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级教案

苏教版语文《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

本文已影响 3.16W人 

  《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1

《国宝——大熊猫》是一篇较有特色的科普说明文,它从多方面介绍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写出了大熊猫的珍贵,而且文章的语言准确、生动、形象。这样一篇文质兼备的文章,有必要让学生进行阅读赏析,让学生从中品味如何驾驭语言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同时让学生从中感受作者在其中渗透的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关爱、保护热情。可以说,学习本文,既可以达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也可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

苏教版语文《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为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做到教有目的,学有目标,我制定出了如下的学习目标: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 2、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3、激发保护动物、关爱动物的热情。在教学教程中,我采用知识竞答、兴趣引导、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完成,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具体来说,我是这样来开展活动的:第一步: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知识竞答的方式使学生充分认识大熊猫的习性特点。第二步,释题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题目是《国宝——大熊猫》,很自然,介绍的是大熊猫,那为什么要加上“国宝”二字,还要放在“大熊猫”之前?根据学生的能力,能回答出是显示出大熊猫的珍贵,顺势引导,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那它的珍贵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去读课文,探究答案。下面就可以分组讨论,老师提出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你的观点表述出来,让组员听听,然后归纳出本组的观点,推出本组的中心发言人,准备班级交流。第三步: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归结各组的观点,加之老师的点拨,就可以得出大熊猫珍贵的原因,:体态可爱、数量稀少(包括分布地域窄、食性单一、活动区域少、繁殖力低)、有研究价值。这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也锻炼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在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把握课文之后,启发他们:“通过大家的赏析,是否发现本文的语言上的独到之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你觉得文中有哪些可取之处?能否向大家推荐一下,让大家共同分享你的成果。”这样配合老师的点拨,学生自己探究出来,既使得他们有了成功的尝试,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自我表述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提出下面的一些典型的句段,若能分析到位,自然就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若分析不妥切,我打算用“增删替换比较”和“设疑问难”的方法加以补充,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

通过以上的几步,学习目标已经基本能达成了,但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得有课外的延伸,为此,我还设置了迁移训练,请同学们在课下利用图书馆、上网、调查等方式搜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利用课后时间相互交流。

以上是我上这堂课的整体思路,虽然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灵活,但在细节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忽略了对说明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讲解,而是一味把重点放在课文内容的了解和语言的赏析上。其次,我在对了解大熊猫习性特点的模块花的时间太多了,使得后面的教学环节略有紧凑。

每一堂课总有不完美之处,我会不断摸索,尽可能使每一堂课都呈现精彩。

  《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2

作为一篇说明文,具体来说我采用“读—悟—赏”的语文教学模式。具体作为一篇说明文,《国宝——大熊猫》一课不象小说、散文等文体可读性很强,它只是用说明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动物。然而教师并不应该忽略“读”这一阶段,运用自由朗读、快速浏览、整体阅读等多种读文方法使学生熟悉课文,既有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又有精彩语段的反复体会。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更正读音,使学生能准确地读准字词。在“悟”的阶段,教师由课题入手,适时地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介绍大熊猫的特点——“国宝”二字,进行质疑、解疑。教师带领学生入门后,重在学生依据自己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层次进行感悟。学生完全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地把握文章的重点。一下子找准课文17小节,并能准确地概括出体现“国宝”的三个方面: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在这一环节中,教者没有用传统的“一问一答”式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手段,启发学生思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有个体思维、有同桌研讨,有四人小组讨论等组织学生个个勤动手,并能积极参与,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第三个阶段是“赏”,“赏”必须建立在“读”和“悟”的基础上。“读”和“悟”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脉络,掌握文章的要点,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赏”是在这基础上对学生能力的再次提高。《国宝——大熊猫》一课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让学生为大熊猫设计家园,正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拓展,不局限于书本知识,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师就不应该忽略导入,因为那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开始时,就让我班的那位台湾来的新同学回答,我国准备送给台湾同胞的两个动物是?他们的名字叫?学生们一下子就精神振奋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当然更重要的是下面的几个步骤,对于 “读”这一阶段,运用自由朗读、快速浏览、整体阅读等多种读文方法使学生熟悉课文,既有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又有精彩语段的反复体会。在读的过程中,我及时更正读音,使学生能准确地读准字词。在“悟”的阶段,重在学生依据自己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层次进行感悟。学生完全能够根据我的指导自主地把握文章的重点。一下子找准课文17小节,并能准确地概括出体现“国宝”的三个方面: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在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用传统的“一问一答”式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手段,启发学生思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有个体思维、有同桌研讨等组织学生个个勤动脑,都能积极参与,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第三个阶段是“赏”,“赏”必须建立在“读”和“悟”的基础上。“读”和“悟”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脉络,掌握文章的要点,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赏”是在这基础上对学生能力的再次提高。《国宝——大熊猫》一课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让学生为熊猫馆开放写详细的介绍文,正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拓展,不局限于书本知识,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其次,注重评价。课堂评价逐渐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既是对学生参与教学中肯的分析,又能培养他们思考、质疑、大胆表意的能力。《国宝——大熊猫》一课教学过程中评价方法也非一成不变。师生之间,全体动员全体参与。我对学生的评价是为了达到激励的目的,但又不是盲目地用 “很好”“不错”“讲得很好”一些评价语,总能在学生答疑之后,作深入浅出的剖析,使他们在得到肯定的同时,对自己的思考有更新更高的认识。生生之间的评价充分体现了这一年龄层次学生的特点,毫无保留,大胆直言。他们大多畅所欲言,既能对学生发言正确的地方谦虚接受,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足之处,或自由发表自己与之相左的看法。整堂课的教学评价使教学环节衔接得更顺当,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出现充满激情的场面。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