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级教案

精选《春联》教后反思三篇

本文已影响 7.8K人 

  《春联》教后反思之一

《春联》是一篇语言清新的知识小品文。这篇文章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春联“对仗及音律美”的特点,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学文懂得诵读春联,既是学习又是享受,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在这课教学中,我努力贯彻新课标的理念:

精选《春联》教后反思三篇

1、、课堂上真正体现人本思想,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春节气氛,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体悟。学习新课中的读春联、谈感受、及整理春联、填春联、等诸多环节都充分尊重学生,将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全面的人、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有着个体独特见解的人。

2文本而又超越,并能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灵活处理教材。这篇课文如果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来展开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往往是呆板的。这堂课上首先从找出五副春联入手,然后再理解春联描写内容的类型,接着理解春联,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开头春联给节日带来的欢乐祥和气氛,教学显得更顺畅了!另外对写春联的对仗、声律等知识的学习也作了灵活处理,显得有效而顺畅。我想,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应该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

3、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过渡语,一步步引领着学生走进春联、融入春联、超越春联,将本节课的教学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层次:学习春联,而绝不局限于春联本身。将春联融入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之中,融入了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作为生命主体的人,情感性是其根本,生命与情感共在,丢了情感,就意味着生命的枯萎,意味着灵性的语言世界的消逝。课中这些灵动的语言催生着情感,唤醒着情感,丰富着情感,奔腾着生命的活力。同时,它也使这节课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累,蓄积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春联》教后反思之二

今天试教了《春联》,感觉有些地方还不够满意,有的环节与自己预期的达成目标相去较远,需要进一步改善。

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应该是对春联的朗读指导了,今天的课堂上,孩子的朗读没有提升,用师傅的话讲是“没有看到课堂上孩子的生长。”这与我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其实文中的五幅春联,我可以采用师生对读、男生女生对读、生生挑战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出春联的声律美,读出春联表达的情感,进而促进学生理解春联的意思。

语文课不仅要学语言,还要培养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要加强思维能力训练。要强化对文体逻辑性的把握、文本的概括能力。在补联这一环节,我选择了教材练习中的一个上联“山美人美风光美”,要求学生对出下联,但学生感觉很是困难,原因在哪里?是学生对春联形式掌握不准?还是学生没能打开思维,缺乏提炼概括能力?看来这个环节需要调整改进了。会读书的人不但能将书读厚,还能将书读薄。引导学生感受了春联的内容丰富、讲究对仗、声律美后,我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搜集有效信息,将文章概括成一幅七字对联,我给出了上联和下联的前三个字。但感觉教学过程中受板书的牵引太多,学生完成起来也有困难。这个环节考虑改成出示上联,让学生完成下联及横批,以降低难度。

在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时,我课件的呈现方式也要改进,不能几幅春联一起出现,说到哪一幅出示哪一幅,这样目标集中,整个画面也不会显得太满。我还应该关注语言的运用,比如春联在自家屋前、房前的张贴,让语文与生活相连接。这一点在今天的课上没有很好的落实,还有学生课前收集了一些春联,课上本打算让孩子仿照第一自然段中总分的结构写一写,将收集的春联盘活,课上也没有能实现。

语文课堂是学习的课堂,要切实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态。我对全体学生的关注还不够,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还不够,在某些环节还要动动脑筋。

努力,努力,努力!

  《春联》教后反思之三

《春联》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背春联的好处。全文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中心突出,通俗活泼,短小精悍,语言生动优美。这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四年级学生已学过古诗,对古诗中对仗的诗句已有了感性认识,这是理解“春联最讲究对仗”的基础。本课教学中,我着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每个有着不同个性、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知识储备的参与者都能有所习得,共同发展。

一、读议结合,理解春联的含义。

出示课文中的五副春联,学生自由朗读之后,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如果你的爸爸、妈妈让你选择一副春联贴在自家的门上,你准备选哪副呢?引导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体悟。同时,我建议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交流自己最喜爱的春联,并说说为什么要选择它:我选择“ , ”,因为 。这个“选春联”的环节,由动机引向目的,读书成了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积极性自然比为读书而读书高。互动交流中,学生能以五副春联为载体,自由地发挥想象,领悟语言内涵,读出个情个意,运用语言,充分抒发心中所思所想。在这一环节中,我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有扶有放,精心点拨,不断强化情趣的效能,促进师生感情上的融通;不断强化读中感悟的功能,促进语言的深入理解。

二、指导诵读,感受春联的特点。

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学生充分感受春联内容美的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学生读读课文第二、三小节,去发现春联的'另外两个特点。朱熹说“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仔仔细细地体味,学生不但从概念上获知了春联的特点:对仗美和声律美,而且能联系具体的春联内容,边读边品,思维、情感在反复的朗读、品味、相互启发中清晰、丰富,从而不知不觉地融入春联,喜爱上春联。

三、拓展延伸,提升情感。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找朋友”“补春联”等语文实践活动把智力学习与能力培养有机统一了起来,学生在这之中自主调动知识积累,合作探究,不断碰撞,融旧纳新,积极实践,在不断闪现的智慧火花中感受创造,感受成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综合性及文化性。

四、在品赏与诵读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语文课除了要让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容,品赏语言文字的精妙,我觉得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还是很重要的,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而来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在训练中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即所谓的语感。在教学春联的内容的部分时,我让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说说如果让你选择一副对联,你会选择哪一副,为什么。让学生用我选择 ,因为 。这样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春联的内容,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除了让学生明白内容,更主要的要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让学生填补对联时,我本想让学生对所填的字进行赏析,说出理由的,但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实施。

另外,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我注重通过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言,将春联融入中华五千年文明之中,融入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较好的统一。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有:

1、课前预设不足,导致上课的过程中对教学过程的把握不够到位,环节与环节之间不够连贯,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如导入部分显得有点儿画蛇添足。

2、被教案牵着走,没能很好的把握课堂中的生成。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在教学中,自己在课前都想得好好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没能很好的把握,这完全跟个人的课堂驾驭能力及捕捉生成的能力有关,以后要在这些方面努力。如在学生补填对联的时候,本来以为学生会说出几个答案,却不想学生一口就说出了答案,这是自己没能让其他学生再来说说还可以填什么,并说说理由,这一点没抓住。其次,当学生将春联读反时,没能及时将春联的特点,尤其是区分上下联的知识渗透给学生,这完全是一种教学的机智问题,这也是自己需要进一步提升的。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