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级教案

小学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

本文已影响 3.53W人 
小学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
第八册语文教案
1 种子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惭愧)
种子 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小女孩)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2 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三、小结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
板书: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儿童到处总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3 钓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这些词语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
板书设计:
3 钓鱼
湖边钓鱼
钓鱼 钓到鲈鱼 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放归鲈鱼

4* 爷爷的芦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板书课题:爷爷的芦笛
  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体会大海的特点和强强心情的变化。
1、 找出描写海浪、海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大海的特点。
2、 读读描写强强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强强的心情的变化。
3、 讨论: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为什么变得勇敢起来。
五、指导学生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
2、说说读了课文后自己受到的启发。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
     
  板书:
              4、爷爷的芦笛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
       (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 看 瞅 扫 视 盯着
    讲 说 商量 告诉 劝告
    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
    (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
    我们下面要去语文大观园玩一玩,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成小组逛。大观园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活动,积极参加,还能得到积分呢!让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最高!
   1、(出示)一扇门(门上有诗歌《四时田园杂兴》
     谁能有快又准得背会门上这首古诗,大门就会开开。
   2、(出示)一只小猴子
     一只小猴子挡住了去路,它带来了一篇小诗歌,如果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它就让你过去。
   3、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第二课时
  一、介绍: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里,你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哪些事你认为最有趣?把这段经历告诉你的朋友。
  (1)小组的同学练习说。
  (2)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转述组内每个人的发言。
  二、小结
  三、作业:写一件自己在寒假里亲身经历的最精彩、最快乐的事。

5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6 桂林山水
 教学要求:
  ⒈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⒊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⒋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⒉“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⒊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
  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
  ⒊检查自学
  ⑴指名四人朗读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板书:总起分述总结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板书:
          总起:甲天下
               静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  绿
               奇
             山 秀
               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导学第二节
  ⒈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
  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学习的方法、步骤。
  ⒉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波澜壮阔、无瑕等
  ⑵分层:三层
  ⑶修辞手法:引读
  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其中的“真”,是的确、实在的意思。
  (作者为何在“静、清、绿”前加上一个“真”字,后都带个“啊”字?通过朗读,体会“真”写出程度。“啊”抒发作者喜悦、赞美之情。)
  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
  ⑷描写角度:引读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
  ⑸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朗读这一节,首先要把握平稳、清新的基调,其次要运用重音、速度等技巧,传递出对内容的理解第一句是全节的总起句,读时要平稳,声音可略低,“却从没看见过”、“这样的”读重音。第二句要掌握重音和停顿。最后一句是再次写感觉,以突出漓江水的“静”,读时渐轻、渐缓。
  读好排比句,注意节奏,几个“像……”要一气呵成。
  个读,齐读。
  ⑹质疑,解疑
  ⑺小结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的?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⒊背诵第二节,根据板书自背,互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课文背出来的。
  (记关键词,列提纲,记每句第一字……)
  ⒋检查背诵
  四、布置作业
  ⒈抄写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⒊背诵并默写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⒉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导学第三节
  ⒈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⒉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二层
  ⑶写法:
  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
  色彩明丽——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
  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交流学习方法: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
  ⒈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⒉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⒊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⒋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
  ⒈指导课后练习二:
  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⒉完成其他练习
  六、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总起:甲天下
               静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  绿
               奇
             山 秀
               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7 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挂图),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 绵延 闪烁 昂然 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五、六自然段:
     (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
     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街道 色彩斑斓
走进丽江 四方街 八卦型
玉龙雪山 白雪皑皑 神奇而美丽
虎跳峡 惊心动魄
8* 五彩池
教学要求:
   1、了解五彩池的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2、了解每段落之间的联系并划分段落。
   3、学习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和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具准备:风景图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预习。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
   2、提出预习要求:轻声把课文朗读几遍,做到读正确、流利。想想五彩池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
   3、学生预习,教师巡视。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
   2、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
   3、五彩池在什么地方?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如何描写五彩池的?
  四、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第二自然段,共四句话)
    (1)第一句为什么用“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来形容五彩池?
    (2)第二句为什么说水池像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3)第三句写的是什么?
    (4)第四句为什么说水池像葫芦,像镰刀,像盘子,像莲花?
   2、五彩池中的水都有什么颜色?是什么“令我惊奇”?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五彩池中的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颜色?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
   1、默读,把讲原因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2、课文有几句话说明原因的?(4句话)这四句话是怎么把原因说清楚的?(第一句说池中长着不同形状的石笋;第二句说石笋表面附着石粉;第三句讲阳光折射;第四句讲池边树木花草的倒影。)
  三、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因为课文开头说奶奶讲过天上神仙住的地方叫瑶池,而我却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四、指名读“读读写写”中所列词语,并抄写两遍。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位置:藏龙山
          水池:大小不同,形状不同
      五彩池 池水:同源不同色
          原因:池底石笋、石粉,阳光折射
          赞叹:人间瑶池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
   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可以往下走。
  二、出示词语
    姐妹花园
    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
   1、找姐妹
     想一想,下面哪些字可以和以上的字音搭配组成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下来。
     hú jià gāng mù
     ( )蝶 ( )水
     ( )驶 衣( )
     山( ) ( )才 炼( )
     ( )色 ( )布 ( )碑
   2、(出示一株大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在姐妹花园里,有一株特殊的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词和这些词差不多。
     千山万水 千言万语 千变万化 千姿百态
     千差万别 千丝万缕 千真万确 千奇百怪
  三、丰收园
    来到这个园子你们肯定能猜到,这里会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
    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你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
    出示古诗、诗歌
    同学们背诵得很快,百花园不仅为你们开了花,看还有很多硕果等着你们拿.看看这些诗歌中有哪些你喜欢的词语,把它写在卡片上的小花篮里。

第二课时
 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在百花园里我们有很多收获,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校园里有你喜欢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练习说
     小组推荐说
  五、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六、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卫星比武》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通过讲同学们观看《卫星比武》的电影,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几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课文介绍这几种人造地球卫星时,写法基本一致,先讲它的外形,再介绍它的功能,然后是自述本领。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教学目标:
   1、认识“拐、循”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等10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第5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卫星图片。你喜欢他们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 教师出示卫星课件,学生观察卫星。
   (3) 板书课题。卫星比武
   (4) 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 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 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子。
   2、 提出自学要求。
    (1) 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 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3) 课文主要是些什么事情?
    (4) 你读懂了什么?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 检查学习情况
    (1) 指名分段朗读
    (2)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 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4) 指名认读生字.
    (5) 出示文中词语.
    (6) 学生认读生字
    (7) 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8) 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等各式各样卫星的特点与作用,告诉我们在今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里,各种卫星各显神通,为人类做出了人类巨大的贡献.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小组在小组内先互相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各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给课文分段。
  五、小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去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卫星的构造、作用。
  六、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二、 情境导入
  三、 整体感知
   1、 指名朗读课文。
   2、 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4、 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 学习课文
   1、 默读全文,思考:你从文中知道了哪几种卫星?卫星的什么知识?
   2、 学生交流汇报,你最感兴趣的是介绍卫星的什么知识?(样子、用途)
   3、 自由朗读你喜欢的部分,想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 初步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讲述在自己喜欢这部分知识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 评议充分。小组成员互相肯定意见,并补充自己的意见。
   6、 师生交流,通过读议学习并结合实际体会拟人等说明方法。
  五、 探究学习
   1、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关于其他卫星,你有什么问题吗?
   2、 激励评价,上网查寻资料。
  六、 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谈谈你今后在保护动植物方面要怎样做?
  七、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和图片。
  板书设计:
                       卫星比武
            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
                    各显神通  贡献巨大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品位、感悟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体会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崇高的品质。
   2.“搏”的右上最后一笔是横折,不是横着钩;区别“搏”与“博”
   3.了解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巴斯德的有关介绍资料
   2.课件
   3.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二.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巴斯德与狂犬病的资料。
     [进入本学期学习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己查找资料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二)谈话引入、了解巴斯德与狂犬病、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闻名世界的人物,他就是——
   2.板书课题:巴斯德
   3.经过查找资料同学们一定知道巴斯德是怎样一个人了,谁愿意说一说你了解的情况?
   4.课件出示链接资料:
   5.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也简单地介绍了巴斯德。打开书,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6.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巴斯德的什么事?
   7.板书:征服狂犬病
   8.齐读课题:
   9.理解:征服
   10.交流对狂犬病的了解。
     课件出示:指名读
      狂犬病:
  人和各种动物都可感染,其病原是狂犬病病毒。病犬主要表现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攻击人畜,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因此又称疯狗病。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及脊髓中。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向体外排出。病犬出现临床症状前的10~15天,至症状消失后的6~7个月内,唾液中都可含有病毒,因此,当动物被病畜咬伤后,就可感染发病。有些外表健康的犬、猫,其唾液中也可含有病毒,当它们舔人或其他动物,或与人生活在一起时,也可使人感染发病。除此之外,很多野生动物,如狼、狐、鹿、蝙蝠等感染本病后,不仅可发病死亡,而且还可扩大传播。如有些品种的蝙蝠,感染狂犬病病毒后,它们经常袭击人畜,使之感染发病。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污染的空气,也可引起人畜的呼吸道感染。野生动物可因扒食病尸而经消化道感染。由此可见,狂犬病的感染途径不像过去既认为的只是通过咬伤感染。
   11.再读课题:
   12.引导质疑:你对题目中的哪个词最感兴趣?
   13.导入: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读读课文。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适当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2)板书字音不准确的字的音节:如:潜、孜、靡……、
    (3)课件出示会认字:齐读正音。
   3.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质疑、解疑、指导书写。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生字、新词的学习,教师点拨、辅导重点、难点问题。]
    (2)重点指导“博”、区分“博”与“搏”
      课件出示:“博”的笔顺,通过重点笔画变色强调有上边的“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课件演示:“残”右上两笔横稍斜,不是撇。
      课件出示:“博”与“搏”的组词练习,进行比较。
    (3)书写生字。
    (4)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研读课文,朗读课文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词卡片(或课件出示)
  (二)整体感知,理解“征服”
   1.自由读课文,继续思考课题中“征服”一词说明什么?
   2.交流认识。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的?
   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5.小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
  (三)研读课文2、3自然段:
   1.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狂犬病很可怕)
   2.指导学生朗读出狂犬病的可怕。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旦”“数日之内便会死亡”、“极为罕见”、“无数人”、“谈‘犬’色变”。
    (2)学生互相评读。
      [引导学生正确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肯定别人优点,善意提出意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
   3.引导学生体会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疫苗的艰难和是否适用于人体的疑虑,并读出感情。
    (1)自由读,感悟巴斯德的情感变化。
    (2)指名对比读,引导学生听读、评议:他们读得是否一样?你听出怎样的感情?
    (3)你想怎样读?
       [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思考的习惯。]
    (4)再评议、朗读过程中理解“五年”、“孜孜不倦”、“终于”,感受征服狂犬病的艰难;同时体会巴斯德为疫苗能否使用于人体的焦虑、疑惑,理解其崇高的责任心。
   4.小结:巴斯德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征服狂犬病的道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强烈的责任感却是他对如何驱除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而忧虑不安。接着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使他最终征服了狂犬病?我们接着看课文。
  (四)研读课文4—12自然段
   1.整体感知:自由读4—12自然段。
     思考:这部分内容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情经过中你感受到巴斯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2.研读感受: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划出表示巴斯德情感的语句
    (2)反复品读感悟:从这些情感变化你中体会到什么?
    (3)怎样读好这些语句?
   3.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1)代表汇报本组对某一语句的理解。
    (2)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相关语句。
    (3)其他组评议、补充。
       [在学生汇报、补充和朗读评议过程中,教师随机出示课件,投影相关语句,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感受交流和朗读,体会巴斯德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崇高的责任心。充分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热情,在互动中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4.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五)总结:
    可见出示名言和补充资料: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巴斯德的这句话给他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总结。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坚持精神,巴斯德的科学之旅硕果累累。
    作为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的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于1843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双晶现象研究”和“结晶形态”,开创了对物质光学性质的研究。1856年至1860年,他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动为基础的发酵本质新理论,1857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1880年后又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由于巴斯德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他甚至还成功地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牧业。
  (六)布置作业:继续查找、收集有关巴斯德的资料, 有关动物病毒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把办法。
     [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巩固复习、交流资料,写出防病措施。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
  (二)归纳文章结构:
   1.回忆文章写作顺序。
   2.完成课后49页练习。
    (1)自己完成。
    (2)反馈定正。
  (三)交流相关资料:
   1.小组交流。
   2.个人展示。
  (四)汇报了解到的防治动物病毒传染的措施。
  (五)积累词语
   1.填写词语花篮。
   2.交流自己欣赏的词语。
   3.抄写词语。
  (六)听写词语,反馈、纠正。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教学设计之一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 王春荣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继续练习末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
   4.学习用“并且”造句。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调查报告的写法。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
   1.了解报告文学各部分间的联系,
   2.“宜”、“订”的字音掌握和“圾”、“贸”、“摊”的自行掌握。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调查报告。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文的体裁是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小树死因的。)
   4.引入:什么是调查报告呢?
  二.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调查报告的结构,学习生字。
   1.学生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认会。
   2.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分为几部分。
   3.指名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4.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步量法、人为、订立、国槐、枯萎、集贸市场、适宜、垃圾、树坑、罚等
     老师提示:“量”、“为”、“宜”的读音;“槐”、“垃圾”的偏旁;强调“贸”的字形::左上角三笔分别是:撇、竖提、点,有上边是“刀”不是“力”下边是“贝”,不是“见”。
   5.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6.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7.小组间互相检查识字效果,采取点将提问(板书)的方法巩固识字。
    [利用学生的已有识字能力,促进合作学习,通过互动,转换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互动中突破重点、难点。]
   8.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各部分结构顺序的安排,朗读课文。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贸、罚、垃圾。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回顾调查报告的结构组成:
    (1)浏览课文,看看调查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
    (2)板书: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3)引入学习:下面我们分别看看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作者写调查报告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回答后板书:
       春天(发芽、长满绿叶)
         奇怪
       夏天(枯萎、木棍、剩下半截)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情感变化。
       [通过师生评议增加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以读带讲。]
    (3)导入:看到春天还嫩叶满枝的槐树,到了本该枝繁叶茂的盛夏竟悄然枯死,怎能不令人或不解呢?这正是作蛇蝎调查报告的原因。,接下来我们看作者开始做了哪些事?
   3.学习“调查”部分。
    (1)默读这部分中1自然段,并划出作者调查过程中有哪些做法?
    (2)默读这部分中2自然段,并划出表示数字的词语。
    (3)学生汇报所划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老师根据学生体会归纳板书:
      步量统计考察、拍照、画图、列举数据。——摆事实
   4.学习“分析”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思考:作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分析?为什么要考虑这些?
    (2)分析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3)板书:
       非正常死亡。
       生长环境差
   5.学习“结论”部分
    (1)小组讨论:作者得出的结论对吗?为什么?
    (2)小组合作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得具有说服力。
   6.学习“建议”部分
    (1)齐读这一部分。
    (2)你还有什么更合理的建议?
    (3)写一写,读一读,议一议。
       [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四)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思考:个部分间改变顺序行吗?为什么?
   2.拓展学习:介绍关于调查报告的常识(什么是调查报告?写作方法等)
  (五)学习用“并且”造句:
   1.指名读课后练习的两个句子。
   2.分析“并且”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3.仿照例句说句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选做:
   2.收集一些调查报告,学习其结构。
   3.收集关于环保的一些资料。
  资料: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把调查得来的情况用书面形式向有关领导部门汇报的一种公文。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典型经验的调查、揭露问题的调查、历史沿革的调查,新情况新事物的调查,以及基本情况的调查等。其中常用的调查报告有两种:
  1.群众来信的调查报告。是对来信反映的情况或揭露的问题进行核实。包括调查了哪些人,所调查问题的真实情况以及对来信的处理意见。
  2.典型的调查报告。包括典型经验、典型事件的叙述和分析。
  调查报告的一般写法:
  标题。直截了当地把调查的问题写在标题里,如《关于╳╳╳问题的调查报告》。
  概况。交代所调查问题的基本情况,点明调查的结论。
  调查内容。写清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产生的影响、后果。可以按时间顺序写,也可以按问题性质从不同侧面来写。
  结论。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性意见。
  最后写调查人姓名及整理调查报告的时间。
 
《绿色记事本》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小奥茨的老师发给孩子们一本“绿色记事本”,用来记录一些环保行为和想法。通过这种写环保日记的形式,让孩子们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并从生活中学习环保知识。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环保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育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供、耗”等7个生字。
   2、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学写环保日记。
   3、教育学生保护环保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知道孩子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6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谈话引入新课。新课标第一网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 幻灯片出示本课生字词。
   4、 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 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生自己的感受。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事什么事?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学习提纲
    (1)什么是“绿色记事本”?,它有什么作用?
    (2)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里记录了些什么?
    (3)你认为他做的最“与众不同”的事情是什么?
    (4)小当娜煮鸡蛋的新方法你了解了吗?
    (5)费格小朋友的什么做法让大人们都肃然起敬?
    (6)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小组内先互相交流。
   5、反馈学习情况。
     绿色记事本是用再生纸制成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因而不用耗费大量的木材。作用:给学生专门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
  板书设计:
                   12 * 绿色的记事本
                   材料:废纸垃圾
    
               作用:给学生专门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本百花园共安排了五项学习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语文大课堂”、“笔下生辉”等。
   1、 语海畅游-----读对联,辨字音和读句子,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造句等内容。
   2、 积少成多---读背中外科学家的名言。
   3、 阅读平台---科学小故事《用冰取火》
   4、 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5、 指南针---- 介绍的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1、阅读平台---《用冰取火》
   2、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3、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间:第7 周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积少成多”和“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 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例子。
   2、 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 小组内讨论,交流注意点。
     (1)读对联,辨字音和读句子,
     (2)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造句。
   4、出示课本例子
   5、学生做练习,教师反馈做练习情况。
   6、(1)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2)学生做课本中的练习。
   7、反馈练习情况。
  二、积少成多
   1、出示幻灯:
     中外科学家的名言。学生读这组名言。
   2、你还知道那些中外名言。
     学生反复读诵及至能背。。
   3、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4、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名言的理解。
   5、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阅读平台-----《用冰取火》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用冰取火》,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 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1)、 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 你喜欢科学小故事吗?为什么?
     3)、 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四、作业背诵默写中外名言。新 课 标 第 一 网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南针“”语文大课堂“
  教学过程:
  五、 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默写中外名言。
  六、 指南针-----介绍的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
   1、 教师读题目要求。
   2、 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 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七、 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语文大课堂”是一次学以致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交际、分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调查报告。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活动准备:确定调查主题,选择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落实调查任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做好课堂交流;写出调查报告。
    (1) 想一想:怎样把收集材料呢?。
    (2) 怎样把你你手机的材料进行整理。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八、 总结
  九、 学生写调查报告,教师随堂指导
  十、 作业
   1、 完成习作
   2、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 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教学后记: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能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地图)
    师:看这是什么?
    生:中国地图
    师:出示课题,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朗读。
   3、检查朗读。
     沙漠 深褐 沼泽 湖泊 平原
  三、深入学习,品词品句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
      (生:骄傲、自豪)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3、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
    (3)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米,相当于我们442个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你为什么惊叹?
    (生:高不可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生:美、迷人、多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师: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师:出示课件:(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的珠穆朗玛峰,有()的南沙群岛,有()的三峡,还有()的泰山以及()。
     师: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
   4、学习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3)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四、背诵总结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2、根据文章结构,利用已有资料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
    根据文章结构,利用已有资料进行仿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二、指导背诵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随着老师的图片学生背诵。
   2、总结背诵的方法,想象画面背诵。
  三、交流资料,仿写仿练
    仿照第二小节写写你了解的景观。
  课件:
  黄河是()的摇篮,她养育了()。
 
  ◆[2017-11-05]
《陈嘉庚办学》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从陈嘉庚的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陈嘉庚的具体言行。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
  教学重点:
    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题质疑
    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要办学、怎么办的?陈嘉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课件: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
    (1)读句子,画出重点词语。
    (2)根据重点词语,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说是“爱国”?)
  三、深入学习,感悟人物内心
   1、默读课文,用笔划出陈嘉庚的语言、动作,把读的感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2、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对妻子说:“……。”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
    (1)对比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一起来看看陈嘉庚在南洋的生活,出示资料。
       陈嘉庚能够把自己的血汗钱,拿来为家乡人民办学,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陈嘉庚在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时,他回到家中又会怎样对妻子说?
   4、填空:
     课件:
      陈嘉庚在海外拼命打工,是为了(          )。
  四、深化体验,运用语言
   1、如果你是集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你会对陈嘉庚说些什么?
   2、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又会说些什么?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语言。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学习写读后感。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陈嘉庚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今天这节课老师来考考大家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二、检查学生词语掌握情况
   1、理解字词
     华侨  重洋  诚信  积蓄  耽误  欺侮  简朴
   2、基础练习
    (1)形近字组词
       桥()  赚()  悔()
       骄()  谦()  诲()
       侨()  歉()  海()
    (2)总结规律
  三、指导写读后感
   1、你认为陈嘉庚是个怎样的人?概括的说说。
   2、文中陈嘉庚的哪些语言、行为最令你感动?小组交流。
   3、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又应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4、试着动笔尝试写一篇读后感。
   5、全班交流评改。
  四、布置作业
    以读《陈嘉庚办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017-11-05]
《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读课文,了解2011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2011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动感和活力?)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2011年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3)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分—总)
    (4)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
    (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自豪、骄傲)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运用手中的资料,制作奥运专题小报。
  教学重、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对2011年奥运会的会徽有哪些了解?
  二、巩固词语
   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形近字组词。
  三、语文综合实践
   1、教师出示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图片,看谁知道他们是谁?
   2、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3、同学讨论,交流,描绘福娃的外形。
   4、通过你们手中的资料,谁来说说这五个福娃代表的含义。
   5、学生介绍手中的资料,要求抓住重点。
   6、除了这五个福娃之外,你对奥运会还有哪些了解?
   7、学生讨论交流。
  四、作业:
    自主动手出一张有关“奥运”的宣传小报。要求内容突出主题、语言生动、图文并茂。
《大使馆妈妈》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2、通过角色转换,感受陈小龙在孤助无源的情况下内心的急切和中国大使馆帮助他之后的感激祖国的情感。
   3、会认5个生字。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大使馆吗?(简单介绍大使馆)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课题)
     (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文章写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理解:爱戴安顿安慰举目无亲
   2、指名分段朗读,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内容我们了解了,下面你们自己试着解答刚才的问题,想一想陈小龙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
   3、学生读文,做批注。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在机场,陈小龙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他是什么心情?
   2、身在异乡的陈小龙举目无亲,和当地的外国人语言也不通,就在此时他得到了大使馆的帮助,读读课文,想一想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当时陈小龙又是怎样的心情
   3、在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陈小龙顺利地登上了寻亲的飞机,当他见到了远在荷兰的舅舅并讲述这段经历时,他们的眼眶都湿润了,所以陈小龙写了这封信,感谢使馆的工作人员,但为什么陈小龙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呢?
   4、结合课文内容小组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2、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只有祖国强盛了,我们才会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幸福生活。
 
  ◆[2017-11-05]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