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级教案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本文已影响 2.31W人 

执教《开国大典》一课后,我反复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自己有了可贵的进步,也留下了些许遗憾。结合香港友谊学校的领导、专家和兄弟学校的老师点评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时时留意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教师的教态,语言都比较得体,学生在相对放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和谐课堂”。

执教过程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较明确。在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概括出开国大典的几个场面,然后直奔重点,学习“典礼”这一部分。既整体把握,也紧扣重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习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学生能准确抓住“一齐、欢呼、欢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等词,体会人们因新中国成立激动而兴奋的心情。再如学习“升国旗”部分,学生也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体会句子包涵的情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体会“站”字背后的言外之意,对文本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还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评价。对课堂上出现的失误及时进行自我批评与反思。课堂的开放、民主,平等得以体现。

课后反思时,我深刻地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第七自然段时),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但课堂中出意两次小小的意外,打乱了思绪,不够镇定、冷静,导致对教材的处理没能完成课前的预设,未能体现朗读的层次性。

“细节决定成败”,是我本次公开课后得到的教训。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生成才能别样精彩。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