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级教案

人教四上:古诗《绝句》说课稿

本文已影响 1.25W人 

  一、 说教材

人教四上:古诗《绝句》说课稿

《绝句》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佳作。诗中描写了他的住处—成都郊外浣花溪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草堂的喜爱以及思念东吴的思想感情。全诗先写近景: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后写远景:西岭、雪。全诗最大的特点是:对仗工整、色彩明丽、黄翠相对、白青相映、互相衬托,写得参差错落,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绝句》是小学阶段的第11首古诗,从一二年级浅显易懂的《画》、《锄禾》、《春晓》到三年级的《登鹳雀楼》、《早发白帝诚》等,难度逐渐增加。而这首诗前两行意思浅显明了,后两行意境比较深远,含蕴比较丰富。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色彩鲜艳,紧扣诗意,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入情入境。

我把理解诗句,感受美景,作为教学本诗的一个重点;同时由于四年级学生对古诗已不再生疏,对学习古诗的方法也有初步的了解,所以我认为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就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而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是教学本诗的难点。

根据本诗的特点,通过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 掌握本课的4个生字“绝、鹂、鹭、岭”和多音字“泊”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领会诗文的意境。

3、 能正确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4、 能根据《绝句》的描绘,结合想象,写一段话。

 二、说教学方法

1.四年级学生学习古诗已有一定的基础。以往的串讲串问,效果不理想。所以我打算运用尝试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学习,运用多媒体,动用多种感官,进入到诗人描绘的情境中,体会诗句的意境美。

2.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寓学法指导于教学的全过程。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这首诗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学习古诗的基础,我按以下四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故事导入,解释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想学、爱学、渴望学习的境界。先讲一个小故事《会做诗的厨师》:古时候,有一个厨师,精通诗词,他能根据做的每道菜对出一句优美的诗来。一位秀才故意出了个难题,仅仅给厨师两个鸡蛋,要他根据一首诗办成一桌菜,厨师欣然接受,就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熟蛋黄,旁边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是把熟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行,下面铺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是一碗清汤,上面浮着四只蛋壳。秀才见了,佩服不已。

这时学生已情趣盎然,紧接着就把学生导入新课:“这四道菜,就是出自《绝句》。这节课就来学习这首诗,《绝句》是一种体裁名称,那么它是一种怎样的体裁呢?”先让学生尝试着说,教师再随机讲述关于绝句体裁知识。

 (二)整体感知,自学古诗

人们认识事物要经过感知—重现—理解这样的一个过程。只有感知得越具体,才能理解得越具体,才能理解得越深刻。因此,我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认真读诗句,仔细看插图。读后先说说对这首诗的总体感觉,再说说眼中出现了哪些景物。然后再让学生运用一些工具书,自学古诗,要求了解的大致内容和每行诗句的意思。四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既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新知识的检验,学生在自学中尝到了收获的喜悦,又为自己的听课找到了方向—这个地方我不懂,可要小心听老师讲。

(三)解诗明意,入境悟情

我将充分运用多种电教手段,指导学生通过看图、想象、朗读,使他们与诗人产生共鸣

1.理解看图,领会诗意

教学古诗必须从一字一词一句入手,进而理解诗人所描述的内容。我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说说是否看到过诗中出现的景物,同时随机理解“白鹭、翠柳、青天”等词。为了帮助学习理解“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些看起来不相关的事物,又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我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在学生讨论中,随机用多媒体出现。“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边嬉戏,不时发出叽叽叽的叫声,一行白鹭飞向万里晴空”,这样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接着再让学生充分地说,从而体会黄翠相衬,白青相映的情趣,认识“两个”和“一行”数量上的对仗,及用“鸣”和“上”点出的动态描写,葱而让学生感受到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接下来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第四行诗句,让学生了解这两句写了“窗、雪、门、船”四种事物,诗句对仗工整,用字凝练。

2.展开想象,化诗为文

想象和联想是诗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古诗中的许多句子都充满神奇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一首诗往往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而学生此时已了解了诗意,能用口头语言表达。所以我要求学生根据这首诗,结合插图,发挥想象写一段话。把诗歌的语言,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把口头语言转化成书面语言。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练笔机会。

3.反复吟诵,体会意境。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有它独具的音乐美、节奏美。成功的朗读就是用有声的语言再现诗的意境。这就要求朗读者立足于诗的总体,把诗人倾注于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融会贯通起来。所以我在这里穿插介绍诗人杜甫和写诗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让诗人的请来激起自己的情。我想饱含深情的范读,让学生粗粗体会诗人的情感,接着出示大屏幕投影—草堂美景,再配上一段优美的乐曲《春江花月夜》,然后让学生扮演诗人在草堂里吟诵全诗,把诗人喜爱草堂、思念东吴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四)小结学法,迁移运用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读,会背诵,并且也已经理解了诗的意思和诗人的情感,同时也学到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这是非常宝贵的收获。为了举一反三,我要求学生另外再背诵一首杜甫的诗,即《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我要求学生根据“解词看图、领会诗意”的方法,自己去学习,去探究这首诗的意思和诗人的情感。总之,我的这堂课先有

明确的目标,再有详细的讲解与精要的学法指导,最后又有学法的迁移云运用,可以说基本实现了自己的设计意图。

  我这节课的板书如下:

  下→上   黄鹂   翠柳   鸣

  白鹭   青天   上   喜爱草堂

  →

  远→近   窗   雪   含   思念东吴

  门   船   泊

  有声有色   有静有动

以上板书分左、中、右、三部分,左边展示了诗人的观察顺序;中间部分是诗句的景物,也就是诗的内容所在。再是表示动态的词语,下面点出了诗的特色,右边则揭示了诗人写这首诗所抒发的情感。整幅板书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