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散文西塘及其简介

本文已影响 1.18W人 

西塘的散文篇一:48-49行走体味西塘水乡古韵

散文西塘及其简介

自古江南多古镇,古镇因水而兴,也因水而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连我们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来到江南,看到江南特有的古镇水乡,也情不自禁地挥笔写下《忆江南》这篇绝世诗文。江南的确有太多值得去行走一番的古镇水乡,而上海西塘古镇便是其中之一、

在上海这样一个繁华里,能拥有一个极具特色古韵的古镇水乡,确实不得不让人称赞与游客观览。从上海市中心出发,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便到达这座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西塘古镇。因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西塘就是吴越两国相争的交界地,故也有吴根越角之称。

烟雨长廊,曲巷幽深

来到西塘,若是伫立在小桥或沿着水路,摇摆起乌篷,你很自然地能看见沿河而居的水上人家,他们用一根根圆柱状的木柱子撑起黑色的瓦棚,呈缓缓倾斜的姿式长达千余米,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有个十分好听的名字,唤作:“烟雨长廊”,和如此蜿蜒起伏的廊棚,和谐般统一起来了。西塘的街道被许多廊棚覆盖着,使过往行人无日晒雨淋之忧。这样的建筑风格跟岭南的骑楼文化,可谓:如出一辙。廊棚沿河一侧还设有长椅。供游客休息。当烟雨朦胧或静寂晨昏之时,漫步在这廊棚下,四周寂静无声,恍在时空的长廊里行走,一时间,醉了流年。在浆声四起的流水声中,一拱如月的石桥,将西塘的长街曲巷奇妙地连接起来,据说西塘有一百二十多条巷弄,最窄的仅仅能容纳一人侧身而过。漫步在巷子里,高悬的红灯下穿流着熙攘的人群,两侧的青砖马头墙高高地立着,保存完好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特色的江南民居,一间间错落有致的在巷弄曲径间安放着。既有薛宅、种福堂、西园有这样的豪门府邸,又有充满生活情趣的私人民居。在那一扇扇虚掩的门楣后面,光线透过天井,缓缓移动,光阴的声息安静地停在一块块青砖上,不知那些青砖记录了多少岁月的回忆。如今,民宿客栈的发展赋予了老宅新的生命与活力。

而中国纽扣博物馆,江南瓦当陈列馆,张正根雕刻艺术馆,酒文化博物馆······一个个经过岁月沉淀的喜糖元素,散落在这些古巷老宅背后,犹如宝石,镶嵌在这水墨长巷里。据那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西塘是中国纽扣之乡,有纽扣生产企业近五百家,产量占据全国生产交易的40%,而那逐渐退出现代都市的瓦当,则记录了水乡闾阎巷里的旧时时光,西塘的瓦当看似古拙,实则造型十分丰富,极其精致,多为吉祥图案,听说能从瓦当里看出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喜好。青豆黄酒,灯火阑珊

西塘虽小,却处处都是美食,餐馆主要集中在北栅街道,主打当地特色名菜。水乡的菜品主要是以水产为主,清蒸白水鱼、蝉衣包圆、馄饨老鸭煲、荷叶粉蒸肉、白斩鸡等等,还有天下第一面,量少精致,口味偏甜、偏咸。有如此美味,怎能可以少得了美酒呢?喝上一小杯西塘的黄酒是必不可少的。西塘黄酒也有它自己一个传奇的故事:相传,有一次,诗仙李白来到了西塘古镇,镇上人来人往,

热闹之至,突然他听见一间门庭冷落的小酒店内隐隐传来哭泣的声音,他不禁满腹怀疑走了进去。只见里面有一名女子坐在床边上正伤心落泪,床上便是女子卧病在床的老父亲,李白问其哭泣原由,原来女子这家店只供一种黄酒,因为是祖传技艺,所以卖得比一般黄酒贵得多,因此来关顾的客人十分稀少,没有足够的钱财为病重的家父医治。于是,李白要求女子盛酒来品尝,女子盛上酒,李白品上一口,大赞醇厚甘美,连饮三蛊。后来从女子老父亲口中得知,为了不让祖传技艺失传,宁愿重病在身,也要保存家族名声。李白听后,大为感动,便让女子取来笔墨,挥毫写下了“精工善酿酒,李太白题”几个大字,接着飘然而去。从此,善酿就名声传开,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老人为了感谢和纪念李白,又把此酒叫做“太白酒”。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荷叶粉蒸肉,滑肉爽口,香而不腻,肉香从镬中飘出,弥漫在街巷中,久久不散。

跨过石桥,在河道对岸的塘东街,便是西塘特有的酒吧文化。青春与梦想,时尚和寂静,在西塘这灯火阑珊的夜色中,流水缓缓地流过石桥的拱下,船家们荡起双桨,小船慢慢地浮走在安静的水面上,这一切变得那么融洽而默契。这里的的酒吧与都市里的不同,没有醉生梦死的梦幻之觉,更多的是一种放松的气氛,一种惬意的享受,在这古色古香的水乡夜色里,青春的激情和古韵的优雅交织着,悄然绽放。

浮生若梦,美色流连

脑海闪过朱自清的一篇名叫《水乡遗梦在西塘》的散文,文中这样说道:“江南的古镇应该都像西塘那样闲适中带一点寂寞。”就这样一句不具任何华丽的词藻去修饰的语句便道出了西塘独特的风情。因散漫和宁静,才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西塘,温婉细腻,给人无限的遐想。

在五年后的今天还会时刻想起当年游览西塘古镇水乡的每一静,每一美。尽管时间的轴轮碾过西塘大地,留下了许多兴衰的轨迹,或四周早已换就一副新的模样,而西塘古镇水乡依旧保留着它曾经的容颜。若是有机会能到此一游,务必在安静的午后,到一处店家里搬着椅子在自家门口晒着太阳,任凭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射在自身上,这样惬意恬淡的生活,当是与三五知己,捧一杯清茗,在江南小镇缓慢流逝的时光里,细数人生的浮华与黯然,祭奠从指间滑落的青春时光。时光在袅袅的茶香中,悄然流逝,如幻如梦。让人忘记了时间,忘了身处何方,只想洗涤尘世的繁杂污染,感受另一种静谧。虽然西塘古镇水乡历经千年岁月的沧桑,但它能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了时间的长河,一直停留在原地,仿佛向世人诉说,西塘古韵,源远流长,流水美色,永留百芳。

西塘的散文篇二:西塘简介

西塘,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嘉善位于江,浙,沪,二省一市交界处,这里离上海,苏州,杭州都在100公里以内,交通方便,高速公路,320国道,沪杭铁路穿境而过,乘坐汽车,火车均能到达。西塘在嘉善城区北10公里处,乘坐公交前往20分钟就能到达。

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

古镇西塘,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古镇区9条河道纵横交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在其中有27座古桥将市镇连通。古镇在春夏秋冬、晴阴雨雪的长久年代里,始终呈现着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的不断变幻的水乡风情画。

西塘坐落在水网之中,这里的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或是民居、馆舍,在建造时对面积都寸寸计较,房屋之间的空距压缩到最小范围,由此形成了120多条长长的、深而窄的弄堂,长的超过百米,窄的不到1米,形成了多处“一线天”。与此同时,街道弄堂的名称均形象地体现出古镇商贸的繁荣和弄堂的特色,如米行埭、灯烛街、油车弄、柴炭弄、石皮弄等数十个称号与当年的商贸、建筑等都有直接的联系。

到了西塘,临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最为引人,这里的街道临河而建,商铺的生意就在河边做成。往昔,水乡农家的出行以河为道,以舟代步,许多交易只能在船上岸边进行,为此,一种连接河道与店铺又可遮阳避雨的特殊建筑———廊棚便应运而生,并代代传承,相沿成习。实用的廊棚是水乡特有的建筑,西塘至今保存着1300多米长的廊棚已变成当代人赏古、探幽的休闲一餐。

西塘在唐、宋时期就已形成村镇,到了元、明朝时,西塘凭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和水道之便,发展成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集镇,窑业、米市、食品、制陶业等行业日益兴旺。古镇现存的许多古宅大院,都是古镇先人当时致富后的结晶。由于当初西塘的通行以水路为主,外来骚扰较少,故能使西塘较完美地将古镇保留至今,使得祖先的遗产能延续下去。历史文化

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西塘古镇地理位置优越,属浙江省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有"吴根越角"之称。西塘全镇总面积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

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因西塘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又别称平川,斜塘。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

西塘名人

杨茂、张成--元代工艺美术大师

顾锡东--著名剧作家。原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越剧院院长。

赵宪初--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上海市第一批特级教师,为教育界公认的“一代名师”倪天增--已故上海原副市长,深受上海市民爱戴

孙道临--著名导演,影视表演艺术家

朱念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西塘影视

《碟中谍3》,《五星大饭店》,《像雾像雨又像风》,《别爱我》,《茉莉花》,《梦回青河》,《画魂》,《长恨歌》,《孤恋花》,《天一生水》,《和你在一起》、《爱情占线》等

特色活动

(1)“百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新年的习俗。西塘,一个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这里有着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风情和浓浓的生活气息。春节,人们用祭灶、放鞭炮、吃年夜饭、烧头香、接路头、逛庙会等传统的习俗迎接新年、欢度佳节。

(2)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个自己的保护神,在西塘百姓的心目中,七老爷就是他们敬仰的守护神。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三,也就是七老爷生日的时候,当地老百姓会有隆重地庆祝仪式,这一天四周的乡邻、香客纷纷赶来,出会时一路旌旗飘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丝竹悠扬、浩浩荡荡巡游。

(3)西塘的庙会,民间舞蹈,水上鸬鹚的表演、嘉兴江南文化节、国际钱江观潮节、南北湖观光旅游节、西塘文化旅游节、平湖西瓜灯节、桐乡菊花节、连泗荡民俗庙会西塘特产

黄酒荷叶粉蒸肉八珍糕臭豆腐汾湖蟹粽子麦芽塌饼鲜肉烧卖薰青豆蜜汁大头菜白水鱼蝉衣包肉

特色美食

黄酒

西塘人历来爱喝点黄酒,因此,在西塘历史上有过许多大大小小的黄酒作坊。传统黄酒酿的操作方法具有现代化科技难以取代的工艺特点。它是用粮食谷物(糯米、大米、籼米、黍米、小麦、玉米)为原料,于冬天辅以麦曲、酒药,利用多种霉菌、酵母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通过

特定的工艺操作过程发酵酿制的,由于其成品色泽为黄褐色,故名黄酒。几百年过去了,西塘人的传统习惯还没改变,只是小作坊成了大公司。占地面积1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4平方米的嘉善酒厂就坐落在西塘镇北部,该厂年生产饮料酒总量7万余吨,总资产2亿,其中黄酒突破6万吨,是全国最大的单个黄酒生产企业。该厂严把质量关,生产的花雕、善酿、黄酒等汾户系列二十多个品种酒性和顺、酒味醇润、口感独特,成为现代人交流感情,馈赠亲友的佳品。

粉蒸肉

荷叶粉蒸肉为古镇的传统名菜,五味调百味香。采用适宜的五花肋肉,五香炒米粉,豆腐衣和新鲜荷叶,配上丁香、八角、酱油、甜面酱等调料精制而成。此菜风味独特,肉质酥香糯,清不腻,即可下酒又可做点心,且充分发挥荷叶解暑清热,散淤止血的药理作用。

五香豆

五香豆的起源,说法各异很难统一,但五香豆的制作,西塘人几乎人人都会。每年蚕豆上市后,取青皮黑头的蚕豆晒干,取陈皮、花椒、料酒、盐、茴香等与晒干的蚕豆共煮,令味道快速而完全的进入豆中,而后取出,并滚上甘草粉晾干,待七八分干时再防入大锅中炒脆,这样,香脆美味的五香豆便制成了,成为茶余饭后的一种小吃,更是一道下酒的好小菜。八珍膏

八珍糕选用山药、茯苓、苋实、米仁、麦芽、扁豆、莲肉、山楂等八味草药辅以优质糯米粉、白糖精制而成。此糕青黑发脆,起初以能消小儿疳积而走俏,后由于选料考究、加工精细、口感香甜,且益脾健胃,逐成为江南名点,享誉白余年而不衰。如(出自::西塘的散文)今,古镇西塘已作为旅游胜地面对四方宾客,西塘人秉承古方,根据各人不同的口味,在八珍糕的基础上又开发出绿豆燥片、果酥等近十种新品。

六月红

对于“六月红”西塘人是户户知晓的,它是指六月的夏天所产的河蟹。“六月红”的蟹身只有鸡蛋那么大,蟹肉鲜嫩,蟹肪滴油,壳薄,放入清水一蒸就变绯红,故此得名。在杭嘉湖一带还流传“穷再穷,不忘六月红”的俗语,那是对六月河蟹的赞美,六月红肉鲜肥美,一般煮熟后用香醋,酱油姜末蘸着吃,也有将六月红用刀对开,把干面粉敷在蟹上,制成“面施蟹”,无论哪种吃法都是非常好吃的。

粽子

西塘的粽子有很多口味,如鲜肉,豆沙,猪油,赤豆等,虽然粽子是一样很一样很多地方都有的小吃,可西塘的粽子却因米好,料足,捆扎紧好而更香,更糯,成了如今小镇传统旅游产品的一种。

景区门票

景区门票门市价为100元,儿童1.2米以下免票,儿童1.2~1.4米半票。

相关散文

朱吏散文《水乡遗梦在西塘》

有“吴根越角”之称的西塘,几千年来默默地守住江南水乡的散漫与宁静,形成了古镇的寂寞和内向。直到今天,大都市的人们才发现:西塘因散漫与宁静才充满了诗情画意

江南的古镇应该都像西塘那样闲适中带一点寂寞。

然而,自从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问世后,周庄、同里、甪直、乌镇、南浔等江南名镇迅速热闹起来,每天都像过年一样,张灯结彩,人山人海,难觅江南古镇的风雅。

西塘地处苏、浙、沪交界的浙江省嘉善县北部,春秋战国时为吴越交界,有“吴根越角”之称。自元代起形成集镇。相传,伍子胥曾在西塘修筑水利,地势平坦,河流纵横,自然环境十分幽静。几千年风风雨雨,默默地守住江南水乡特有的散漫与宁静。正是这种散漫与宁静,形成了古镇西塘的寂寞和内向。直到繁杂纷乱的今天,大都市的人们才发现:西塘因散漫与宁静才充满了诗情画意!

西塘濒临运河与太湖,有九条河道将全镇分划成八块,而五福桥、卧龙桥、环秀桥、送子来凤桥等众多的石桥又把全镇串在一起,街市傍河,民居临水而筑,走来走去几乎都是石桥、小弄、廊街,当然还有老人、花猫、白鹅。处处碧波荡漾,家家临水入影,水一样柔软而美丽的生活,使西塘有了“东方威尼斯”的美誉。1991年,西塘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

在江南水乡,分散的、几户合一的廊街随处可见,然而,廊街长达1300多米的,惟有西塘。西塘的廊街,一边是商店或民居,另一边是河,廊街都有小河紧贴着,弯弯曲曲,情调非常。步入廊街,映入眼帘的是两岸水上人家和前呼后应的河埠。如逢雨天,雨水在廊檐口滴滴嗒嗒形成一道长长的雨帘,就是不会做诗的人也会顿时诗意满腔。关于廊街的由来,没有官方的记载,只有民间流传的“为郎而盖”和“行善而搭”两个版本。

版本之一:年轻的寡妇胡氏,在西塘独自支撑着一家老小和一个铺子。胡家铺前的河滩边,有一个摆豆腐摊的王二。王二同情胡氏,常帮着做一些体力活。日子一久,胡氏便觉得离不开王二,但又难以启齿表达这份感情,便煞费苦心地借修缮店铺之机,请人沿河建起了棚屋,将店铺前的街路遮盖了起来。这么一来,王二既可免受风吹雨淋,两人也可同在一个屋檐下。不想胡家铺子因了这棚屋而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镇上商家纷纷效仿,几年来,棚屋连成了一线。后人就取“为郎而盖”之意,将棚屋叫做廊街了。

版本之二:西塘有个开烟纸店的老板,一天小店打烊时,见一叫花子在店前的屋檐下避雨,就让他进屋来。叫花子执意不肯,老板就拿了一卷竹帘连在屋檐上,临时搭了个小棚让叫花子躲雨。第二天叫花子在店门板上留下一行字:“廊棚一夜遮风雨,积善人家好运来。”此后烟纸店果然生意兴隆。店主为感谢叫花子的恩德,索性在店面前的屋檐下搭了个有砖有瓦有木架的廊街,且跨过小街直至河埠。

两个版本都令人心动,但我宁愿相信“为郎而盖”的爱情故事,这似乎要朴素而真实些。西塘的明清旧宅具有江南民居的典型性,左右对称,尺高门槛,大门成双,两侧风火墙超屋顶成曲线围置。从大门到底,往往有五进、七进,而且都有宅弄相连,形成了“雨天不湿鞋,照样走人家”的景象,反映了平和、含蓄、淡雅、实用的审美追求。在西塘,有时顺着弄堂走下去,跨进一个个小门,顿觉豁然开朗,原来是一个厅亭相对、池石相映的小花园。就拿建于清康熙年间的种福堂来说,前后共有七进,总长百余米。头进为墙门间,二进为轿厅,三进为

正厅即种福厅,四进为花厅,五进为内宅,六进、七进为粮仓和雇工住房。每进均有长石铺成的天井,最后为花园。与种福堂一弄之隔的尊闻堂,是西塘最古老的民居之一,集元、明建筑风格。老宅厅堂主梁上刻有100个“寿”字,这恰恰反映了一种恬静的极致———达到“寿”的目的。这根百寿梁上的“寿”字之间,还雕刻着九只蝙蝠,其中南北两面的六只蝙蝠造型为向下飞,被称为“福从天降”,其他几只蝙蝠与古钱雕刻在一起,被称为“福到眼前”。可以说,整根百寿梁又是中国传统的与世无争、恬静淡泊、注重自身完善的人生观、道德观的物化表现。

西塘有100多条弄,超过百米的就有5条,最狭的仅半米,两人很难擦肩而过。这些姿态不一的小弄,只有亲自走一走,才会有走进古镇的真实感。在西塘的弄堂中,名气最大的是石皮弄,长不过68米,宽不到1米,整条弄的路面由166块条石铺就,条石厚仅3厘米,如石头的一层薄皮。试想,要将花岗石凿得如此之薄是何等的困难,石皮弄也因此而得名。据考证,石皮弄与东面的种福堂、西面的尊闻堂建筑年代相仿。小小的石皮弄只是两群老宅子中间的狭道而已,走在石皮弄,左右两边的百年高墙会挟迫得让你透不过气来。而最典型的宅弄,要算是种福堂内的陪弄子。过去,大户人家平时不开正门,陪弄就用来连接边门,让一家人进出。有趣的是,陪弄没有窗户,终年见不到阳光,仅靠天井里的一点自然光日照,这又和江南水乡大户人家建宅的理念十分吻合,“银不露白,暗可藏财”,就连主人的卧室也一样,以暗为安。不经意中你会感受到一种时光的轮回,恍如走进了一册尘封已久的历史线装书里。

“以暗为安”的理念与南宋国都长期“偏安”杭州有一定的关系,几百年来这一理念又潜移默化了西塘人“内秀”的个性。历史上西塘曾出过进士19人,举人31人,有著作留世的103人。而这些文化人大都生长在长弄深宅里。当然,打开西塘历史文化这本“线装书”,不能不提到“南社”情结。南社的发起人是吴江著名诗人柳亚子,他在西塘发展南社社员18人,较为著名的有余十眉、李钟琪、郁佐梅、沈禹钟、江雪塍等。后来,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也四分五裂,但西塘的一班诗友,又组织了胥社,宗旨不变,人员不变,成为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组织。胥社成员的诗文绝大多数保留了下来,这些诗和他们的“宗师”柳亚子在西塘留下的90首诗文一起,共同成为西塘的千古绝唱。

西塘一日游行程:

早上集合,约7点乘车出发前往嘉善西塘景区,游览烟雨长廊——江南水乡中独一无二的建筑,古镇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漫步在廊棚下,只有自己的心跳声还有一些很怀旧的心情。后游览百寿厅、石皮弄、西塘镇上最早的高桥——环秀桥等景点,看那古镇豪门建筑,遥想当年风威,下午适时在景区大门口集合,乘车返回杭州,结束愉快之旅。

西塘的散文篇三:江南美文集锦

江南(一)

徜徉在宋词的意境里,很古典地品味江南,在“杏花春雨”的氛围里,身心让黄鹂婉转、燕子啁啾的软绵绵的江南紧紧缠住。周太王的长子泰伯自愿放弃王位迁居被称“荆蛮之地”的江南垦荒,在今天的无锡梅里建吴城,转眼三个春秋,曾经沧海之后,“荒蛮之地”竟成“梦忆之境”,令无数英雄竞折腰,令无数文人魂魄销。

江南的风是轻的,只撩人表面,只让人感到它掠过而已;江南的雨是疲惫的,倦怠的,无法爽快,仿佛不想从寂寞和沉睡中醒来;江南的山是灵性的,虽无质感、缺霸气,但能聚人气,育一方深沉;江南的石是女性的、柔软的.,年久日长以后,光洁如玉,裸露出一种性感和占有欲;江南的田野总是滋润,但却害羞,拒绝展示赤[和谐]裸的胴体,故难见肌肤与刚毅,所有的隐私化为色彩斑斓;江南的桥是装饰,是风景,是理念,是哲学,欣赏和被欣赏都在其中;江南的河是气量、是心胸,拒绝所有的不公,气势汹汹的官船,富绰豪华的商船和简陋寒伧的夜航船均被无私地承载;江南小镇清一色的青石小街,精品深藏于小巷,老底子叫做“弄堂”,弄内偶尔的门楼是一个镇的猜想或秘密,古镇的神秘由此生发;江南的古井直通历史深处,井不管深浅,只要常用,定有碧水,只要细究,必有经典,井的传说与故事,屡屡验证江南小镇为何藏魂隐魄。

在江南看生活,只有美丑,无所谓对错;从生活看江南,依旧魅力无限,风情万种;从世俗看生活,还是江南的好。

江南(二)

石板小街作为一种文化,是汽车时代以前和帆船以后的事。人在这里适合过闲云野鹤似的生活,一定不是他的本意或初衷,长袍马褂、青面布鞋并不昭示着博学,是一个生存方式。马致远钟情“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安逸生活,张志和神往“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隐逸日子,杜牧不忘“十年一觉扬州梦”的风流往事,李煜长叹“一江春水向东流”,落难君王梦江南。即使是布衣少女,“采莲南塘秋”,即使是匆匆旅人,“路长梦短无处寻”。邱迟看江南“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江南旖旎的风光在清丽的词句中跃然而出。陈寅恪学贯中西以后,回眸江南,宛若依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少妇。张大千眼里,江南生活在水里,烟雾飘渺。

西湖太湖秦淮,一条鲜艳的血脉,流淌出了江南精华,流到宋人那里,江南成为一种人生范式,一种天堂式的境况。我呱呱坠落在江南小镇,一生未曾离开,却几乎访遍所有小镇发现江南小镇们一个模式,平静如太古,码头酱坊、药铺烟店、酒楼茶馆、小桥石岸,组合成江南小镇的基本格调,小镇上屋檐不敞,住家不多,不远便见田野,农舍俨然,依稀耕种人家,在江南过日子,调理得好,很有些神仙味,不会有局促悒郁之感。

牵一根柔肠在小巷里转悠,摆脱不了一水幽远。江南文章永远的不能做完,即使想做。江南的城镇倘若要作细品,内涵不能觅得,石拱桥、石驳岸、踏级入水的石阶、依水而立的宅第、沿河而去的街巷、柱廊翘檐的街楼,高墙深院与沿街骑楼连成一体,高低错落有致。大户人家一般藏于深巷,青石板将华贵铺进,雕花门庭,石柱石阶庭院中透着古朴秀美之气。住宅高敞宽大,木质长棂窗扇,广漆楼梯地板,主人不管有无学问都有附庸风雅的爱好,旧书字画、雅致古董、盆栽小景,直往悠闲上靠。风景远逝以后,追忆起来,会起一种莫名的沉郁的怀旧幽思。在这样的地方养性,可以深藏虚谷,可以不偏颇也不逃避,不焦躁也不颓唐,可以做些怀抱清旷的事体。再贫寒的人家,日子照样过得滋润。

江南(三)

江南河湖的烟水芳草,依湖古城的迤逦气韵,傍水青山的松风幽径,修竹清池,构成江南山水的倾情之美,构成这温柔富贵之乡、大雅与大俗共融之地。

江南的古村落,行走得慢的,与时代失去了联系,作为一种标本存在,但居住者却是鲜活的,现代的,与外界的关联是隐藏的,用一种不敞开的开放姿态欣赏着自足。江南的树木不乏千年以上,樟、槐、榆、松、银杏、黄杨,都喜欢成群结队地遮掩着大地,将古典呵护。

江南的水散发在空气里,湿润的气息让男人不能为英雄,女人极易为狐狸精,令世界销魂铄骨。顺着江南小镇的小弄走进时间深处,会发现青苔都很古典,苍藤的长茎盘根错节在历代生灵里,人类所有的轮回被高高挂起,让后人欣赏嬗递。

江南老妇人信奉王母娘娘、观世音、张天师,不指望奇迹出现,时不时叙说些遥远的、老掉牙的动人美妙的故事,只痴想着来世投好胎。

江南的老男人季节,不问时辰去未来,饮个烦南的茶馆低檐、弹、烟雾、水汽活中顺从老婆、尊的生存方式。

江南园林,置身假山石径、池塘水榭、亭廊楼阁之中,雅赏寺塔幽巷、烟柳鱼桥、户盈罗绮古韵,江南园林那种雅致堂皇,宏深富丽,回环繁复,吐纳近远,剔透玲珑的文化流韵迷人之至,比起水乡小镇,另是一番天地,江南园林洋溢的浓重的文化气息,令人忘俗。杨柳青青、蜜蜂蝴蝶、人面桃花、风流才子、外婆桥永远摇不到、童年的阿娇永远不会长大,这大概就是江南情节。

江南(四)

江南的山虽没有拔地横空盖世凌人的孤苦和傲气,虽不能让人虔诚让人顶礼膜拜让人诚惶诚恐。但江南的山是人性化的,溢着灵气,游江南名山不会有前路茫茫、孤旅天涯的体悟,因为江南山重水复,移步换景,山不转水转。观江上渔火,沐林间轻风,心境自然是不错的。置身于这诗化的群山,很有些道骨仙风的体悟。山道弯弯,偶见山居人家,修竹绕屋,溪水边草木滋润灵秀。站在山顶看世界,小溪澄、小桥横、小雨冥、小亭冷,重重叠叠山,曲曲弯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零零碎碎河,隐隐约约屋,清清白白云,朦朦胧胧雾。一江春水穿山而去,横江泛舟,竹筏悠悠,青山古河,渔火远树,恍若渔人入桃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江南文化在整体上给人一种甜软温馨,男士文弱精明,女子娇嫩柔美。音乐如春江花月夜,徐缓悠远。歌舞如荷花仙子,采茶扑蝶,柔和清丽。轻歌曼舞、甜润细腻的女子越剧只能在江南土壤成长。美学上讲,江南文化太过秀气,无不透出一种阴柔美,比起北国“骏马秋风”的阔大气象,江南的“春花秋月,暖雨熏风”显得太过纤弱、细腻、委婉。

没有如泣如诉的塞外狂飙下如旗如歌的号角;没有猎猎雄风下遮天蔽日的滚滚烟尘;没有叱咤风云扶摇直上的强悍之力;没有沸沸扬扬的卷帙和荣枯跌宕的故事;没有坦荡从容的风骨;没有弥漫腾升的苍茫大气。

北方仅凭风的遒劲尖厉,便将北人的胸怀磨砺得更加粗犷宽广,雄劲剽悍;任凭风的利刃刺破耳目,镂刮脸面依然如故。北土是苍鹰的故乡,江南是灵鸟的窠穴。难怪鲁迅不悦:“我不爱江南,秀气是秀气,但小气。”“满洲人住江南三百年,连马不会骑了,整天坐茶馆”。

江南(五)

品味江南,极易迷路。倘若在江南做文士,会被闲情逸致俘虏。在粉墙小院内挂只画眉笼,种些葡萄石榴花草,或读书作画,玩棋赏桂,或手捧茶壶,落脚亭榭,或嚼曲含香,吹笙聘月,品茗谈艺。这里没有圣朝气象,连气息也属轻柔悠扬,频出唐寅一类的才子:“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江南的固执在放浪、在纤巧、在落拓、在孤傲中散开。

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出大家怕是不能,只能出玩家。江南自古多名士,多狂客狷士,名士中多眉清目秀者,着白绢纺裤,举止风流倜傥,飘逸如玉树临风,不善先锋,只求逍遥、雅玩,士大夫阶层腰间必佩美玉,以示气节清高。

山川英气不属于江南,出徐文长、祝枝山这样的才子,也只能属于水文化滋养的精灵,无法酿出气候。即使当一介草民,偶尔也要圆一回风雅梦。江南土壤膏腴,遍地细粮,珍珠般米饭,莹白喷香,百姓们自诩为人间天堂。民间崇尚虚无遗世,在那通幽的巷衢里,那些自命清高的儒子们喜坐在古屋的阴影里,透过格窗,看那古老垣墙上的斜阳,目送多少唐愁汉恨,多少烟雨蒙蒙,吟六朝芳草,忆一曲秦淮。在春光深锁、满园浮藻、浓阴匝地、阴气逼人的深深庭院享受那份苍凉,那份深邃的幽雅。

江南(六)

江南不只是绿色的角逐,这里可以看到物化的主动,艺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栽松可以邀风,贮水可以邀萍,筑台可以邀月,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人之意外的观照可以在江南见得。

江南这块灵地,是上苍精雕细琢而成。因而太过精美,太过雅致,太优越,便少了残缺美,少了沧桑感。在这样的文化感召下,使得江南文人隐士只求半隐半显,生活逍遥,本性保持无忧无虑的快乐,倒是合了江南文化情调的。唐代名士张志和遭贬遇赦后浪迹江湖,隐居湖州西塞山,自号烟波钓徒,追求“菰饭薄羹”之生活,“上祀祓禊”之风流的自我形象,其《渔父歌》得颜真卿、陆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名士倡和,使人想起兰亭诗人的绰约风姿和隐逸精神来。张志和独钓寒江,“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很有些姜子牙和严子陵味道。“大隐隐于市”,如余秋雨所说:“最佳的隐潜方式莫过于躲在江南小镇之中了。”江南走出去的状元、进士一般都活着,在太湖一带古镇的深巷里,冷不丁就会遇上那衣袂飘飘,背影长长的睿智者。周庄的银子浜曾是西晋文学家张翰弃官归里后垂钓之地,也是唐代曾任苏州刺史的诗人刘禹锡遭贬后“优游而揽胜”的去处。南宋大词人姜白石为江南水韵浸染,求得“蓑笠寒江过一生”,在云鹤沧浪烟雨间寻求寄托,那遗世独立的出世之思悟得“幽韵冷香,清空精远”的意境。静住水乡小镇,悠闲倒是悠闲,能忘却尘俗烦忧和得失宠辱,然人生志向也一同忘去。

江南(七)

江南的时间不太流动,孔子不宜在江南的河边感叹“逝者如斯夫”,江南的固态无所不在:城楼、牌坊、石板路、屋檐、井栏,甚至连河道的淤泥、屋檐的墙灰都有些唐宋气味。江南的年代是河流,江南的日子是缓慢的,在江南游走,只剩下韵律。

江南早春的河面,常有飘渺的雾气,如同妖气,古有传说江南是出妖精的地方。吴承恩在长兴为官三年,“妖雾”倒是给了他灵感。然梅季的江南气息是极不好闻的,是那种霉变、陈腐的气味,极伤地气的。江南雨,细碎的可以成雾,可以成汽,梅雨天把大地糟蹋得一塌糊涂。江南的雨下得很不干脆,毛毛细雨一下几天,遍地潮腻腻的,屋里散发着霉熏熏的气息,屋角、墙角生出一层层绿苔,瓦罐底出白霜,衣物散发一种怀旧的霉气和阴气。那种腐臭味久久不去,令人头昏体酸,心烦意躁,想抽支烟也吸不出半缕青丝。天长日久,潮潮腻腻,滋生真菌,江南人因此得些极伤元气的怪病,诸如皮癣、脚气、湿疹之类,直痒到骨子里。难怪人说:“习惯了这窝囊的日子,习惯了做窝囊的人。”

这样的文化积淀,使江南人成不了大气候,成不了大家,不能达观如老庄,习惯于依附强者翼下,精练于圆滑变通中和之中,精明练达,阴柔胆小,急功近利。这倒是应了郁达夫的说法“吴越国人一向好战,坚忍刻苦,富于智巧,自从用了美人计,征服姑苏以来,猜忌使计逐步发达起来”,做小人干卑事始不觉耻辱。”

江南人渴望沙漠,渴望干裂,这样可以爽快,可以豪迈,可以根治脚气,可以去除霉变,可以轻装上阵,即便血喷大地,顷刻间没了,也走了大气一路。

江南(九)

江南的历史名城一个个风光远逝,至今古风尚存的,屈指可数,南京算一个,杭州算一个,苏州也算一个,她们历尽沧桑,已没有了古人眼里的美感了。清朝三百年,江南重镇南京是如此了得,三部历史名著《桃花扇》、《儒林外史》、《红楼梦》都记录了这座称之“金陵”古城的繁华,金粉楼台,画船箫鼓,琳宫梵宇,碧瓦朱甍,七百酒楼,千家茶社,万盏灯笼,灯影桨声里的十里秦淮河,香雾烟色一片,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而今十朝古都风景远逝,王气散尽,号称十朝加起来不到四百年,时间跨度却历经十七个世纪,都是些短命的没出息的小朝廷,来去匆匆,这里更出名的是后主,什么陈后主,李后主,诗文满腹,书呆子一个,都是历史的笑柄。没有一个历史名城如此充满浓重的亡国气息,亡国之恨是南京历史永远的痛。

苏杭是公认的江南文化韵味的浓缩之地,杭州太过精雕细琢,没有了自然气息,玲珑

剔透的环境,适合的只能是灵鸟,不会是雄鹰。苏州两千五百年的积淀营造出的那种文化氛围,如今已是风景消失,现代建筑将白发苏州打扮得反老还童,变得难以辨认。江南名镇中,还有点江南味的只剩周庄、同里、西塘、乌镇和南浔,周庄和同里“集中国水乡之美”,不过那是一道残存的水乡风景,西塘与乌镇是故事新编,无非是环水之中,粉墙黛瓦,小桥石驳。相比之下,南浔还有点内涵,除了碧水环绕,小桥流水,古风古韵的水乡特色,这里豪宅巨厦,富甲天下,是出“沈万三”的地方。南浔一为丝,一为书,湖丝与茅台酒在1915年巴拿马同获金奖,世人称之“诗丝书之乡”。清代三百年中,南浔出学者四百五十人,著作一千二百种,实乃壮观,南浔以其“簪缨世第,蓬荜名儒,相尚藏书,辉炳邑谋”风采雄称“天下第一镇”。可惜这座书卷气十足的江南古镇,能树起大旗,成为撑得起门面的大家,寥若晨星。魏晋幽深的长廊中,走不出一个江南怪客,只见介然不群的山涛,狂放不羁的阮籍,高亮任情的嵇康,恣情肆志的刘伶,放达不拘的阮咸。江南人只配观赏,不配表演。

江南人成了大家的,也必定是离开江南才发达,鲁迅兄弟、茅盾、王国维、徐志摩、叶圣陶、巴人等。江南文人写不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样的传世之句,大气之作。即使有被称“江南才子”的唐伯虎、祝枝山、周文宾、文徵明等,也只能在“苏湖熟,天下足”这样的佳丽之地玩把戏,走不出江风水气扑面生悲,秋风拂面落叶生悲这样的怪圈,在腐草暮鸦、冷月夕阳、残荷苦雨中感受苍凉。曹操虽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白也有“浮生如梦,为欢几何”那样的江南式的低吟,但仍具北方平原荒漠、苍茫浑成、文气奔放、大气盘旋、沉郁顿挫的氛围下铸就的英雄豪杰之气。

江南天生一种诱惑,塞外的剽悍与粗犷终被江南的纤弱所吸引,精工细作的美肴的确比马血羊肠好吃,谁不喜欢锦衣华车,在春江花月夜的境况里,学点繁文缛节算得了什么大草原的雄浑不能当饭吃,成吉思汗的十三万骑兵可以征服半个世界,却不能征服一个江南,照样乖乖地坐进江南的破旧茶馆,眯起双眼,去欣赏残垣断壁上的蓑草斜阳。

江南(十)

江山须有文人撑,才气需有大气支。文人推崇“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一点上,江南文人中强者有的是,可惜依附于别人,也是悲哀。三国时,有位叫陈琳的江南人替袁绍起草的《讨曹操檄文》使曹操为之出一身汗。江南才子骆宾王的檄文,连被骂的武则天看后也拍案叫绝。清军兵临扬州城下,一股子书卷气的史可法面对敌方的劝降书,起笔写《复多尔衮书》,文章写得十分了得,大有誓与扬州共存亡的气概,并请书法高手誊写,扬州虽被攻陷后屠城三日,然史可法傲骨不朽。一代鸿儒方孝孺竟敢在明成祖登基前的大喜日子里,披麻戴孝行走于陛前,傲然抗旨,被灭十族,浩气永贯。

把气节从一种文化监护上升为一种文化内涵,为官荡涤五脏六根浊气,为文洗却尘世肮脏,使书香千古,使皎洁永恒。气节给江南以反思,江南何去,乃千古疑问,看来清一清江南水乡千年厚积的淤泥,实属必须。让江南从深厚走向宽广,让文化在种种转换中完成关怀。

醉忆江南.....

诗意江南

守一方净土,盈一袖水风,轻轻的,你我便梦落江南。行走其间,最惬意的就是春披一蓑烟雨,夏看十里荷花;秋赏三秋桂子,冬钓一江寒雪。蘸一笔闲情,酝一帘心事,静静地,你我栖居于小筑。执手此时,最浪漫的便是诗写风花雪月,词填春夏秋冬,曲唱悲欢离合,赋染墨香古韵。

梦落江南,一直奢望在小桥,流水的山涧,有一所青瓦石墙,竹篱小园,并依山而建,且面水而居的诗意小筑。再在庭前栽几排翠竹,园中种几株腊梅,阶前植几朵陶菊,室内摆几盆兰香。屋里置几样简单的木制家具,墙上挂几副素雅的山水字画。如此雅阁,堪比天上人间。栖居于此,山泉沏茶净禅心,树下落棋添妙趣,好不乐乎;酣卧小筑,借酒三分闲对月,偷香一枕和梦归,岂不快哉。不要说这是桃花源,乌托邦,只要你愿意,且把沉浮当茶

饮,任随功名和尘归,此境便活在你诗中,此意就刻在你心里。

身在闹市,心在南山:优雅如兰,处幽谷而自芳,高洁似莲,出淤泥而不染;淡泊如菊,临严霜而独立,孤傲似梅,迎风雪而盛开。正所谓人欲无求,便无忧,爱到无忧,自无求。栖身小筑,醉依纱窗,轻敲檀板,低吟浅唱黄金缕,那管花开花落,还是云卷云舒;独守寒舍,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占尽风情独暄妍,那管粉蝶断魂,还是霜禽偷眼。自得处,引吭高歌而自乐,忘形时,吟诗作曲而自醉,长此以往,花前把酒朝与暮,月下听风春复秋,一定胜却人间无数。

安之若素,诗意生活。掬一捧水风,把一盏佳酿,醉卧春江花月夜;拾一纸词韵,酝一帘心事,闲听芭蕉夜雨声。他若有缘,闲做一朵梅花雪,在枝头,为你等待春暖花开。偶遇一场杏花雨,在路上,与你一起执手到老。素守一颗玲珑心,在红尘,为爱相伴一往如常。两小如此相濡以沫,白头偕老。闲暇之于,一家几口置身小筑,亲朋好友喜围炉,话说家常把盞乐,哪管功名沉与浮。任尔窗外寒风苦,春暖茶香笑满屋,快意人间胜梅鹤。

行走红尘,不是所有的旅途都是一帆风顺,也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梦想成真,更不是所有的付出都可收获结果。只愿身落尘埃,心却如莲。哪怕身落梅花雪,心染陶菊霜,你我依旧抱梅而酣,枕菊而眠;就算行到山穷处,走到水尽时,你我依然谈笑风生,坐看云起;如此心境,无关悲喜,无关风月,只是一种超然的诗意回归。

醉依纱窗,一季繁华,却不与我有染。独守寒舍,万种风情,唯赋予落花知。待风华正茂,和着平仄交错的韵律,轻弹琵琶语,浅唱采莲曲,低吟浣沙溪,尽享空山鸟语的诗意生活;等流年老去,沾染风花雪月的柔情,醉卧山间云,闲钓水中月,笑看雾里花,品味云水禅心的超然境界。

诗意江南

青苔覆盖下的石板路古朴凝重,木刻雕镂的窗轩早已斑驳下岁月悠悠的痕迹,悠长亲切的弄堂里不时传来几声爽朗如歌的叫卖声,这一切从江南诞生的那天起便已镌刻成永恒,仿若一坛深埋于厚土下的美酒,愈久弥香,成为了中国最诗意的符号。

青苔覆盖下的石板路古朴凝重,木刻雕镂的窗轩早已斑驳下岁月悠悠的痕迹,悠长亲切的弄堂里不时传来几声爽朗如歌的叫卖声,这一切从江南诞生的那天起便已镌刻成永恒,仿若一坛深埋于厚土下的美酒,愈久弥香,成为了中国最诗意的符号。

浅浅低吟,琴声悠扬间心河水涟漪;默默凝眸,深情相望里情随轻舟荡漾,这便是江南的魅力,恍若一本简单而精妙的诗集,使人甘愿为其伏于青案,与孤灯相伴,谢客守窗也只为一探那“浮华落尽显真纯”的动人篇章。

温柔的春风渲染了苏堤上杨柳妩媚的倩影,洒脱的雨丝唤醒了西湖里水波多情的涟漪;江南与浪漫相随,和梦幻相伴,似水柔情间装满了如诗如画的风景与故事,这柔是莫愁湖上的莫愁女,这柔是独守沙汀一身才气的苏小小,这柔是怀抱百宝箱沉入湖底的杜十娘,这柔是“嗒嗒”马啼声中宁愿是错误,也在春闰中无悔等待的情思;这柔是如丁香般撑着油纸伞偶遇而难忘的姑娘。柔美的江南,感性的江南,诗意的江南。

吹着洒脱的唐风,沐着清新的宋雨,在千百年来流传下的白纸黑字间,我闻到了江南亘古未变如花般的芳香,那是清照“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那是温筠庭“人燕两双飞”的哀肠,那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爱恋。

河风习习,杨柳依依,丝丝细雨中迎面而来的便是一场桃花雨;西湖泛舟,我心悠悠,举目投足不知不觉便坠入一段爱的童话,一把雨伞,一座断桥,一千年的苦苦追寻,只为换来今生一次爱的邂逅,千年的传奇已注定化为记忆的贝壳,可江南却从未停下她的脚步去为后人谱写一曲新的篇章,一切只因为一个爱字,何等诗意而浪漫的江南。

古镇安详,山水相依,不在乎名利的喧嚣,不追逐权贵的脚步,天边的云卷云舒早已安然处之,海处的潮起潮落也已了然于心。江南把虚怀若谷如兰的本真融在了那一鸟一兽。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