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由白玉兰发簪想到的散文

本文已影响 2.71W人 

由白玉兰发簪想到的散文

细细的簪子上镶着两枚白玉兰,芯是两颗圆润通透、质地细腻、状如凝脂、嫩草般碧绿的羊脂玉。两朵花儿中间垂下一颗琉璃珠,一只银蝶尾部两条银链缀着几粒灵粟珠。它是友人赠予我的白玉兰发簪。

曾以为发簪离我甚远,只属于古人,只能远远地欣赏,深深地爱着,藏匿于心底。

在小时候看电影电视剧时,我极其喜欢看那些古装片,不仅可以找到视觉上的美,还可以寻到心灵上的美。直到我上完大学参加工作,听同事说“网购”可以买到很多市面买不着的东西。我半信半疑,学会了网购,终于把我梦寐以求的发簪娶回了家,供养起来。

戴过木制发簪、银制发簪、风车造型发簪、凤凰式发簪,我却未曾戴过花朵式的发簪。这枚白玉兰发簪,款式美观大方,像及了赠予我发簪的她。

初见她,高髻上一只珠花簪,熠熠生辉,淡雅的连衣裙,清丽的瓜子脸,聪明的杏仁眼,稳重端庄,映着诗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那年,她应聘到校教初中历史。一见如故,我与她有种相识已久之感,却百思不得其解,事后才明白是那支玉兰花簪。

她,处处散发着古代美人胚子的雅气,一位内外精修的奇女子。外表端庄稳重,精通女工、绣艺、织艺,绣的花儿鸟儿活灵活现,毛衣上的花儿朵儿瞬间绽放,透着其独有的巧妙。

“素手纤纤,兰心惠质心中敛”。她心灵手巧,写得一手好字小楷,同事结婚、嫁娶都爱找她帮忙写请柬,每次她都答应得干脆利落,做得也漂漂亮亮。文采斐然,夸张点说就是能出口成章,报刊杂志常她的文章,笔下的文字宛若她那般美好宁静!

她教书也是一把好手,学生成绩拔尖,深受领导表扬,深得学生爱戴。

她头上的珠花簪摇头晃脑,青翠悦耳,伴着她一路前行。

收到这枚白玉兰发簪,我情不自禁地吟咏道:一缕青丝,一支发簪,一生孝道。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古代女子出阁前额头留留海,后披着或束成马尾。出阁后留海上梳,发际线露出,后面绾成髻。

“玉钗斜簪云鬟髻,裙上金缕凤。”、“倭堕低梳髻,连绢细扫眉。”、“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云髻峨峨,修眉联娟。”赞美发髻的诗句比比皆是,一枚簪子,一世守候,一生孝道。可见古人之喜欢,赞美不外乎是一世守护孝道之美德。

现代人的孝道如何?僻远山村,嫁娶一年半载生下个孩子,就要外出打工,“说出走就走的打工之旅”在上演。孩子扔给父母,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剩下老人养育嗷嗷待哺孩子,家里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老人无怨无悔地留守贫瘠的土地、守住破败不堪的家,一把屎一把尿地帮忙养孩子。

乡间小溪旁淘米、浆洗、远山劳作的佝偻背影,看着着实让人心酸。难道他们的.命运就该如此?

年轻人给予了他们什么?家的守候,年猪的长大,漫长的等待……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许多仁人志士留下了流芳百世的孝道佳话。作为一代君王的舜,不仅表现了他的帝王才能,同时他也做了“百善孝为先”的表率;《天仙配》中的董永丧父,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葬父;《割肝救母》中未过门的儿媳妇割下自己的肝给婆婆做药引子,孝感天地。

孝道,自古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为各朝君王所看重,并以此来考核新晋举人。行孝实例不计其数,不管是戏彩娱亲、鹿乳奉亲、为亲负米,还是为母埋儿、刻木事亲,都表现了炎黄子孙对孝道这一优良文化传统的发扬与践行。

细数当今社会,经济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物质生活也在不断丰富,却呈现了老人留守,吃孙子肉,上养老院。回头想想,有多少老人流血流汗把孩子养大,最终却换来一对对白眼,嫌弃。孝心在哪里?不是家庭经济窘迫所逼,只是他们没有那份心,缺少美德。只是因为被利益蒙蔽了思想,认为金钱重于一切。把老人留守在家,送进养老院,却不知道老人需要的是他们一颗关怀的心。

老人需要的不多,一家团圆,平平安安,或许是一句问候,一个电话……

尽孝,不分贵贱,不论贫富,年龄大小。出门在外的人们记得早点回家,别让家人等太久,有钱没钱常回家,就如陈红唱的歌曲《常回家看看》,尽管工作再忙也多抽时间去养老院看看父母。家人需要不是钱财,而是一份出自内心的爱。

……

一缕青丝,一支发簪,一生孝道。尽孝赶早,生命有限,孝心无限!

尽管我们不再像古人那般把青丝绾成髻,插珠花簪,但孝道不能停,还得延续,还得发扬!毕竟,孝道始终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理应将之继承并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