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级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集合15篇)

本文已影响 2.71W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朗读和编制剧本提纲的活动中受到人物孝顺老人、勇于担责、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3.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部分剧本提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 在朗读和编制剧本提纲的活动中受到人物孝顺老人、勇于担责、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明确任务

1.学生观看央视公益广告《老人更需要儿女的陪伴》《别让等待成为遗憾》谈感受,明确公益广告就是要向社会发出呼吁或者号召,引导社会风气。

2.关爱老人是当今的热点,社区要开展“关爱老人”宣传日,希望咱们学校能够帮忙策划些形式新颖、宣传效果好的节目,助力社区活动。受公益广告的启发,老师想请同学们帮社区做个公益广告剧本,拍成视频放到社区网站,效果应该不错。刚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步》就是这一类的文章,同学们帮老师看看这个素材有没有改编的价值。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多种方式朗读,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任务一:确定文本的使用价值。

1.朗读,说出文章写了什么事,重点是什么。

2.在文中圈画或标注散步前后,“我”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原因,发掘出文章蕴含的值得宣传的品质、情感、精神等。

5.全班交流,确定主题并填写。

预设:

交流第一阶段,基本能够说出“亲情”“孝顺”,但说不出“责任”“生命”。

交流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六段,体会“我”的心理,学生会关注到“责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谁的责任,什么责任,“我”对这份责任的态度。学生会顺利体会到中年人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也可以顺便解决“就是整个世界”的理解

预设主题:孝顺;尊老爱幼;亲情;中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家庭和睦。

任务二:确定片名。

1.带着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酝酿一个别致的片名。

2.交流自己拟的名字并陈述理由。

预设

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教师要提示,可以从内容、主旨的角度拟。可能还是打不开思路,进一步提示学生从事件要素(人物、时间、地点、环境、事件的关键环节,事件的波折等)的角度展开,注意贴近主题。

从内容角度拟的剧名:

《背》:这个故事的重点是“背”,同时“背”容易让人联想到责任。

《一家人》:其实这就是一个一家人怎样和睦相处的故事,“一家人”温馨美好,体现着亲情。

《三代》:故事讲的是“爱”在三代人之间流淌的动人故事,揭示的是人类生命轮回中独有人性光辉。

《初春的田野上》:这是故事的地点,但是却被作者渲染出了象征的意味,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蓬勃,象征亲情的美好,象征和谐家庭的幸福。

从主旨角度拟的剧名:

《孝顺》《尊老爱幼》《和睦》《责任》《亲情》《生命》等。

任务三:撰写人物说明。

1.列出人物,按照人物分角色表演读,走进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预设问题:学生可定会提出妻子没有语言怎么办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体会,是不是没有语言就没有态度,学生会发现妻子懂得维护丈夫的面子,在分歧面前贤惠明理。

对于一些学生,母亲的善解人意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立足分歧造成矛盾的角度想想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立足于不让儿子觉得歉疚不安,也为了不让儿子非要坚持走大路而闹得大家不高兴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母亲要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我”:有鲜明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爱自己的儿子,但知道更应该孝顺时日不多的母亲。

母亲:慈爱、善解人意。

妻子:贤惠。

儿子:活泼可爱,聪慧懂事。

剧本提纲:

【设计意图】以任务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剧本提纲。

2.上网观看央视公益广告《妈妈的谎言》《洗脚》《筷子的故事》,注意从中受到启发,为继续修改剧本准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

一、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形象。

3.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揣摩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分析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视,进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重点语句。

2.体味作者学习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视,进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小组合作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设计好问题,采取小组合作,深入解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设计学生活动,模拟聋哑人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教师导入

人的一生总免不了磨难,面对绝境,我们是选择自暴自弃,还是迎难而上?很多人都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邰丽华和她的团队以聋哑之身演绎《千手观音》,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绚烂;贝多芬以残疾之躯谱写《命运交响曲》,让我们领略生命的辉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看看命运多舛的海伦?凯勒如何焕发生命的光彩。我们先看一段介绍海伦?凯勒的视频。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作者简介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再塑生命的人作者介绍。

【设计意图】

为人物分析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

导入:是谁让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小女孩成就了这样一段生命的传奇呢?

我们朗读《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1.文章写了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老师之间的哪些事?

明确:海伦·凯勒初识安妮·莎莉文老师;安妮·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

2.阅读课文“杯”与“水”部分,布置下面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文中找依据:

莎莉文老师在教育海伦·凯勒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阻碍?

明确:海伦·凯勒在学习“杯”和“水”的过程当中遇到了理解的困难,与老师发生了争执,陷入了迷茫、困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关注文本,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引导理清文章思路,简明扼要表达。

(三)内容探究

1.谈谈你对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老师的认识。

教师播放微课感受水感受爱。

明确:

海伦·凯勒:求知欲强、善思好学、不屈不挠、悟性极高、情感丰富。

安妮·莎莉文老师:善解人意、讲究方式、充满爱心、耐心细致。

2.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再塑生命”的理解。

明确:“重塑生命”的历程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像大雾中的航船,课文第4自然段)

②光辉的起点: _____(相识,课文第5自然段)

③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______(文字,课文第13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更好地通过重点段落的感知体会“再塑生命”的深刻含义。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让学生能全面思考。

(四)语言探究

教师引导:

本文文字流畅优美,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真情,充分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善思好学的性格和追求。

教师布置问题:

找出本文中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示例:

句子: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赏析:这句话表面是写文字带给作者的美好感受,实则暗示的是知识的力量。是知识使“我”这个盲聋哑人看到了“光明、快乐、希望”,因而,“我”觉得世界充满了花香,洋溢着美丽,自己是最幸福的。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理解得更加透彻。

(五)写法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文章前4段写了什么内容?文章前4段都没有安排安妮·莎莉文老师出场,这部分文字是否多余?为什么?

明确:不多余。用层层铺垫烘托出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也加重了开头所说“最重要一天”的分量;同时,也给读者留有阅读期待,让人急于了解莎莉文老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恰当的铺垫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

(六)活动学习

1.布置课外任务。

搜集古今中外身残志坚人物的故事,感受其优秀品质。

2.活动──体验“黑色世界”

参看文本文件再塑生命的人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尊重并关爱残疾人群体,学习他们勇敢、坚强的品质;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体验没有光明的世界,珍惜光明,爱护生命。

(七)布置作业

1.布置检测练习。

参考再塑生命的人同步检测。

2.推荐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并写读后感。

【设计意图】

1.基础知识巩固。

2.让学生全面了解海伦·凯勒,并能从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数】

2-3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积累语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带领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导读导议。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3.课文解读和情境营造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自身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2.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让学生查找作者的一些经历、创作,加强对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画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写出这样的评价。

课件展示图片和板书标题、作者。

【设计意图】带着疑问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读书,并设计相关问题:

1.师生同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多音字、形似字。

教师出示整理好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2.生生自读讨论:作者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什么?

3.分组讨论:围绕着总特点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文章结构脉络。

赞誉了“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第一部分(1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散文的朗读,师生读,生生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文本中理解、解决问题。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1.文章开头,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预习中查找到的资料。

3.第二部分具体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1.把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地方进行了对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济南的暖;伦敦的暗,济南的明;热带的热,济南的温;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教师点拨: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誉为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作者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6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几个画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内容,抓住重点,培养学生相互交流查找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景物的特点。

(四)语言运用与品味

1.教师导入并设计问题,请学生展示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品析课文,思考问题。

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再细细体会句中词语的意味。

(1)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我认为 是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它妙在 。

2.教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1)语言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贴切。

举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个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重点分析:被风儿吹动;害了羞。

(2)词语选用上十分讲究。

举例: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设计意图】1.通过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了解品赏语言的角度。2.通过评析语言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

(五)活动学习

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仿写。

2.说说自己家乡冬天的特征,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3.《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六)布置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体会表达效果。

2.小写作《校园的冬天》,400字左右,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效果。2.课堂知识的学以致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把握诗文情感基调,品味精美语言。

2.初步感知印度文化和泰戈尔的诗歌特点。

3.学习和借鉴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法感知课文内容。

2.用品析讨论法领会语句的深刻含义。

3.用合作探究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童真童趣,感受人间至爱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途径,感悟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

教学难点:

1.通过想象,鉴赏诗歌,学习和借鉴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2.学习本文托物寄情的写法。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品析、讨论;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并配合多媒体课件,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本课设置了情境导入、感知学习、品读欣赏、想象练习、活动学习、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

2.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欣赏视频课件和反复朗读课文完成的。

3.通过引导学生品赏语言,感受泰戈尔散文诗的魅力。

4.利用本课特点,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入语:

同学们,你们刚刚告别了童年,冰心有一句写童年的诗句:“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年是如梦如幻的,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时期的孩子有无穷的想象力。伟大诗人泰戈尔笔下有这样一个印度孩子,他突发奇想,用纯真的童心和奇特的方法表现对母亲的依恋。让我们一起来品读《金色花》,认识这个天真烂漫的孩童形象。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播放情境课文窗前花影、情境课文庭院花香、情境课文牛棚惊喜,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并设计相关问题:

1.文章共描绘了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给每幅画面加一个小标题。

2.你能各找一个词形容文中孩子和母亲的特点吗?

(答案见PPT批注)

【设计意图】

1.营造情境,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训练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感知人物特点。

(三)品读欣赏

1.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班级小组内讨论:

(1)作者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

(2)作者是如何表现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与爱的?画出相关的词语。

(3)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它给本文蒙上了宗教色彩,烙上了印度文化的印记。找出课文中其他体现宗教色彩的地方,画出相关的词语。

(问题分析总结见PPT批注)

2.通过视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播放课文解析巧妙的抒情角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神奇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引导学生走近伟大诗人泰戈尔。

(四)表达练习

1.教师引导:本文借助“金色花”的形象表达了纯真的母子之爱,这种通过想象,借助具体形象来抒情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同学们,你想借助什么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让我们也来借用这种方法比赛说说心里话。

请以“妈妈,我想变成……,当你……的时候,我……”的句式说一句话。

2.通过以下步骤组织训练:

(1)学生仿写 。

(2)小组交流 。

(3)全班评议 。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既提高想象能力,又提高表达能力。

(五)语文活动

1.展开活动

(1)教师: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用行动去爱自己的父母、亲人!爱周围的人乃至一切可爱之人吧!

(2)组织《牛棚的故事》主题活动。

2.参考金色花活动设计。(牛棚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六)布置作业

1.布置检测练习。

参考金色花同步检测。

2.课外活动安排 。

①读书活动:阅读《新月集》,做读书笔记。

②实践活动:回家做一件事让父母感受你对他们的爱。

【设计意图】

1.基础检测练习。

2.引导走近伟大诗人泰戈尔。

3.让学生感受亲情并用行动和语言表达情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学习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学会做读书笔记。

【教学重点】

1、梳理课文内容。

2、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3、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

1、预习课文,疏通文意。

2、搜集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

3、阅读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准备谈自己的读后的感受。

教师:

准备居里夫人的挂图。

《我的信念》选入鄂教版七下第20课,人教版七下第9课,人教版(五四学制)六下第4课。该文章从居里夫人的工作环境、工作态度、工作理念三方面体现了居里夫人的信念。

一、导入,由居里夫人的画像引出

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我们的作家梁衡在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一百周年时写了一篇文章《跨越百年的美丽》,相信大家读了之后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尤其是女同学,甚至要把她当成自己的偶像了。

学生漫谈读后的感受。是什么力量使居里夫人在这百年之后还对我们每一位有着这样的迷人的魅力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或许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二、范读课文

疏通文意,品味语言,识记字词。

三、梳理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本文内容庞杂,头绪纷繁,重在梳理。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按顺序搜集、筛选信息,而后概括纲要,最后归纳整理。这样,举一纲而万目张,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1、默读,搜集、筛选信息:

让学生独立默读、思考,试着让学生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讨论归纳:

坚忍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简单 重大发现 保持安宁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2、概括纲要,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板书)

四、重点研读(5~7段)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