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级教案

人教版六上《生命的林子》教学札记

本文已影响 2W人 

  《生命的林子》教学札记【1】

人教版六上《生命的林子》教学札记

今天我们班学习《生命的林子》一课,其中有一句话是:“一个人的成才是不能离开集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离开森林。”这句话使我想了许多。

我自从1998年调入安峪小学后,无论是教学上,还是在知识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还与学校这个环境分不开。“三人行,必有我师”,学校的每位老师都有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王进校长极强的责任心,马宏老师工作的踏实,翟丽丽老师一贯的勤奋,苗凌娟老师办公的高效……,这些都令我自叹不如,令我佩服。和这么多的好老师在一起工作,我是多么幸运,他们高尚的师德影响着我,他们敬业的精神激励着我,他们人格的魅力教育着我,每天的耳溽目染,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正是在这样的学校里,我才明白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我才逐渐实现着自己人生的价值。可以说,学校为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校还为我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正是在这样一个各方面工作都很出色的学校里,我们获得了比别人多的发展机会。没有学校作为我们的后盾,我们个人的奋斗有时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我感谢学校,感谢校长和所有的老师。

我高兴,我自豪,我有一个好学校。那么就让我更加努力吧,为学校增光添彩。

  《生命的林子》教学札记【2】

在导入环节中,设计得比较周到合理,由《西游记》导入,介绍其中的人物,然后出示玄奘图片,让学生介绍玄奘、质疑导入对课文的学习。学生的预习工作也比较充分,故能顺利完成此环节。导入课文后,对课题的质疑,对学生的求知意向、疑难问题等明确好,因此对新课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词语的学习过程中,因学生预习工作做得比较到家,所以对词义的理解比较透彻,尤其是对描写法门寺的四字词语的理解,但感觉偏重了对词义的理解,而忽视了对词语的朗读,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是“喧喧嚷嚷、鹤立鸡群、郁郁葱葱”等词。

在引导学生理解“水深龙多”一词时,我的出发点原本是想借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两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帮助学生理解词义。但上完课后,仔细斟酌,此举有助于学生理解词意,但运用不妥,理由是“有龙则灵”之意龙不在多,少一点也行,与“水深龙多”中“龙多”有矛盾。上好一堂课真是不容易,对每一“细节”必须多多斟酌、多多推敲,俗话真是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

  《生命的林子》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生命的林子》一课。课文主要叙述了唐僧刚剃发修行时由于耐不住法云寺内嘈杂的人群,认为会影响自己的修行,因而产生离寺的念头,在方丈的教育下,改变了最初的想法,继续在法云寺修行的事。我对方丈教育唐僧时所说的富有哲理的话感受特别深。

“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阳光,为了一滴雨露,它们就奋力向上生长,因此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这些话是说事物的发展离不开群体,个体是在群体的相互促进中发展的。“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这棵树为什么说大不说小呢?因为他没有远离群体,也许它是群体中最大的树,也许他是群体中最小的树,不管怎样,他都对自己下了一个决心——快长,否则别的树会赶上自己的。这句话中充分体现了适者生存,存优汰劣的生存原理。远的不谈,就说一下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吧。我是学校中最有名的长跑运动员了,不管哪一次学校比赛,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然而最近在镇越野赛中成绩却不够理想。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学校在镇上是低等的,还是教师不特级?不,完全不是,原因在于在赛前我远离了学校这一群体,停止了个人的“发展”。我认为自己在学校长跑中成绩是最好的,认为他们根本无法与自己相比,一次在训练中傲视一切,然而自己……是啊!一个人完全不能远离集体,除非你认为自己就是群体,自己永远超过集体。

竞争在整个自然界中随处可见,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要想在世间存在,要想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正确的看待自己,勇往直前。

指导教师:见东升

简评:小作者能够抓住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话,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见解,使文章很具有真实性。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