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级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

本文已影响 1.64W人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重点难点]

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2、导语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柯罗里)“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比彻)……引入《父母的心》一文。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这篇小说共有17段,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破题。写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第二部分(3—6),故事的开端。写高贵的妇女想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第三部分(7—12),故事的发展。写穷男人和他的妻子三次换送子女给富太太的经过。

第四部分(13—16),高潮部分。上面三次送子换子已为矛盾冲突蓄足了势,这最后一次是要索回女儿,人物的矛盾冲突已发展到了顶点。

第五部分(17),小说的结局。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

三、探究

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不能。因为父母总是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四、语言训练

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1、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2、送走长子时?

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5、要回女儿时?

五、积累

收集反映父母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学生互相交流。

六、小结

1、中心意思

本文通过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2、写作特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浓浓的爱心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怨。

七、布置作业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2

教 学目 标

1、体会蕴含于小说中的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心和淡淡的哀怨。

2、学习在曲折的情节中展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3、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重难点

1、重点: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浓浓的爱心和淡淡的哀怨。

【自学质疑】

结合学案内容,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提出自己的疑惑,组内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拨和指导。(此环节放在课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假如爱有天意》,创设情境。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它,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伟大、博爱。

二、交流展示:了解感人故事

1、第一小组代表展示学案第1题。

(1)走近作者

川端康成,日本现代小说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这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父母的心》同样具有这种风格特征。这也许和他本身的`经历有关。他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种哀怨的情调和伤感的情绪。

(2)给划线字注音。

濑户lài 褴褛lánlǚ 酬谢chóu 函馆hán

舱房 cāng 失魂落魄 hún p

2、第二小组代表展示学案第2题。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本文 本文讲述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父母

对子女的崇高爱心。

3、第三小组代表展示学案第3题。 (学生板书文中几件事)

故事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情节来表现这一主题的?这些情节有什么特点?(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富人要求领养一个孩子

送长子

一波三折 换次子

换女儿

要女儿

分析本篇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穷父母、四个孩子、贵妇人和她的女佣;

环境:航行在海上的轮船;

情节:开端,贵妇人想要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发展,穷父母三次换送子女给贵妇人;

高潮,穷父母要回自己的女儿;

结局,穷人一家六口又团员团聚了。

3、你认为本文故事围绕穷父母送不送孩子情节有何特点?作用怎样?

学生交流:

情节特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作用: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引人入胜;更突出了贫穷父母内心的矛盾和对子女的爱。

4、讨论阅读本文时在语速、感情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并范读。

教师指点:语速舒缓,语带无奈、哀怨,读出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故事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情节来表现这一主题的?这些情节有什么特点?

三、合作探究:感受人物形象

1、父母把孩子送出去,抉择是如此的艰难,内心是如此的矛盾,小组合作朗读5-15节,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种心理的语句,找出具体的词语赏析,仔细体会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

(学生齐读或小组分读)配乐《假如爱有天意》

——小组展示:一生读句子,其他学生说出表现这种心理的语句,一生总结。

a、 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b、送走长子时?

c、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d、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e、要回女儿时?

四、精讲点拨:领悟文章主旨

(质疑探究:学生事先提出问题,教师投影展示)

1、你觉得父母要回孩子的哪一次理由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 师总结:最后一次理由,是实质性的理由,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一颗至亲至诚的爱心。)

(请同学们从文中父母的话语中选出你最受感动的语段读一读来传达你内心的感动。)

2、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不是更能体现父母的爱子之心吗?文章现在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总结:因为父母总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

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考虑的,为下文情节发展蓄势。)

五、拓展迁移:表达情感

1、过度:文中的父母忍受不了与孩子的骨肉分离,最终把孩子要回了,那么,这一家人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小组讨论,时间3分钟)

结束语:同学们,说的多好啊,可以看出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都能够体谅和理解父母。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不年轻。有许多东西可以弥补,而许多东西无法弥补。”所以趁着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不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对父母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只是粗茶一杯,也许只是淡饭一碗,但在爱的天平上他们是等值的。因为——孝心无价。希望同学们学会用感恩的心来珍视亲情、珍爱你的父母!

板书:

父母的心

〔日〕川端康成

主人公:穷父母

↙ ↘

情节 神态描写 → 体会心理

富人要求领养一个孩子 十分犹豫 一

送走长子 眼含热泪、难割难舍 切

次子换回长子 无精打采 为

女儿换回次子 失魂落魄 子

要回女儿 痛哭失声 女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