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级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选读课文《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

本文已影响 2.84W人 

 【教学目的】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选读课文《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自学认识4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教育学生应富有同情心。

4、通过学习,中等生和学困生能体会文字打动人心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受,优等生则要在此基础上运用语言的魅力进行广告创作。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到了”这句话能打动人心的原因,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课前准备】

1、师准备课文插图、实物投影仪。

2、在家中当一小时的“盲人”,体会盲人的痛苦。

3、生留意广告词,想想喜欢哪一条广告词,为什么喜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课题。

实物投影仪展示文中插图,学生看图,师依据课文内容简要介绍画面,导出课题:

一位满头白发、衣衫褴褛、佝偻着腰的老妇人,站在街头乞讨了整个上午,可是到了中午,她什么也没得到;晚上,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往行人纷纷给她铜币。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什么产生了这么大的魔力呢?其实,就因为──《加了一句话》(板书课题)

教学意图:以课文插图和老师的叙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二、读题质疑,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说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照顾差异的策略:让后进生先提出问题,中等生和优生再发言。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思考:

是谁在什么地方加了一句话?什么话?为什么要加上一句话?

3、认读生字词。

4、指名分段轮读课文,其他生注意听,听后用一句话表扬朗读的同学或提出更好的建议;并回答刚才的问题。

 三、比较阅读,合作解疑。

1、生边默读课文,思考刚才梳理的问题,边在书上圈圈画画:

⑴ “加了一句话”前后情况有什么不同?

⑵ 为什么加了“春天到了”这句话会产生这么大的魔力?

2、比较阅读,小组讨论上面的两个问题。

3、全班交流,要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

⑴ 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

⑵ 比较“我什么也看不见”与“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在意思表达上的不同。联系最后一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⑶ 师用课件让学生体会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老妇人“什么也看不见”的不幸遭遇的强烈反差,知道加了这句话能打动人的原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照顾差异的策略:全班交流时,先让组内的后进生发言,其他中等生和优生再补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相互采访,感悟内化。

教师当记者,采访两名同学(双目失明的老妇人、衣着寒酸的职员),然后请这两名同学当记者,其他同学当采访对象进行现场采访,深入理解加上这句话的含义,体会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照顾差异的策略:师采访时,有意识地采访两名口语交际能力较强的学生,以便给其他学生做出榜样,让口语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乐意受采访。

教学意图:以采访的形式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让学生更深入感觉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在此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总结,体会语言的魅力。

1、师:诗人在老妇人“我什么也看不见”的木牌上加上“春天到了”这句话,经这句美好的语言的衬托,不幸的人更加不幸,从而唤起人们对盲妇人的无限同情,可见,语言的魅力实在太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见到这样的语言,广告词就是其中的一种。课前,老师让你们去收集自己喜欢的广告词,你收集到什么广告词,为什么喜欢它?

2、生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广告词。

3、引导生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六、作业。

1、完成《语指》第4课。

2、选做题:写一则自己喜欢的食品或玩具的广告词,要求有创意。(可自己完成,也可与别人一起合作完成。)

照顾差异的策略:选做题优等生必做,鼓励中等生参与,学困生不做要求。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性强,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采访活动等,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重视语文的基本功训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质疑、讨论、朗读、收集资料和口语交际等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力求每个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在每次的语文学习活动中都能不断得到提高。

3、注重差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兼顾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情感需要,努力实现每个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