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儿园教案

关于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合集四篇

本文已影响 2.62W人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合集四篇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尝试剪、贴、画等技能的综合运用,巧妙利用夹子开合的特点,创造性地制作夹子玩具。

2.体验废旧材料创意制作带来的快乐体验。

二、活动准备:

1.范作若干。

2.废旧夹子、硬卡纸、彩纸、油画棒、双面胶等。

三、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二、探索方法,尝试练习。

1.讨论:他们玩了什么游戏呀?为什么他们的嘴巴都能张开呀?(夹子)张开的大嘴巴里面还有什么秘密呢?

2.示范:让我们邀请更多的朋友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吧!猜猜老师请来了谁?以灰太狼为例,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嘴巴”的制作方法,学习粘贴在夹子上的技巧。

三、实践操作,创意无限。

1.讨论:你想做谁“张开了大嘴吧”?里面藏了什么呢?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制作。

 四、分享展示,快乐游戏。

1.引导先做好的幼儿向朋友介绍、分享自己的作品。

2.游戏“张开你的大嘴巴”。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画长天鹅的基本特征。

2、以看看、说说、画画的形式,表现出天鹅的不同姿态。

3、感受绘画轻松、愉悦的氛围。

活动准备

1、图片-天鹅

2、教具-两个蛋(大、小)

3、图画纸、记号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两个蛋(教具),引起兴趣。

提问:这两个蛋是什么形状的?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

2、教师告诉幼儿:大的是恐龙蛋,小的是鹅蛋。

二、说说、画画

1、教师示范天鹅身体与头部的定位

(1)老师演示:恐龙蛋放在当中,鹅蛋想离它远一些该放哪儿呢?(请个别幼儿演示)

(2)请幼儿在图画纸上为恐龙蛋与鹅蛋定位

--画出天鹅头与身体的不同位置

2、教师示范(边说边画)

(1)以变魔术的形式将鹅蛋变形,画出长颈鹿头上的眼睛、嘴巴、耳朵和角。

(提示:定位时方向不同)

(2)用二根“电话线“连接鹅蛋与恐龙蛋。(提示:一边宽、一边窄)

(3)恐龙蛋变形--画出天鹅的腿和尾巴

(4)找找天鹅还缺什么?(头发、衣服)

3、教师小结天鹅的特征,并提出要求。

三、幼儿绘画

1、画单个天鹅,要求不同方位,不同动态。

2、天鹅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并画下来。

四、活动讲评:

1、你认为哪只天鹅画得最像?为什么?(说出特征)。

2、介绍自己画的天鹅在干什么?(说出动态)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多角度观察实物——杯子,自主参与绘画,画出杯子的主要特征。

2、鼓励幼儿用点、线、图案等大胆地装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体验写生画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杯子。

2、画板、笔、纸等。

3、四个角度画的杯子,五角星贴花。

4、幼儿围坐成圆形。

活动过程:

1、观察杯子,了解杯子的结构。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杯子)师:杯子上有什么?

幼儿观察讲述。

师:(指杯口)这又是什么?(杯口)除了有杯口,还有什么?(杯身、杯把、杯盖等)

2、学习从不同角度取景写生。

师:我很喜欢这只杯子,想给它拍张照,用什么拍呢?

(1)教师示范取景框的使用,及时画下所拍照。(勾画的要大)

师:你想给他拍张照吗?站在哪里拍好呢?站在不同角度看看杯子有什么变化。

(2)带领幼儿围着杯子用取景框观察。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幼儿讲述。

3、出示范例画,请幼儿对照找出各个角度的杯子。

4、提出幼儿绘画要求。

(1)引导幼儿进行装饰。

(2)提出要求。

5、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6、评价。

你最喜欢哪一张照片,请你把五角星送给它,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张照片。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由来

点、线、面是绘画最基本的艺术语言。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擅长用简单的墨线和彩点营造出一种新的空间幻觉,将诗情画意尽显于图画中。《石榴》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了帮助孩子感受点、线的不同艺术表现和无穷的创作空间,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另外,我还选用了《秋声赋》和《鱼》这两幅以秋天景色和鱼为主体的绘画作品,这两幅图中的点与线条颇具特色,但与《石榴》图中截然不同,让幼儿通过对比分析,加深感知点和线不同变化所带来的不同艺术体验。

活动目标

1.欣赏吴冠中的作品,感受作品中色彩、点、线所营造的写意美。

2.尝试用点和线大胆地表现与创作,体验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有基本的用毛笔创作的经验。

2.课件:吴冠中作品多幅,石榴实物图。

3.国画工具材料:毛笔、毛巾、墨、水粉、宣纸等。

活动过程

1.说一说生活中的石榴。

以石榴实物图导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经验,先对石榴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下面的欣赏活动打下基础,埋下伏笔。

师:孩子们,这是什么?这两个石榴有什么不同?石榴长在哪里?

师:是的,秋天到了石榴都成熟了,它们有黄有红,这个还露出了鲜红的果肉。

师:今天,丁老师就带来了一幅名叫《石榴》的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赏名画《石榴》。

我采用了从部分到整体的欣赏方式,紧扣美术欣赏要素,带领孩子共同感知作品中色彩、点、线的写意美。活动中,引导幼儿对色彩不同的点引发联想,鼓励幼儿大胆猜想与表达。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石榴树,以此感知线条的多变。

①赏石榴

师:你找到石榴了吗?它们都一样吗?

幼A:我看到的石榴是红的,这个是黄的。

幼B:有的裂开了,有的没裂开。

幼C:这个石榴有叶子,那个没有。

师:这么多的石榴有的咧着嘴在笑,有的……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预设:开心、丰收、高兴。但幼儿说不出也没关系。)

②赏树

师:除了石榴还看到了什么?

幼:看到了许多树。

师:哪里是树干,哪里是树枝呢?怎么看出来的?

幼:粗粗的线是树干,细细的线是树枝。

师:树干和树枝除了粗细不同,还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观察树枝与树干的线条,注意方向、长短、颜色深浅的不同。)

幼:颜色有的深有的淡。

师:你知道这个树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吗?怎么画出深浅不同的?原来浓墨和淡墨可以画出不同深浅的树。

师:在绘画石榴树时,画家就用了简单的线,只是,它们长短不同、粗细不同、弯直不同,但却很好地表现出石榴树的不同姿态。

③更多欣赏

师:画面上除了树干、树枝、石榴,还有什么?

幼:还有很多颜色的点点。

师:都有哪些颜色的点?它们可能是什么?

幼:花朵、树叶、小鸟……

师:是的,画家只是用一些简单的点来作画,却令我们感受到了这么多有趣美好的事物。

④表达对画面的整体感受

师:秋天石榴都成熟了,想象一下在这样的一片有花有树、挂满石榴的石榴林中你会特别想干什么事呢?你可以试着说一说或者用动作做一做。

小结:画家用一些简单又多变的点和线,让我们感觉到了石榴林的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要……

3.认识画家吴冠中。

顺势引出作者,帮助孩子们了解作品作者。

师:想不想认识一下画这幅画的画家?(出示吴冠中照片)他叫吴冠中,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他画了许多国画,其中他特别喜欢用一些大大小小色彩不同的点和一些粗粗细细、弯弯曲曲的线的作画方式来表现事物的美。还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哦,吴冠中爷爷也是我们江苏人呢!

4.对比感知不同绘画作品中的点和线。

利用吴冠中的`另外两幅作品《秋声赋》和《鱼》,与《石榴》进行对比,让幼儿在对比的过程中,感受点、线在不同作品中的不同运用与表现。

师:吴冠中爷爷还用点和线创作了许多作品呢,想不想再来看一看?(出示两幅作品)美不美?你喜欢哪一张?

①《秋声赋》

师:这幅画的名字叫《秋声赋》,画的是秋天的景色。你有没有找到这里的点和线?它与《石榴》图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幼:这幅画上的点的颜色更漂亮、更大些。

师:这些更大、颜色更多的点可能画的是什么呢?

师:看了这幅画,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有什么感觉吗?(阳光、暖、热闹、欣欣向荣……)

小结:原来简单的点,通过大胆地改变它的颜色和大小,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心里暖暖的。

②《鱼》

师:《鱼》这幅图中的线是怎样的,它与《石榴》图中的线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幅画里的线不像《石榴》图里那样刚劲有力,这些细长的、柔和的线让你们想到了这么多,看来,吴冠中爷爷真的把这两条鱼画活了呢!看似简单的点和线,在不同的画里、不同的地方,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内容。而且,颜色不同,姿态不同,它表现出的感觉也完全不同。

5.画一画生活中的点和线。

欣赏后,孩子有了自己不同的想法和感受,此环节使孩子对点、线作画的艺术形式有实践操作的机会。

①迁移生活经验

师:你们想不想也用点和线来画画呢?那你想用点和线来表现什么呢?

②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③展示、评价作品

师:谁来说说你用点和线画了什么?

师:你还喜欢哪幅画中的点和线?它可能画的是什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从环节和过程上看还是比较流畅的,从目标的达成度来看,孩子们感受到了不同形态的点和线在不同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事物、意境都是不同的。

不足之处有以下2点。

1.虽然活动前半部分孩子们对点、线作品进行了充分的欣赏、感受与表达,但要孩子们迅速地内化,并在作品中形象地呈现,从今天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来看,显然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今后,我们还要通过不断的欣赏、绘画,以及练习用笔的方式方法等,来渐渐提高孩子们这方面的表现能力。

2.在之后的对比环节中,提问可以从简,对作品情感色彩的剖析可以省略,重点引导孩子去观察作品中线条和点的不同表现手法即可。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