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秋声赋》教学参考知识

本文已影响 3.46W人 

 【写作背景】

《秋声赋》教学参考知识

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文章主旨】

本文是作者晚年所作。虽仕途已入顺境,但长期的政治斗争也使他看到了世事的复杂,逐渐淡于名利。此文借赋秋声告诫世人:不必悲秋、恨秋,怨天尤地,而应自我反省。这一立意,抒发了作者难有所为的郁闷心情,以及自我超脱的愿望。

 【结构特点】

这篇赋以“有声之秋”与“无声之秋”的对比作为基本结构框架,精心布局,文势一气贯串而又曲折变化,作者从凄切悲凉的秋声起笔,为下文铺写“有声之秋”蓄势;然后由草木经秋而摧败零落,写到因人事忧劳而使身心受到戕残,由自然界转到社会人生,这是“无声之秋”;最后归结出全篇主旨:“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 忽奔腾而砰湃(砰湃 通 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

2、 有动于中(中 通 衷,内心)

 二、古今异义

1、如赴敌之兵(兵 古:军队 今:士兵)

2、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天 古:自然 今:天空)

3、金铁皆鸣(金铁 古:兵器 今:金属名)

 三、一词多义

1、既

物既老而悲伤(已经,……以后)

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以后)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

2、金

金铁皆鸣(金属,引申为武器)

于行用金(五行之一)

请献十金(汉以后银一两为一金)

3、及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到达)

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涉及,牵连)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上,追上)

4、而

悚然而听之(而,连词,表修饰,译作“地”)

忽奔腾而澎湃(而,连词,表并列)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而,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

草拂之而色变,木遇之而叶脱(而,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 而,连词,表转折,相当于“然而”“可是”)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而,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一般用在主谓之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连词,表顺承,相当于“而且”)

 四、词类活用

1、欧阳子方夜读书(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春生秋实(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

3、四无人声(四,数词作名词,四处)

4、如波涛夜惊(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