秋天独有的味道!

点点雨声,像极了外公苍老沙哑的声音,于是,一股亲切感不禁从我心中油然而生。不远处,一片枯萎的荷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晶莹的雨珠在叶面上不断滚动,这时我才倏然意识到,原来秋天来临了!

这次我不再烦闷,我想,我终于体会到了外公那一份正处于秋季的心情。

一叶可知秋,秋天有的,不只是人们通常感受到的凄凉,她还有一份沉甸甸的人生的收获与一份值得人细细品味的美好回忆。

“留得枯荷听雨声”,这,大概也是一种秋天吧!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 篇8

午夜。窗外,雨点正打芭蕉。

最美的意境即是听雨声。雨穿过一川烟草,路过满城风絮,打在落花上,也打在了岁月的枝头。

江南的雨和北国的雨实在是不同。江南的雨一如江南的小桥流水,一如江南的亭台楼阁,既精致小巧,又温婉可人。于是,江南的雨声最适合多情的词人听雨而眠。而北国的雨则最是难以捉摸的。雨落在北国的大地上,时而是温柔的,时而又是暴躁的,她就像恃宠而骄的公主,在上帝的宠爱下颇为善变。北国的雨声便是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综合体,不管你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派苏轼,还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派李清照,都能在北国的雨声中找到自己的归宿点。

然而,江南的雨似乎自古以来便和江南特有的园林亭榭一样,比北国的雨更值得人玩味,值得人青睐。伴着《琵琶语》这首精妙绝伦的曲子,当你走进戴望舒笔下的雨巷,撑着那一把小小的油纸伞,也徘徊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时候,你便会钟情于这江南的雨了。雨天,正是等人的好天气。当你在伞下蓦然抬起头,看见要等的人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那种欣喜足以让你的心里荡起小小的涟漪,许久也还不能平静。于是,雨还在下,此刻你却愣住,不知该说些什么,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许久许久,话说出口,也不过是一句“好久不见,你,还好吗?”此时的风景,美在瞬间,定格在永恒。只一句:若有来生,你为风,我为雨,在岁月的泥泞中漂泊,艰辛,却从不艰苦。

雨声,隐隐约约,像远处高楼上传来的飘渺的歌声似的。夜深了,雨未住,岁月依然静好。而你,却怎么也不能听雨而眠。年华是搁不住经年的。经年一过,再美的年华也会被岁月无情地过滤成沧桑。雨声,惊起了一滩鸥鹭,在梦中。那半生的侠骨柔情,即使并去化蝶,在雨中飘舞,寻芳而栖,只羡在蝶谷中且听风吟,然终抵不过的是,岁月的辗转和年华的入侵。醉眼芳树下,半被落花埋。雨打枝头,再落寞,再经年,雨声也会铭记着君来时的容颜,等待来日,奏响这般古乐。半生缘,且醉听风雨,樯橹灰飞烟灭。

在这样的雨夜里,静静地听雨。在雨的哀曲里,所有的繁华,所有的落寞,所有的惆怅,终会和着雨声被岁月遗忘到梦的尘埃触及不到的地方,随风流浪。闲踏落花,醉听风雨,何须话别离。且抚清琴一曲,曲终人散,便为变徵之音又若何?雨声琴声相和,是音中的绝配。

余秋雨先生笔下的雨,是大陆和台湾的心结。他写雨,听雨,笔调始终都不乏深沉老练,可谓独到可钦。没有过多的溢美之词,有的只是纯粹的情感和希望。雨在他的情感里,是一种消融不了的灵魂,缓缓地流淌开来,就注入了赤子的血液,流经祖国母亲的心脏,雨声便随着这声音跳动着,澎湃着。听雨,听到的不仅是唯美的旋律,更是两岸的思念情深。雨就是这样的天使,她更是上帝的宠儿。

杏花烟雨,最忆是江南。借一丝秋风清逸,披一件淡雅素衣,饮一杯雨前清茶,漫步于江南的梨花杏花树下,任繁花纷落,温文尔雅,白玉无瑕。雨时花犹落,风来絮自飞。不论是归人还是过客,纵使短暂的停留,打江南的雨里走过,打雨声的梦里路过,便是静美的人生。不论是古人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如何的自然,还是那因感而出的“雨暗罗衾泪暗江”如何的凄楚,在雨的世界里,一切浮华都将幻化成泡沫,一切苦恨都会被尘封为过往。闲时听雨,醉时听雨,恼时听雨,收获的都当是不同的境界和人生。

静歪小榻,雨声乱拍黄叶。小风未住,雨声顿显得凄楚。潇湘妃子曾寄人篱下,种得一池荷花。时节一过,荷花花落叶凋,池中荒凉寂寥。枯下来的零零点点的荷叶散落着,等待老去。潇湘终究是潇湘,多情而善感。她留下了池中已凋的枯荷,只为了听得点点雨打枯荷的音律。或许是雨打枯荷也算和谐,或许是雨声太过唯美,也或许是枯荷太值得伤怀,使得一代佳人要留得这一池枯荷听雨声。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雨声,配枯荷,境界太美,也太凄楚。但若不是雨声的唯美,枯荷的落寞,世人又怎肯轻易地垂悯和怜惜,怎肯施舍多愁善感的情怀?

雨后初晴,新燕啄新泥,柳浪枕幽窗,惊破秋窗绿,秋花秋草黄。雨声,把孤春弹得如此和谐,却让秋韵如此哀婉。夜里,芭蕉不肯安歇,只为伴雨而眠。枯荷未老,雨声新增幽情。风沙并起时,雨声更显时凉。诗人词人,听雨,在铁马敲风时开始乱入诗。雨声,在夜里梦里,风里沙里,不断地奏响岁月的挽歌。

雨来几时休,伊人已是泪洒纱窗湿。最不堪的竟是,声声拍打,催的秋雨急而切。落花枯荷,风帘翠幕,到头来,终难抵的却还是,那雨声一拍。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 篇9

记得曾在一个朋友空间里看到一组枯荷的图片,只是一瞬,便被那种凄凉所感染。那刺眼的蓝色,衬托着一片片被岁月打磨的荷叶,弯折的茎、低垂的头、宛如沧桑之后的静静反思,还有偶尔还亭亭玉立在荷塘中的莲蓬,宣告着一个生命的又一次轮回。那时,满脑中只把“留得枯荷听雨声”这句诗幻化成了眼前这一幅幅凄凉的画面。

留得枯荷听雨声,该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一直在问自己。一株长在淤泥里的荷,在经历了春的生长,夏的美丽,秋的成熟之后,留给冬季的是满塘枯荷。然而真正的美丽却在冬季,那长在地下的茎,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洁白。想到这些,不禁对荷生出一种敬意。一季一季的更替,轮回里,谁守在那一隅,只为了留下最悲惨的境况,去听那雨声?

枯荷听雨是否也预示着一颗心对破碎的情感的守望?是否也像那些在逆境中的人,在遭遇了最差的命运之后,依然还有听雨的心? 想那夏日荷塘,硕一大的荷叶,粉面荷花,该是听雨最好的季节吧?那时风光无限,那时美丽的荷应该更有心情去听那雨打荷叶的声音吧?然而,李商隐却独独要留的枯荷听雨声。这也许和他自身的经历有关,或许只是一种心境吧?然生活在逆境中的人,若有了枯荷听雨的境界,已经不是普通人了吧?

人间过客,浮萍踪迹。红尘俗子,总是人世一微尘。多少人能有如此的境界可以留得枯荷听雨声?这带着沧桑和禅意的味道从岁月的深处游弋出来,从一种境界达到了另一种境界,从一个灵魂渗透到另一个灵魂、想起,便总是让心有了彻悟和感动。人生浮沉,一切都是一个变数。但是选择怎样的生活,还是由自己的心来决定。或雅或俗,都是一种曾经来过。每个人都不过是世俗里的匆匆过客,唯有用心活着,一切都变得坦然与豁达。

枯荷,也曾经生机勃勃,也曾经馨香满园,犹如人生的一段嘉年华,张扬、美丽、辉煌、但是,它总有败落的那一天。当雨点打在身上,那种别样的脆响,却是生命中不可多得的天籁之音。那是一种繁华褪尽之后的坦然,是看透了生命内涵的一种真实的存在。若一个人,也可以像枯荷一样,在繁华过后,依旧可以静静去倾听雨声,那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平静和幸福啊?这种坦然面对枯荣,静观世态浮沉的心境又是一种怎样的温润似水?

枯荷,一种记录着生命曾经来过的植物,枯荷听雨,一种把人生看透的心境,总是会在那个该来的时节,落下帷幕。静静地、静静地去听雨声……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 篇10

夜色如水,月色荷塘,微风吹拂,只听取虫声一片。

漫步石板桥,两边都是墨荷。已入秋了,荷叶不似夏日那般亭亭,倒多出几分凄美。

远处,一支枯荷凝视着我,它的叶子已被钻出几个虫眼,月光透过它洒进来,平静的水面上有着淡淡的鹅黄色的投影。叶子的边缘已有岁月的痕迹,它微微翘起,已泛枯黄,如同一道金边镶嵌在翡翠之上。

它,枯荷孤独挺立一方,骄傲地抬着头,成为水面上一道独特光景。突然,凉风滑过头顶,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回眼一看,风那只有力的手欲将那一支枯荷按在淤泥之中,它那碧色的茎已被压弯,可是它们仍然顽强地与风搏斗,他一定要战胜风。

风,停了。枯荷那富有弹性的茎又直了起来。它微微摇曳着,那仿佛是它在轻轻地喘气。过了一会儿,它依然,孤傲地,抬起头。

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我的心中有万般感慨,一只小小的荷叶,居然有如此强大之力量,敢与风抗衡。何况,它还是一支枯荷,我在它身上看到了生机,看到了生命的顽强。

连大自然中的枯荷都懂得顽强的生存,何况我们人呢?在生活中,有些人一遇到打击和压力,就轻易的气馁,不去顽强的拼搏。

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年轻时,十分贫苦,被上流社会的人所看不起,在逆境中,她没有退缩,而是顽强地生活着,最终她写下了《简·爱》,她成功了,她就如同冷风中的枯荷,不畏寒冷压力,顽强与风搏斗,坚持生存下去。

我愿做一支枯荷,用傲骨战胜一切;我愿做一支枯荷,要如同它一般顽强地存在。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 篇11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题记

秋时,偶然经过一个荷塘,里面全是枯荷,不知怎的,猛然想起《红楼梦》中林黛玉所吟“留得残荷听雨声”。

不自觉放满了脚步,荷塘中,都是枯萎败落的荷叶,一派秋寂之色,会让人想起贾宝玉那句“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

可仔细品品,当真如此吗?

若当真如此,为何,这枯荷还会存在于这秋季的荷塘之中,朱自清《荷塘月色》中说过,亭亭玉立的荷叶,像刚出浴的美人。那,枯荷像什么呢?细品,这枯荷并不惹人厌,甚至惹人喜爱,他们,在雨时,留下的雨滴声,会让人感到舒心。

枯荷虽不比夏季艳荷,但他另有一番风味。夏季的艳荷,秋季的枯叶。艳荷是尽展艳色的美人,那枯荷就是不显山露水的老实人。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闪光点。

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人的好恶与美丑,但我们,可以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世间每人,每物,都很美。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 篇12

傍晚,阳关在窗边踱步,它带着湿漉漉的乌云缩回了墙底。

我踱步到了家附近带着忧郁的心情,拖着久坐无力的双腿,踽踽独行到小区,寒冬的烈风从我的双颊掠过,寒心刺骨。

不远处,我看到了一个背影隐隐第在眼前出现。一位老人正面对着那池枯荷作画。只见他用墨汁一点便在纸上泛起了浓浅不均的涟漪,墨汁在一盆清水中淡去。他的双鬓在余辉中泛着银光,他的双颊上爬上了几丝皱纹。不一会儿,他便吧笔下的荷画完了。

只是,我望着荷池中,没有一丝生机,只留下了一池死寂。“这一池枯荷有什么可欣赏之处?”我自己喃喃道。老人听见了便严肃了下来,他掠了掠胡头:“怎么有说没有可赏之处呢?”他用手点了点远处:“你看那一池枯荷虽然有几丝死寂,但是他伸长蔓延的根即使满池凌乱,也不失生机。你再看它那永不倒下、弯曲的茎,无论寒风烈日都不曾弯曲,它总是那么笔直。即使在寒日中也是一处美丽的风景线。”老人话止,我望着那朵在池中挺立的枯荷,的确有几分神韵,生机……

老人又说道:“你再看一看它那苞头,它每天望向东升的太阳,盼望着春的到来,它在寒日到处寻觅着一丝生机,只求在夏天有一抹初粉顶立在上。你仔细看,它头上的苞已有几分初绿了,虽然没有夏日中那艳红的夺目,但已有许多生机孕育着,它们默默生长只求夏天有夺目的色彩。”我又望了望伫立在池中的几朵荷花,在寒冬烈风中昂首挺胸。是呀,夏日的荷花固然美丽,但是背后的努力更重要,人们只惊艳它们明艳……

我再次看了看老人笔下的枯荷,又正是一幅美丽的枯花图。我明白了,结果固然重要,但是最美丽的是努力的过程。那荷花要接受寒冬的考验,那我也要接受学业的磨练;那荷花可以承受头上的粉色,我也能收获学业的成功!眼前正是片片生机勃勃的画面。

人们只惊艳夏日的耀眼,而最值得一看的便是默默地努力。

春来冬去,任时光消逝,枯荷依旧美丽……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 篇13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小雨,小溪,枯荷,画一般的景色,我总是难以描绘,我不知道那最美的景色是否藏在我的梦中,还是,在现实的生活中真的存在。很久了,我都想写些零散的语句,描绘那醉人的意境,纯粹的寂静,但是,总是不能够写到底,总归是因为这意境太难留住,总在我彷徨起笔时消失,每一次都如此。如此曼妙,如此令人入境,潆回。那一日恰逢小雨,那是冬日的连绵的小雨,静谧地打在溪面上,枯荷的叶子已经是重重的泛着黄色,在雨中摩挲的声音,“唰唰”干脆清晰,仿佛是在生命中挤出的一丝微茫的歌声,却那样的清亮,枯败的荷叶恰似老叟的脸,而地下埋藏的藕,又像是新生的“垂髫”怡然自乐。使人不得不感叹生命那么的富有活力:这便是生命最吸引人的地方,不管岁月如何匆匆,它却依然遵循自己万亿年行进的速度,有条不紊的前行,它似一位步伐稳健的老者,用脸上的皱纹告诫奔跑的时间“你还太年轻”生命的长度总是大于时间的。比对不是看起源,而是看终结,虽然在进化论中狭义的解释时间孕育了生命,生命依托于时间,有时间才有生命。

但不尽然,在我看来,生命的出现才使人们认识到时间的可贵,时间的美丽,倘若时间只是计时的工具,那有或无,多长多短又有什么意义,时间虽有尽,生命却可无穷,世代以至于永矣。整整一片河段,全都是燃尽生命的莲叶,横七竖八的立在水中,交错纵横,相互掩映,却未见有一株埋入水底,无不昂首挺胸,即使苍翠不再,也要在刺骨的寒风和冻结的冰层中勾勒出倔强的轮廓,倘若你真的细细观察,那莲叶的边缘你可以看到,真的毫无一丝水分,干的彻底,干的动人心弦;皱缩的叶,较原来的饱满却也只剩二三分大小。可是为何宽大的莲叶断裂、滑落、消失,茎却可以长久的屹立?一大片看起来,向上冲着青天,像一根根的大头针,瞪着天幕不低头。古代的士大夫爱莲,爱菊,爱高洁,爱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不蔓不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莲的美,却也在另一面——他的不屈,着实是花中真君子,却也是天地间不可一世的伟丈夫。鲜花和憧憬总是留给英雄,而这满眼的“老叟”却是占尽我的心,我是从心底崇敬他们。现在,已是寒冬,那一片枯荷听雨,早已零落不堪,但似乎没有多大的改变,还是傲气亦然,随着北风消失的,不是傲气,只有那伟岸的身躯,无悔的刚强。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 篇14

去年年关,大雪缤纷,我独自在小区里散心、赏雪,不经意间来到了一个小型儿童游乐场。昔时人声鼎沸的地方,此时已寂寥无人,只有雪和着风发出微微的叹息。

走近滑滑梯,捋去扶手上的积雪,露出一根略微生锈的铁杆。或许就在几个月前,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在它身旁藏猫猫,再抓紧它,欢笑中“哧溜”一声滑下去。可现在他们又到哪里去了呢?

沿着滑梯往前是一座拱形木桥,桥身已是白皑皑的一片。栏杆上的积雪尚浅,能隐隐约约看见那被千万双手抚摸光滑的灵动木纹。桥下是一池碧绿的池水,大量死去的浮萍与未分解掉的枯枝败叶在水面飘荡,化作圈圈涟漪在池塘里无声地回旋。

我站在桥上静静地品味这一方天地。

在池塘不起眼的一隅,在众多浮萍的环绕下,我看到了一朵枯荷。她低垂着头,仿佛欣赏着淡淡的水波,又似在聆听雪落下的声音。

“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千古绝句一下子闯入我的脑海,只是此时下的是雪。李商隐究竟想表达一种怎样的境界呢?她此时离最近的篮球场仅十米,离热闹的店铺三十米,离喧嚣的春运大马路不超过五十米。她,就独自在那儿静静地伫立。曾经,多少人在她身旁飞速掠过,多少人赞叹她怒放的美丽,多少人惊讶她果实的甜美,而此时,她已不食人间烟火,却无人问津。

荷,经历了春的萌芽,夏的美丽,秋的收获,留给冬的只有一朵枯荷。她或许没有春的憧憬,夏的张扬,秋的丰满。可她孕育着新的希望,与看透人生四季的感悟。

也许,我们真的只有经历,才能领略枯荷对落幕的坦然。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 篇15

雨打残荷,留风雅;阳光照枯荷,留影。——题记

心中的湖养着一株夏荷,我记得它的模样,清晰地记得。风吹来,巨大的荷叶庇护着花。晕一支画笔,粉红,浅红,深红,有条不紊地排列着,融在一起,融成一株含苞待放的荷。阳光总光临美丽,花的盛开也正需要它的点缀。倾洒而下,正见,鲜绿的莲蓬,粉红的花瓣在湖中展现傲人的艳丽。你可曾见过?你可曾欣赏过它的美?

喜欢那热烈的荷,可雨夜的来临,却只落得残荷一片。原本无缺的荷叶,又多换为破洞。被啃食的叶点,留下一个个小洞,雨水打在荷叶上,顺着它流下,滴入湖中,泛起涟漪,一圈一圈的,慢慢扩大,就像没有尽头一般。雨水形成的圈撞在一起,想着,唯有在那儿,才能看到那有着绿意的茎吧,也只有在那才能看见尽头吧,看见彷徨的尽头。雨打残荷,更无破败,亦为风雅,雨水能悄悄看到残荷所有向往,正是下一年的无缺之荷,盎然之荷。

风雨从不吝啬,也不失言。来临之时,湖中只剩,也只剩一两株枯荷。斜卧着,任由风的呼啸。剩下的,仅仅只有枯黄吧?好像是吧。枯荷静静的,远离喧嚣,叶片并不健强,只耷拉着,盛几颗流转无力的水珠,留一份哀伤。折了又折的茎,已无力撑起,撑起它曾经的美丽。只见得蜷缩于“墙角”,任由着风的宰割。仔细想,好像也不仅只是枯黄吧。谁说它没有藏匿春心呢?莲子的根部泛着墨青,但它压在心底,当作青春的过往,一遍遍缅怀。

别忘了阳光啊。仔细望,仔细看,仔细赏。茎虽折,意犹在。它在努力地刚劲。阳光打在它的身上,不觉耀眼,它坚信着那是自己身上的光。

何必遗憾?繁景落于破败。那两株枯荷在湖中留一个浅影,希冀着,来年的再生。

仅仅一个夏季,她们美丽逝去。但我不这么想,它们只是脱离了俗气,有了一种独特的美,那是不肆意张扬。人们若不赏,便自赏。

放眼望,湖中有船,缓缓行驶着,冲开一条水路。枯荷之影,小舟之行,载着那再生的希望,摇摆着,驶向远方的尽头。

可想,谁无落寞孤寂之时,人生的枯荷于面前,何从惧怕,更应不畏风雨。谁都有青春,但青春总会凋零,也不知你能否坚持。希冀着,远方更美的青春。

影自希望,生命的小舟留影,再次起航。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 篇16

在淡黄无力的冬阳下,我坐在湖边的枯荷旁。

曾经的骄阳,好像一个到了病入膏肓的重疴病人,只将一片泛黄的有气无力的光铺在干涸的湖面上。原来明艳的光亮,这时似乎被厚厚的雾纱过滤了一样,弥散着的是昏昏沉沉的一抹浅黄,轻抚着残荷,轻抚着岸边的垂柳,轻抚着干涸的湖面。那些曾几何时袅袅娜娜地晃悠着如凝脂碧绿的荷叶,早被无情的浓霜收拾去,只剩下蜷曲焦褐的一片惨淡模样,随风摇曳。这些枯荷啊,多么像红颜已逝的昨日黄花,飘零着一身的破衣灿衫,蜷缩成一团团,一簇簇,伫立于干涸的湖面,给人以寂寥无依的苍凉感觉。

在这腊月的湖边,我若有所思地看着枯荷,看着湖,聆听着大片大片的枯萎的残荷在寒风冷霜中颤悠、舞动。

沙沙沙,沙沙沙……

如丝绸揉搓般的声音,又像夜雨轻敲万物发出的细响,一阵阵地传到耳际心间。那声音不是酣畅淋漓的歌唱,不是心情愉悦的诉说,带着几分伤感和凄切,让人感到曾绿色萦动的生命竟以四弦裂帛的方式回味自己的一生。

世人对荷,大多爱不释手,我也是如此。

曾经无数次地欣赏过荷,也曾写过它的高雅脱俗,将荷的不枝不蔓烙印在了脑海深处;曾经无数次地陶醉于荷的荦荦大方和纯净大美之中,赞赏过它的不染纤尘,端庄清雅;曾经无数次地采摘过莲蓬,尝吃过它清甜爽口的果实,感受过它沁人肺腑的清香……然而,我却没有一次像现在这样在万木霜天的季节里怅然地坐在湖边,坐在残荷的附近听它的回忆唉叹,感受它的念想悲凄。原来植物生命的逝去也是如此的悲切凄婉。

沙沙沙,沙沙沙……

那是夜风拂扫大地发出的芜杂声,没有铿锵的力量,缺少天籁的美妙;那是浅水拍洲的叹息声,失去了骁勇的力量,带着深长的回味。曾几何时,荷不是这样的颓废和破败不堪的`,不是这样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的,不是这样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的。它们亭亭玉立在清洌的水中,举着苍苍的华盖,挺起不妖不冶的肢体,以醉人心魄的翠绿,给大地铺上了厚厚的绿毯。将一簇簇的高洁不凡写在了大地上,给人们以精神的引领。这些过往的辉煌和不俗啊!没想到,转眼间都被严寒苛霜收拾去,只落得个沙沙叹息。是岁月的无情使铅华落尽,还是生命的脆弱经不住季节的考验?

沙沙沙,沙沙沙……

天地茫茫,长湖苍苍,寒天无际,萧杀泱泱。但静默中侧耳细听得久了,觉得枯荷摩沙发出的声响,似有几分不屈的向往。你仔细地分辨,那里面有希冀的细语,有对未来的展望。荷尽管在风霜的摧残下颓败了,但举目望去,一根根,一片片依然倔强地挺立湖中,就像沙场中浴血奋战的勇士,高举着猎猎的旌旗,紧握着闪光的刀枪,在响遏行云的军号声中,毫无畏惧地冲向敌群。它们忘却了遍体鳞伤的痛楚,更没有面对强敌畏惧,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慨,舍生忘死地向敌人冲杀过去。荷啊,你外貌看似破败,但内心却无比的刚强,从不被季节所折服,用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与严苛进行斗争,满怀希望地召唤着一个辉煌时刻的到来。

沙沙沙,沙沙沙……

朦朦胧胧的日光下,我在若有所思中终于听懂了枯荷的喃喃自语。这看似颓败,实则顽强的荷,尽管在严寒中收敛了美丽的容颜,但不灭的信念,总在支撑着它与恶劣的环境进行抗争,它们甚至越挫越勇,让生命在斗争中进行自然地轮回。我知道了枯荷尽管风姿不再,衣衫褴褛,满目沧桑,在寒风中抖抖索索,但内心弥漫着的是坚强不屈后,心不再有来时的叹惋、悲凉。我默默地在心中祝福枯荷:愿你像凤凰涅槃在浴火重生,从烈火中飞起获得新生。我相信那一时光将有不了多久就会轰轰烈烈的到来。等到那暖风的吹拂,等到那艳阳的普照,荷们又会吐绿开叶,妩媚婀娜,亭亭玉立,随风起舞,高雅纯净地立于清洌的湖水中。原来严冬里荷的枯萎,不是生命的灭绝,不是意志的消沉,而是在暂时的休息中积蓄力量,孕育新的生命。

我从腊月的湖边站起,轻抚着干枯的荷,感觉触摸到的不是粗糙刺手的一片坚硬,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的萌动。此时,我仿佛听到枯荷相互摩挲发的沙沙声响,像在歌唱,旋律中流动着对未来的向往;又像是凤凰从烈火中腾起时,发出胜利的呼唤。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 篇17

当盛夏的光阴逐渐消失在绿水长空,岁月终于无情地夺去我的容颜,人们不再爱慕我,欣赏我。一池冷水,独映枯荷。我顾影自怜,却只见“菡萏香销翠叶残”。干瘪的茎秆折了腰,残破的叶片灰褐焦枯,或卷曲,或倒垂,或匍匐在水面之上,呈垂死之状;黑褐色的莲蓬,将头颅深深埋下,似乎在诉说着千疮百孔的光景。我黯然神伤,默默缅怀逝去的青春:饱满红润,丰盈洁白的面庞,风姿绰约,亭亭玉立的身影,在溪桥柳畔,吐红摇翠,曾令多少人为之倾倒。那盛夏繁华,如烟消云散,而今我已红颜消瘦,美人迟暮,芳华不再。“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在静寂的冷水黑泥中,颜色憔悴了,我亦心如枯槁,空留余恨。

仿佛是来自遥远时空的天籁,我听见有人在低声吟诵:“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黄昏暗,秋霜飞,枯荷残,秋雨来……晚秋雨来,凄寒萧瑟,因为留得枯荷,倒添了一份清韵。我不觉听的痴了,那诗句中的枯荷,怎的邂逅秋雨,突然就生出一副鲜活有韵的模样?我默默念着这诗句,以一种近乎卑微的虔诚,在一个雾霭重重的阴天,等待一场秋雨将我浸润,重新赋予我诗意,生命,以及灵魂。

潇潇秋雨终于打湿我衰败的身躯,我极力地舒展枯黄的残叶,想要汲取这天地间的精华,却只听见一声声空洞的“咚咚”声,无力地敲打着我的残躯,像寺庙里终年不变的木鱼声。雨点越来越大,打在翻转倒垂的叶片上,“哒哒”作响,单调空洞,听来却又惊心。瑟瑟秋风忽起,吹打着残叶,窸窸窣窣,不是雨声更似雨声。附庸风雅的俗子,倚栏听雨,摇头晃脑地吟诵着李义山的那句千古名句,却始终不曾多看我一眼。“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至今寒风窗,静送枯荷雨”,“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古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句,赞美我,吟咏我,此时此刻,凄冷的晚秋雨天,世人终于还是将我遗忘了。

雨声不减,无情地摧打着我,无人听枯荷雨声,无人成全我一段诗情,我唯有默默承受,听的久了,竟也听出高低有序,听出错落有致,在寂寞的荷塘,回旋成一段悲壮的咏叹调。雨横风斜,我独自飘摇,却始终不曾倒下。呵,我从不曾料到,清瘦的残躯竟能经受凄风苦雨的吹打,不,是命运的鞭挞!一个声音在耳畔低低响起:一岁一枯荣,明年花再开。我低首凝眉,默默聆听命运之神的安排。落雨的水面,荡起一层层涟漪,复又归于宁静。我独自黯然销魂,却几乎无视了脚下的淤泥,不离不弃,风雨来袭,紧紧抓住沉浮世间的我,让我单薄的身躯屹立不倒。荷枯了,藕却正肥,那温暖的泥塘里还沉睡着我生命的结晶呢。啊,脚下的这方净土,我永远的故乡,让我就这样安然的倚在你温暖的怀抱,不需要世人膜拜,艳羡,花开花落,荣辱兴衰,一切自有时,花颜转瞬即逝,我又何惧岁月摧残?世人爱的,只是我的花颜,而非玉骨。这种眷顾,不要也罢,褪去华裳,残叶枯梗,我仍是我。我有我的沃土,我的故乡,来年,我将获得重生,在明媚春光里,长成一支新荷,烟雨江南,绿水清波,款款绽放。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 篇18

明远湖的荷,快要在蜀地的秋里枯干了吧?若在时光缱绻的午后下一点儿雨,它们就痴痴傻傻地站在那里,静静听起雨来。你会蹲在长桥旁的柳树下,等着与一尾白鱼偶遇吗?

我还未问起你。但我的确曾在长桥旁的柳树下等着——不是与一尾白鱼,而是与你——偶遇。水面飘来的那片莲瓣,如一只小小的船,跌跌撞撞地在湖面航行。它自然不知道,这一跌一撞之间,却溜走了二十年的光阴。是啊,二十年的悲欢,留在过往的每个脚印,我们终会一起老去。

那是明远湖的荷花最绚烂的时节。洲屿风荷的对面,是成片的木瓜和海棠。你还会再摘一颗,尝尝海棠的苦涩吗?我摘下了木瓜,却无琼琚相赠。时至今日,方才想起也许可以送你一眼蓝波,即使未曾比得琼瑰玉佩。

秋雨,注定要来的。你说,蜀地只有无尽冻雨和没有雪的冬日。那何不让我们重回大梁山下,再来捡拾一回散落的松果?那里的空山密林,正堆着皑皑白雪,印着我们的足迹。

空山不见人,只你我两个踏雪而行。林子里有鸟飞过,惊落一竿残雪。雪上歪歪扭扭的文字,是呱呱坠地的我们涂画的天书,一如先民刻在石头上的岩画,蕴藏着我们试图战胜湮灭的时间的热情。不愿忘记,我们依然执着如初。那些歌唱的岁月,怎能凭一句“相忘于江湖”而冰消雪解?

山梨在冰雪中冻得久了。我爬上那棵树,阳光之下忽然出现飘雪。四季轮回之间它们忘了秋的终结,竟然等来了冬日的雪夜。放不下吗?羁留太长,执着之余还是保留一份淡然吧。那远去了的,自然希望此去无声、彼时无意。放下吧,记取昔年足矣,又何需独自啃食那些伤感的字眼?

秋阴不散,霜华未远,明远湖的枯荷会陷入更深的秋天。黄昏时分,夜色从湖水中升腾起来,会有一轮圆月沉入湖心映照枯荷吗?我想会的,即使难现荷塘月色的风雅,月亮也不会抛弃每一个仰望星空的孩子。

那晚的露台在深夜凝结露水,我看到那颗最亮的星落进了你的眼睛。于是你转身写下诗篇。风中有飘渺的铃铛声,我们就躺在星空下,此时的我期待着一幕永夜。

我又拾起你的诗篇,在一个无星无月的夜里咏唱。那预先设定的句读失了效,我不能顺畅地念完。这是何年的萧瑟啊?我们竟难再追忆,明远湖的荷是枯是荣我本不得而知,毕竟明远湖与我明明很远。

但我记得那池绚烂的荷花,也愿揣测秋天的枯荷。记取只需记取,揣测只需揣测,果实应在秋天掉落。

明远枯荷的梦已然醒来,心头浮现一个风声婉转的句子:梦中形同陌路的我们,醒来依然那么亲密无间。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 篇19

闻着芬芳的清香,只见一条清澈见底的河里,有一朵朵枯萎了的荷叶,它们早已失去了它们美丽艳人的样子,不过,却有另一种美令人惊叹。

荷叶在河面上摇摆,它们用尽最后一点儿力气,舞出生命的精彩,演绎生命里的绝唱,为荷花遮风挡雨,不让荷花有一点儿不舒服,秋风飒飒,被秋风吹打着的荷叶仍傲然地坚持着,好像是一个个奋不顾身的小战士,用自己的身躯守卫着荷花。

虽然荷花失去了美丽,但留下了胜利的果实。满堂的秋荷一枝枝倔强的临风而立,却早已没有了盛夏的轻盈。莲蓬在微风中摇晃,如玉指纤纤旁若无人地拨弄着心爱的琵琶,猛然间那浸透着生命高贵的缕缕荷音,在阵阵秋风中犹如空灵的音符,飘洒在随风摇曳的秋荷心间。

一只轻盈的小鸟也沉醉在这儿,菊花清香四溢,桂花也不相上下,在这里散发着清香的气息,这里的早晨好清爽!小鸟一会儿跳到这根树枝,一会儿又蹦到那根树枝,清了清嗓子,便放声歌唱,好像在为正在跳舞的蝴蝶伴奏。

秋日的天气也是善变的,刚开始,蓝天好像是一块蓝宝石,又好像被洗过似的,还时不时地飘过几朵悠悠的白云。过了一会儿,蓝天犹如孙悟空的脸说变就变,白云突然消失了——空中乌云密布,“轰隆隆——”只听见一声巨响,雨滴从天空中落了下来。雨点儿滴在河面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河终于原形毕露了,天生的歌唱家终于放声歌唱。河啊,你天生的金嗓子多么有魅力,引来许多倾听者,就连枯荷也跳起舞来。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一个淘气的小男孩牵着一头牛,走到河边,伸出滑溜溜的小手拔起一朵莲蓬和躲在泥土中的藕放到篮子里,渐渐的,篮筐满了,小男孩牵着牛兴致勃勃地回了家。这是一幅任何画家都画不成的画。

“滴答滴答——”河水哗哗地流淌着,枯荷不再芬芳,但是它唱出了一曲独特的歌谣。

留得枯荷听雨声散文随笔 篇20

树木接受过雨水的洗礼,才显得更加苍翠;大海包容了激流的冲击,才显得更加壮阔;梅花经受住风雪的考验,才绽放出幽幽的清香。同样,生活中也正是由于挫折的存在,才显得更加多姿多彩,余韵悠长。

苏联学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的一生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岛屿,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生活中的一些挫折只不过是成长给予我们的小考验,为我们铺就一级级台阶,通向梦想的彼岸。

窗前的柳枝轻轻地摇着,不做声,为我们带来一抹清新的绿意,只是此时的它,驱不散我心头的阴霾。放学铃声响了一会了,我依然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看着试卷上鲜红的数字,书桌上杂七杂八的书本笔记,旁边是已经磨秃噜皮了的橡皮擦,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嘲笑我所做的努力,我竟不自然间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坚持不下去了,就只能走到这一步了吗?

我踌躇了很久才走出校门,仰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日光在渐渐地被乌云遮蔽。很快,一滴两滴,豆大的雨珠打落了下来,敲击在伞边沿,发出清脆好听的声音,只是此时的我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情写意,只是撑着伞慢慢地走着。

此时已是深秋,冰凉的雨水伴着冷风,将我的思绪也吹得一团乱。我驻足在寂静的公园里,让思绪在雨幕中放空。一转头,看到了池塘里的荷花已是一片枯败,仅剩的几朵残花也被雨水无情地打落。我忽然想起盛夏时的池塘,那是多么好的一片潋滟风光啊,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印日荷花别样红”所描绘的景象。而如今,却是这样的残破荒凉。许是心境使然,我竟感觉到同病相怜了,这荷花不就像我吗?曾经的我志得意满,意气风发,现在却被打击得一点自信也不剩。我颓然地叹息一声,不知道是在为荷花叹息,还是在为自己而叹息。

正当我转身欲走时,不远处屋檐下的老人吸引了我的目光。他专注地坐在画板前,捏着画笔,时不时观察一会雨中的荷塘,然后埋头作画。好奇心驱使我上前,却惊讶地发现老人笔下所绘的,正是眼前的这片枯荷。我小声嘟囔了一句“这有什么好画的?”老人好似看穿了我心中的想法,一边继续画着,一边娓娓道来:“枯荷自有枯荷的美,虽然不比盛夏时的灿烂,却自有它的一派风骨。无论雨水怎样击打,荷花的茎总是笔直地向上,不坠入淤泥,不歪歪斜斜。看似残败,却暗自蕴藏着新的生机,等待着来年更好的收获与绽放。”

听到这番话,我豁然开朗,这不仅是在说荷花的哲学,也是在说人生的哲学呢。不知是不是心境的变化,我再看老人的画,好像也能从一片枯荷中窥见隐藏的生机了呢。

雨渐渐停了,太阳又重新露出了脸,我收起了伞,心中的阴霾也一扫而空,枯荷都可以战胜寒冷的摧残,那我又怎么不能战胜这小小的挫折呢?正如残破之中暗藏生机的它,我也要学会在失败中反思总结,为下次的奋斗蓄势。

荷花的暖,漫过岁月的河,拂过久闭的心扉,我在阳光斑驳深处聆听那花开的声音。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