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范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池塘边的叫声》说课稿(通用10篇)

本文已影响 9.38K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池塘边的叫声》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池塘边的叫声》说课稿(通用10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池塘边的叫声》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

本单元以“朋友”为主题。编选的目的是希望学生从中体会到友情的美好与可贵,培养尊重朋友、爱朋友的美德。本文共有7个自然段,1---6自然段是青蛙和小鱼的对话,而重点就在于此,着重体会青蛙小鱼说话的神情和语气,并知道小鱼离不开水。青蛙能在水里又能在岸上生活的习性。第7自然段点出了池塘边的叫声是青蛙在给小鱼讲故事。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富有情趣。青蛙和小鱼的对话亲切、朴实。尤其是很讲究礼貌用语,这是值得小朋友们效仿的交友之道。而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起到使小读者浮想联翩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本单元对话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如何抓重点词读好对话,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想像“小鱼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看到岸上的事情?”和“青蛙给小鱼讲什么故事”两处发散学生思维和进行想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礼貌热情、乐于助人的美德。

依据:学生已经具备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但带有提示语的对话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出现。因此把指导学生进行如何抓重点词读好对话,理解内容做为本课的知识目标。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文两处空白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提供了空间。青蛙和小鱼的对话,热情礼貌,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人文素养的好教材。因此,确立一本课的三维目标。

(三)重、难点:

1、重点及依据:基于本班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对感情、语气占把握欠佳,以及学生已有的合作学习方法,把学习抓提示语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理解重点词“如何”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2、难点及依据:学生已经掌握了读、问、议、比的学习方法。带提示语的对话初次出现,本着阅读教学应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为原则,把抓住提示语读好对话的方法教给学生,理解人物的神情,确立为本课教学难点。

二、教法设计。

为突破教学重点分散难点,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应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多处创设了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在积极奋发的状态中进行学习。

另外,在学生已有的读、问、议比的学习方法之上,以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抓提示语中的'重点词读好对话,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也是本课的教法之一。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读一读、问一问、议一议、比一比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由读、练读、指名读、小组读、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赛读等多种形式在读中进行感悟,激发学生兴趣,发展想像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本单元的主题是“朋友”,本课是第二课主体课文,为使达到单元知识整合的目的,站在一定的知识高度即: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惯,懂得动物的叫声就是动物的语言。设计了让学生先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进行猜一猜的游戏,然后通过动画进行导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整体感知。

结合学生年龄以及认知特点,让学生先读读第一课初读课文后都知道些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感知,培养提炼知识的能力。接下来再读读课文,提出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同时将语言材料变成形象感知的事物,从而为合作学习,作好铺垫。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三次对话。

本课的重点部分是三次对话。在利用第一次对话进行方法指导的同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习。通过自由读、小组分角色读、评读、比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揣摸人物的心理、神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力求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如形如影般的自然亲和,体悟人性的光辉,彼此感受、沟通的快乐、感受心灵契合的愉悦。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比赛竞争的意识。

2、课中休息。

在学生读懂三次对话的基础上,对小鱼高兴的心情有了很深的感受,巧妙地把文章的第6自然段与课中休息融为一体。借助文章的自身特点捕捉契机,上鱼利用找朋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的心情,使整个教学不脱离主体,使三维目标的情感目标推到了实处,使学生体验到青蛙和小鱼是朋友,而不是把朋友的关系强加于学生。借此,巧妙地安排了发散思维的训练。为学生营造一个想像的情境,让学生帮小鱼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能看到岸上的事情?起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课中休息达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3)拓展说话。

在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的教学中,与课文前后照应的特点也就是青蛙答应给小鱼讲故事,看看他的实际行动吧;渗透青蛙对朋友说到做到的好品质,另外在课文结尾又抓住教材自身价值,引发学生学习青蛙“呱、呱”的叫声,拓展说话。猜猜青蛙在给小鱼讲什么故事?充分开掘学生的思维,大胆展示心灵自由,迸发炽热的创新热情。在充满创造性的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提高,个性得到张扬,创新潜能得以发挥,不留痕迹地把人文教育寓语言训练之中,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又一次得到升华。

( 四)分角色读课文。

成功是求知的有力支柱,自信是成功的动力,为此在学完课文后本课又安排了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的实践活动。目的是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整合,进行再创新,使每个学生都力求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愉悦和快乐,树立良好的信心。

(五)总结延伸。

在这一环节设计中,又跳出语文学科,站在一个高度进行设计,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空间中选择为小鱼画画、写字、分角色读课文、提问题、谈收获等。企图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培养质疑探究的能力。同时开发课程资源,自编儿歌让学生阅读,目的在于把语文的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池塘边的叫声》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雨点》,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四句,句式整齐,韵律感强。它描写了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状态,体现了雨点在不同处所不同状态下的不同情调。文章洋溢着童贞、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是一篇从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新课例。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作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雨点乐趣。

3、让学生体验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重在读,从读中悟情明理。我把感情朗读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雨点的快乐心情作为教学难点。

三、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用不着老师引导学生去逐句讲解分析,结合学生实际,,只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表演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充分发挥媒体的示范作用:请同学们积极去听录音是怎样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的。

3、积累语言 理解内容

4、拓展课文 培养想象——练习说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全面理解后,我及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启发学生想象:雨点还会落到哪里,会有什么变化?比一比,说一说,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课我形象直观地抓住重点词语,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同学理清了思路。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池塘边的叫声》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八课《阳光》。这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话,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话,最后一自然段点明文章的主题: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虽然是篇小短文,但是,结构的严谨,用词的生动、形象,含义的深邃,仍值得我们细细揣摩。第一自然段中的"田野"、"高山"、"小河",与第二自然段的"田里的禾苗"、"山上的小树"、"河面"一一对照。而开头第一句的"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又与"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遥相呼应。作为一篇小美文,《阳光》遣词造句有许多精妙之处。比如第三自然段中的"跳进",让人感受到了阳光的调皮可爱。阳光与人、自然与人的和谐的场景跃然纸上。第四自然段的"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体现了阳光的博爱和无私。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句,课文以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述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景,为这句话作了注解。使我们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蓬勃的世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文本部分语言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此外,本课还有生字16个,其中,会认12个,会写4个。课后,除了朗读、背诵、写字要求外,还提出了归类识字、口头组词语的要求。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孩子进入小学所接触到的第八篇课文。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和一个识字单元,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已经得到了一段时间的训练,朗读技能经过七篇课文的学习之后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这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应继续巩固这些训练成果,如有可能适当拔高。

根据教材的上述特点,根据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所应承担的教学任务,根据课程构建的三个纬度,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 "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教学难点是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在第一课时,我将和学生一起在认识12个生字的基础上学写2个生字,并且完成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教学。

《阳光》当作为课文出现时,它就成为了接受美学所说的开放的"召唤结构",召唤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感知、思考、体验进行再创造。本节课的设计我力求做到以学生自己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自己活动中,调动已有知识,丰富现有经验,充分感知、体验阳光,通过思考使文本在孩子们的心中鲜活起来,从而达到使学生的语感广化、深化、美化、敏化的目的。要知道,语感的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必定和思维的广化、深化、美化、敏化是同步的。

在上述理念的指引下,课前我将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感受阳光。在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阳光下的.万物都是什么样子的?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

课堂教学部分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说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将分以下几步进行:

用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以及教师抒情的描述引入新课,出示课题。

第二步,请学生谈一谈课前寻找阳光、感受阳光的感受。在学生充分表达、交流了自己对阳光的情感体验之后,我将播放课件并配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教材文本的美。

在学生对亲自朗读这篇课文产生期待之后,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它。在学生独立识字的基础上,汇报识字成果,并且交流识字方法,在交流时,相机教学新部首左耳旁。然后采用各种形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在教学这三个字时,结合课后练习,运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并适当拓展,在字形的处理上,可以让学生在观察、记忆的基础上,交流识记方法。在字义的处理上,可以采用说词说句子、利用图片帮助理解、课文、儿歌等多种形式多次出现的方法,以达成会认的目标。

第四步,进入朗读阶段。先让学生自己出声读课文,然后谈一谈,通过读课文明白了什么。在学生汇报读书收获的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读懂的基础上,继续练读。形式有指名读、接力读、组内竞赛读、选择读等多种形式。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字词句的指导。在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的同时,还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丰富学生对课文文本的感受

本着每节课都让学生动动笔的原则,朗读阶段进行之后安排学生练习写两个字"也"、"长".这两个字的结构都不容易把握,所以,在范写时一定要强调学生的观察,并让学生谈观察的收获。写完后,将练习成果在小组内展示,教师挑选练写最好的在全班展示,以及犯有典型错误的,在全班范围内纠正。

最后,留一个拓展性的作业,鼓励学生搜集资料,讨论"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么样?"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池塘边的叫声》说课稿 篇4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草坪青青》,具体程序如下:

一、教材分析

《草坪青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中讲述了小主人公小健在妈妈的教导下,由一个不懂得爱护花草的小男孩,转变为一个保护环境的小使者的故事。课文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充满了爱意。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语文作品的学习,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⒈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的意识。

⒊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保公益活动中去。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朗读感悟——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㈠情境激趣

在本课的“导入激趣”中,我播放了多媒体VCD中的课文背景插图,在给学生视觉上直观感受的同时,我问学生:“小健家楼下的花园漂亮吗?你愿意和小健作邻居吗?为什么?”这样将孩子们引入课文,使他们和“小健”一同成长,一同完成保护小草的工作。同时为最后一个环节“为了让周围的环境更美丽,说说你还愿意做些什么?”做好情感铺垫。

㈡朗读感悟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其目的是最终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感,而“朗读”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

⒈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⒉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发现

⒊赏读全文,深化感悟

㈢升华情感

当孩子们通过朗读,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之后,我播放了多媒体VCD中有关《美景》与《污染现象》的两个片段。这里我采用对比的`形式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学生通过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使情感得到升华,从而唤起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㈣拓展迁移

⒈思维拓展

交流讨论:为了让周围的环境更美丽,为了让我们和大自然更和谐的相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⒉知识拓展

我向孩子们介绍: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而此次奥运会的主题就是“绿色奥运”。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绿色奥运”用笔画下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愿望。

⒊能力拓展

课后,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只要能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就行。孩子们有的走上马路,充当义务清洁工;有的制作环保宣传画;有的写出环保小标语等,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五、教学小结

《草坪青青》一课的教学设计紧扣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多媒体运用形成了新的整合模式:利用多媒体VCD,创设情境;利用文字信息,自读自悟;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池塘边的叫声》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抬眼望去,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们急不可待地迎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孩子们也把欢乐,把希望放飞在了春天里,学生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对春天已经有了较丰富的体验,应通过这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如诗般的意境及春天带给人的快乐。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内容短小精练,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中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兴趣。

本课的目标设为:

(1)正确认读“村、居、醉、烟、童、散、忙”7个生字,会写“忙”字。

(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个目标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的。

三项目标中,我把正确认读7个生字作为学习重点,因为一年级的教学重点始终是识字、写字。难点为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这是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汉字不久,就让他们感悟语言之美,会有一定难度。

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许多行为习惯还正在培养,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开学时。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本班学生不善于举手发言,一小部分学生会也不举手。

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忙”字。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春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创设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体验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读是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以上的教学方法都将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

二、说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以画助记、合作交流、朗读体验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主要通过以下六个方面来说明

一、激情引入

首先采用提问式,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春天,直接导入课题《村居》,随机认识“村、居”这两个字。

【设计意图】用一两句话说说发现的春天,无形中训练了一年级学生的口头作文。通过动情的语言,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天图片,学生于自然之中进入情境,产生学习兴趣,由此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二、在读通读顺中学习字词

首先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音,为下面学生自由读古诗做了铺垫,同桌互相认读生字、朗读古诗。其次是指导学生看图,引出本节课要求认识的字词,认读生字利用各种方法,在学习字词的时候,巧妙的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引出诗句,进行朗读。这样由字到词到句就简单多了。

【教学意图:通过对生字的认读,引导学生结合字形、借助图片等方式了解意思,不但为感知诗意做好充分的铺垫,又渗透了古诗语言的简练。】

三、在入情入境中诵读

首先想象着春天美丽的景色进行朗读,其次划分节奏指导朗读,在读通顺、读出节奏感之后再进行联系生活,指导有感情朗读。最后就是引导背诵。

【教学意图:此环节通过朗读,逐步使学生体会七言诗二、二、三的停顿,同时体会古诗诵读时声断气不断的感觉,从而做到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出节奏。在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再读出自己的体验、感情,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四、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

把你搜集到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然后进行小结,《村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还有很多 诗人曾经赞美过美丽的春姑娘呢!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教学意图:此环节通过积累朗读,使学生在拓展延伸中学会积累。】

五、指导书写

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只有一个“忙”字。先读拼音,数数有几画,观察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指导竖心旁的写法,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扩词,课堂展评。

六、当堂检测

出示生字进行认读。

说反思:

在课前预习中已经安安排学生对生字进行圈画,在这节课来看,学生圈画的效果不是很好,预习没有到位。预想的是对课堂上生字的认读打下了基础,实际效果不是很好,以后还有强化预习。

在朗读古诗时,拂堤杨柳中拂堤字音学生读错的比较多,这时候我只是领读了几遍,而没有单独拿出来再强调一遍。在单独出示诗句的时候,还是不能脱离拼音。

在习惯养成方面,还需要不断强化,在课堂上学生的坐姿、举手、回答问题等课堂表现前半节课表现较好,而写字的正确姿势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习惯养成不能单单看这一节课的表现,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另外需要加以关注个别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池塘边的叫声》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zh、ch、sh、r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的第8课。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情境图。日出时,一只狮子想要吃小猴,树上的同伴看见了,便伸出树枝让这只小猴爬上去。图中有四个音节。图下是zhichishir的笔顺图示,四线格中是4个声母的书写规则。第二部分是声母zh、ch、sh、r与表音表形图、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用以读准它们的音,认识它们的形。第三部分是zh、ch、sh、r的书写,用以指导正确描红。第四部分是相应的拼音词,用以练读带调音节。第五部分是三拼音拼读方法示意图,三拼音音节以及图与相应的拼音词,用以学习三拼音拼读方法,认读三拼音音节和三拼音词。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年段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学会zh、ch、sh、r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h、ch、sh、r和带调韵母拼成的音节。

3、学会zhi、chi、shi、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由于z、c、s与zh、ch、sh的发音容易混淆,学生对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发音方法掌握不够,因此我将zh、ch、sh、r的发音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由于本课出现了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区分,这恰恰也是个别地区的一个发音误区,为了能够让学生正确、清楚地掌握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发音方法,以及准确、流利地发好这两个音。在教学中我采用提示、设疑、讨论、对比等方法来教学本课。

本课所运用的教具有:拼音卡片、小黑板。

三、说学法

本课出现的声母以及整体认读音节和上一节课的声母、整体认读音节在教学方法上很相似,只是在发音和形状上稍稍做了变化,因此,在学法上,我放手让学生运用讨论法、比较法来学习本课,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或奖励,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把所学的知识逐步转变为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善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篇课文的要求,我准备用以下环节来教学本课: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因为上节课的z、c、s与本节课教学的zh、ch、sh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这样不仅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也联系了本节课的教学。我先找同学抽读生字卡片,重点复习z、c、s的读音和发音要领,强调z、c、s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接着再找同学抽读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强调音要读长些,读响亮些,当把这两项练习完成后,我再采用综合复习的方法,将声母与整体认读音节混在一起,然后找同学听音取卡片,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和分辨能力,而且对所学的知识,也是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

巩固和加深了这些字母和音节的读音和发音要领之后,对新的教学也是一个好的开端。接下来,我采用以下导语导入新课:

同学们,下面老师给大家变一个小魔术,我在z、c、s的后面分别加上h,那么,它们又该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zh、ch、sh、r这四个声母。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观察情境图,初步感知zh、ch、sh、r

出示zh、ch、sh、r并提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是什么时间?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出示“日出”的r(卡片r),图上有哪些动物?引出“狮子”的sh(相机出示卡片sh),这只凶猛的狮子想要干什么?(相机出示卡片ch)“吃小猴”的ch,,狮子吃上小猴了吗?(相机出示卡片zh)这就是树枝的zh,最后小结这几个字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4个声母zh、ch、sh、r,并带着孩子们读情境歌。

(2)借助图画,读准字音。

学习zh的.发音

看课本插图,提问:同学们,你看图上画的是什么?通过蜘蛛网我引出zh的读音,告诉学生:把“蜘”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zh的读音(板书zh),然后师范读,生跟读,边读边正音,强调发音时舌头翘起,顶住硬腭前部,然后稍微放松,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找个别同学读,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这样达到及时反馈的效果。

学习zh的形

继续看图,提问:你们看,与图的哪部分很像呢?学生会很容易找出。老师总结:大家说的很对,两个树干合在一起便成了声母zh,这样将抽象的字母与具体的实物联系在一起,使同学们对字形记忆更加深刻。

学习声母ch

教学方法和教学zh基本相同,同学们已掌握了学习方法,因此,我直接引入三个问题: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个声母该怎么读?它和图上的哪一部分很像?这时,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四人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然后找一位程度比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池塘边的叫声》说课稿 篇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口耳目》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简析、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七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年级新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后的第一组课文的第二课,属于象形字归类识字。所要学习的12个字按人体、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让学生理解字义,认清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本课学会的三个生字中出现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二、说教学重点

因为本课中的12个生字都是象形字,且结构都较简单,大部分生字学生在课前都已认识,有些学生甚至全部认识。所以,根据学生的学情,我把第一课时的重点放在鼓励孩子运用各种方法认字,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根据象形字造字的规律学习认识象形字的学习方法上,并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及识字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此,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结合图片,并通过象形字的造字规律及数笔画等方法认识“口、耳、目、兔、羊、鸟、”6个字,掌握三种基本笔画,会正确书写“十”;

2、情感目标:通过象形字的学习,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象形字的特点,感受祖国文字的内在美;

3、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本课所要学习的生字是典型的构字率非常高的象形字,因此我尝试运用字理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字理教学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理据进行识字和析词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让学生形成初步的字理识字能力,为以后继续进行字理识字、自主识字打下基础。具体策略如下:

1、情境中识字

针对我班学生好动、爱玩、做事没耐心的特点,在本课中我以喜羊羊为线索,通过游象形字王国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使孩子能主动参与,大大地提高识字的效率。

2、游戏中记字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整个情境中,我又穿插了诸多游戏来调味课堂,例如,儿歌诵读、找朋友、归类游戏等,其本质都是识字,复习生字,可是学生学得不累,总觉得老师还设置什么新花招在等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识字过程演变成活泼有趣的活动过程,这正是学生所期盼的。

3、抓“典型字”教会学生学字方法,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识字

在课始我便抓住“兔”字的教学,使学生通过象形字学法和熟字加笔画法来巩固此字,并通过“兔”字的学习,迁移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记忆另外的4个字。五、说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激趣激情,图字对照,形成感知。

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我首先出示一块写有口、耳、目、羊、鸟、兔六个字的龟甲,并讲述由6个象形字所编成的故事,让学生观察,知道象形字是我们的祖先在三千多年前所使用的,它和事物的图形非常象。这种古老的文字我们叫它“甲骨文”。本环节初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象形字的表义功能,让学生初步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此处将本课要求的6个生字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接着我让学生猜测甲骨文对应的现代字,进而演示这六个汉字的演变过程。之后,再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反复出示本课的生字,从而自然引出课题。

(二)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就识字而言,当今社会多渠道的信息资源使我们的学生在入学前已不再是白纸一张,许多学生都能认一定数量的汉字了。因此,在学习生字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读给同桌听,相互教教。在互相攀比中更是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促使其主动学习。同时又能帮助教师了解学情,更好地把握学习的起点,突出重点。并让学生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引领学生利用生活积累认字,有意识地到生活中去学语文。

(三)举一字例,图字对照,激趣激情,形成感知。

《新课标》强调要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全国字理教学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黄亢美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就必须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当汉字像诗像画一般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才会印象深刻,不易遗忘。因此这个环节中我努力遵循新课程理念中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观察简化字和古代象形字、实物的相似之处,从而自主探寻字理、发现规律、认识字形、明白字义,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为以后运用这些象形字表义的规律自主认识更多的象形字以及带有这些象形字作为偏旁的形声字打下基础。

这一部分教学中,我先出示“兔”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的,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进而出示象形字的“兔”,与 “兔”图比较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学习象形字的方法。这一设计充分利用课件的形象性和动态效果,以图片来揭示字义,以字与事物的重叠来揭示象形字的特点,从而让学生了解象形字造字的规律,初步领悟认记象形字的识字方法──看到字,联想到这一事物,通过事物了解字的意思,并从中感受到祖国文字的丰富内涵。这样的课件使用很好地起到了教学的辅助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汉字在他们眼中既陌生又熟悉,加上本课生字均一色象形字,都是高频字,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都已经接触过,因此障碍不大,所以我在学习了2个象形字以后,我让学生们自己去学习剩余的4个字,让他们自己去读、去记、去想,在前面两个字基础上,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让他们用自己的观察与想象巧妙地将汉字事物联系起来。既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能锻练学生独立思索、想象的能力。

(四)书写指导。重点指导写一种新笔画“竖”和“十”一个字。

因为一年级学生写字刚刚起步,学生容易笔画颠倒。所以,在教写生字时,告诉学生写字中的规律“先横后竖”之后,再进行教师板演,学生说笔顺,多书空。用最捷径的方法,教会学生知识,少走弯路。

(五)总结:

本节课我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让学生掌握字理识字方法,为以后继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习其他的象形字,并运用象形字的表义规律以一代十地学习相关的形声字打下基础,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通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识字,并在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从而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体现了浓厚的人文性。因而,我以:“小朋友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爱动脑筋,和我一样聪明可爱!哈哈哈!以后,大家还要多在生活中识字,用各种方法识字。”为这堂课的总结。

六、说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是课堂的有效延伸,能有效地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这节课我设计了两个家庭作业:1、找一找,在哪些地方还可以见到我们这节课认识的“新朋友”?2、找找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象形字,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模仿本课自制卡片。(卡片内容包括字和实物图片或简笔画。)我设计这两个作业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是想把学习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在动手制作卡片和找朋友的过程之中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图文结合式的板书,这样的板书有利于一目了然地了解汉字演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会象形字的方法。且最后一行的汉字是通过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补充上去的,又能起到加强记忆的效果。

我的板书是:

口 耳 目

联想事物 (下面贴相应的图片)

甲骨文 (贴上对应的甲骨文)

象形字 口 耳 目 羊 鸟 兔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池塘边的叫声》说课稿 篇8

孟浩然的五言绝句《春晓》,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艺术构思极佳,表现手法清新畅达,辞简意深,具有深沉含蓄、回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首句“春眠不觉晓”,开门见山,点明了主题“春”与“晓”。在浓郁的春光中,诗人以切身的感受告诉人们,明媚的春光让人陶醉,沉沉睡去直到天亮还不知道天已经亮了。

第二句“处处闻啼鸟”,通过听觉来描摹春天早晨的景象。鸟儿婉啭的啼鸣声唤醒了沉睡中的诗人,当他张开眼睛,才知道天已大亮。“处处”都能闻听到小鸟的喧鸣,给人春色无边无际的联想,鸟语花香,春光绚丽,美好的春色令人赞叹。

第三句“夜来风雨声”,是诗人醒来之后的联想,而这对于“夜”的联想,是因为“晓”而引发的。置身于春天的早晨,在赞赏明媚的春光之余,诗人因珍春而转为惜春,他回想起昨夜入耳的声声风雨,会有什么样的担忧呢?

第四句“花落知多少”,是诗人因回想起昨夜风雨交加,不知遭受风雨侵袭的似锦繁花,一夜之间掉落了多少,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春晓》一诗字简意深,短短的二十字,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前二句描绘出盎然春意,通过“不觉晓”反衬出睡之深,诗人是因为陶醉于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春色而沉沉入睡,当他被“处处”的鸟鸣声唤醒,刚醒来那一刹那间的感觉是“啼鸟”衬托出的鸟语花香。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喜悦的,然而当他想起了昨夜的风雨声,短暂的喜悦就被深沉的忧虑所替代,无情的风雨在一夜之间不知又摧毁了多少如同花儿般美丽的生命。

孟浩然(公元6xx—740年),名浩,字浩然,湖北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拯人患难。早年隐居襄阳附近鹿门山,后游学吴越。年四十游京师长安,曾于太学赋诗,满座皆惊叹嗟服,无敢与其争锋,应试进士未被录取。

王维赏识孟浩然才华,私自邀请孟浩然入内署,适逢唐玄宗至,慌乱中孟浩然藏匿于床下,唐玄宗有所觉察,王维实话实说,唐玄宗闻言甚喜,说:“朕闻其人未见也,何惧而匿?”诏命孟浩然出见,问其诗,孟浩然自诵《岁暮归南山》一诗:“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唐玄宗听到诗中有“不才明主弃”之句,怫然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嘱其回乡,孟浩然怅然而归。张九龄主政荆州时期,曾召孟浩然为幕僚,不久孟浩然因患背疽辞世。

纵观孟浩然一生,主要是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所以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居多,并以其见长,形成清新淡远的独特艺术风格。与他同时代的李白,对他评价甚高,在《赠孟浩然》一诗中,李白这样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邓老师很好地把握住诗人笔下的明媚春意结构课堂教学环节,一组写春的诗句配于漂亮的图画,虽然窗外春寒正料峭,可课堂春意却温暖。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浓春(睡)不消残酒,春正浓,人先醉。一年级的小朋友被老师的一组描写春天的图画和诗句陶醉。课堂入情入景,师生(也包括观课老师们)融入春的氛围,开始书空课题,进入课文学习。

师生合作,读悟结合。孩子们对诗句的.理解非常准确,一年级学生那么稚嫩,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却是一次又一次的令人“颔首”与惊叹!你看,孩子们能够说出眠就是睡觉,不觉就是不知不觉,晓是天刚亮,朋友们,你是成年人,你能一口气说出这几个字的意思吗?课堂中像这样的场面还不止于此,更有同学对诗句意境的感悟,如,诗人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刚刚起床就被明媚的春色和鸟叫声感动了,于是脱口而出这首诗,这是一幅好美的闹春图啊!

一年级的学生就能够把诗句品味得如此美妙,怎不叫人拍案叫绝呢!

读、唱、赏、背,训练的形式多样,把孩子们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他们能够在整堂课中投入到积极的学习之中,可见老师的课堂设计之精妙,驾驭课堂的能力之强,老师的基本素养之全面!

另外,生字识记环节设计扎实、有效。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带拼音读,自由认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生字找朋友,书写生字等,一环紧扣一环,学生掌握程度高。在识记生字中,教师还注重采用形式不同的识字方法,效果较好。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闻”字时,采用编写识字歌“门中有耳做什么,闻字有耳门中听”,学生接受快,记忆牢,还能在识记汉字时了解字义,一举多得。

当然,教学是门缺憾的艺术。再好的课也有不完美的地方。邓老师在开课时,采用诗配画创设学习氛围,如果不是老师读一遍,可能效果会更好些。课后拓展的《草》是学生已学过的诗句,让这节课的收官不够充实,显得有些粗浅,使这么好的一节课打了折扣,着实遗憾!

另外,生字的书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定要放到田字格中进行训练。由于老师的疏忽,让人觉得这节课在标高上有拔高之嫌。但总的说,这是一节优秀的阅读指导课!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池塘边的叫声》说课稿 篇9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

第二段的第四层总结上面的三层的意思。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从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写给人心灵的净化。从后生们生命中喷发出来的力量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震撼。

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当它更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的作用。

(1)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匈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对于未说出的,教师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补充。

7、一起朗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8、问: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磅礴,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高昂激越,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9、拓展训练:描绘一个场面,比赛、集市、演出、劳动等等。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池塘边的叫声》说课稿 篇10

一、准确把握说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共有四篇识字课文,《识字6》是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前二课采用"词串"的形式识字,后二课采用形声字归类的方法识字。《识字6》是属于"词串"识字形式。

《识字6》这篇课文围绕夏天的乡村夜晚,把12个词语按一定逻辑关系,排成四行,一、二、四行押韵,与前面识字课文不同的是每一行最后的词语都是三个字,这种形式的词串读起来富有七言诗的韵味,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课文配有相应的插图,图文对照,既有利于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语,又能把学生带入夏天夜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遐思。

学生准备:生字本语文书铅笔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目标:2课时

根据本课特点,分为两课时进行,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感知全文,识识图上所描绘的事物,并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学习三个生字"星、奶、爷"。

①认知目标:

1、学会8个生字,掌握新笔画""

2、了解农村夏夜的情趣。

②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③感情目标:

1、感受农村夏夜的情趣。

2、养成细致观察,认真书写及阅读时"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二、发挥主导说教法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儿童的认知特点是好奇心强,准确性差,识字记得快,遗忘得也快。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和课时目标及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不强的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愉快教学法

创设和诣轻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把微笑带入课堂,把激励带入课堂,把情感带入课堂。教学时以唱《闪烁的小星》这首歌引入,做到课伊始,趣即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激励学生想问题,解问题,教师的情感跟着学生走,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诣、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直观教学法

借助多媒体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等优越功能辅助教学,让学生将课文的内容还原其人,还原其事,还原其景,并进行再创造。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内容表达出来,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高。

3、开展开放式讨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老师不断地创设情境,开展开放式讨论,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大胆发表与老师、课本不同的看法,如:爷爷拿着蒲扇指着天空,你们想一想他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思考讨论,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三、明确主体,说学法

在对待学生的'学习上,我把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合作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等有机联系起来,以学生的"学"为教学出发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求知。

本课我指导学生主要运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能学习的能力,在学生通过自学,同桌交流讨论后,再各自发表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个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能识字的能力。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