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之蒙学国学常识

《三国演义》文学常识精编

本文已影响 2.9W人 

导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下面是本站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精编,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三国演义》文学常识精编

  《三国演义》成语

懊悔无及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

傲慢少礼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

傲睨得志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原来曹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议。”

傲睨自若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简雍在城下唤门。(刘)璋令开门接入。雍坐在车中,傲睨自若。”

安身之地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不成体统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宝刀不老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黄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倍道而进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

不置褒贬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尝造花园一所;造成,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

门上一‘活’字而去。”

龙肝凤脑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龙肝凤髓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一臂之力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不出所料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出言不逊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名不虚传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探囊取物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呼风唤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赤膊上阵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大仁大义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至于刘琮降(曹),豫州(刘备)实不知;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抵足而眠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周瑜)曰:‘久不与子翼(将*)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诡计多端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鼓角齐鸣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缓兵之计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孔孟之道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宽以待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老弱残兵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既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闷闷不乐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万死不辞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笑容可掬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琴。”

心术不正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宫日:‘汝心术不正,我故弃汝!’”

忍辱偷生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

身在曹营心在汉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五回

怒目而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能征惯战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赔了夫人又折兵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威风凛凛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休声美誉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

削铁如泥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那青釭剑砍铁如泥,锋利无比。”

招兵买马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扎,招兵买马,徐图征进。”

天愁地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

推诚相见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

土鸡瓦犬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曹*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隐介藏形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无名小卒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

物伤其类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引虎自卫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严颜在巴郡,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有机可乘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时伐之,更等何时?”

  《三国演义》人物故事:

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

怒鞭督邮(张飞督邮)

温酒斩华雄(关羽华雄)

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张飞吕布)

连环计(王允貂蝉董卓吕布)

三让徐州(陶谦刘备)

淯水之战(曹操典韦张绣胡车儿曹安民曹昂)

辕门射戟(吕布刘备纪灵)

煮酒论英雄(曹操刘备)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

千里走单骑(关羽曹操)

古城相会(刘备关羽张飞赵云)

官渡之战(曹操袁绍)

三顾茅庐(诸葛亮刘备)

大战长坂坡(赵云张飞)

舌战群儒(诸葛亮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程秉严畯)

群英会(蒋干周瑜曹操)

草船借箭(诸葛亮鲁肃曹操)

火烧赤壁(周瑜曹操诸葛亮)

三气周瑜(诸葛亮周瑜)

割须弃袍(曹操马超)

截江夺阿斗(赵云张飞孙尚香周善)

定军山之战(黄忠夏侯渊张郃)

败走麦城(关羽关平潘璋马忠孙权)

白衣渡江(吕蒙)

火烧连营七百里(陆逊刘备)

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备)

七擒孟获(诸葛亮孟获)

失街亭(马谡王平司马懿张郃)

空城计(诸葛亮司马懿)

杨修之死(曹操杨修)

  《三国演义》主要缺陷: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比较有影响的瑰宝,以及列入了中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但是它的缺点也不少。

首先是历史的宿命循环论,如开头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毛本中得到强化,还有作者极端蔑视黄巾军起义,称之为“流寇”“反贼”,突出了作者的封建思想局限性,还有各种封建迷信在其间如“孙策杀于吉”“关羽玉泉山显圣”“左慈掷杯戏曹操”等,这都是在阅读时应该剔除的封建糟粕,除了在原著中保留,其它改写本基本删除了这些东西。以及描写方法的一些失败“刘备长厚而似伪,诸葛多智近似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三国演义》究竟写了多少人物

在《三国演义》的教学和研究中,有一个习惯性的错误:说《演义》“总共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建国以来出版的几种比较权威的文学史、小说史,大多如此叙述;直到最近出版的一些文学史、小说史、辞典,仍然沿袭此说。以讹传讹,实不可不辨。

所谓“《三国演义》写了四百多个人物”的说法,其实源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卷首那份《三国志宗僚》。但这里却包含一连串的`错误:

第一,《三国志宗僚》共列508人,以往的学者们并未仔细点数,只是约莫估计一下,便提出“四百多个人物”之说,即使是对《三国志宗僚》而言,也是不准确的。

第二,更为重要的是,《三国志宗僚》大致抄录自陈寿《三国志》目录(包括纪、传和附传),其中一些人物,如蜀汉方面的杨戏、诸葛乔、陈祗、卫继、常播,曹魏方面的袁涣、张范、凉茂、国渊、徐奕、何夔、邢颙、鲍勋、司马芝、温恢、郑浑、仓慈、阎温,东吴方面的孙虑、孙霸、孙奋、士燮、贺齐、钟离牧、是仪、胡综等等,根本就没有在《三国演义》中出现;

第三,同样重要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许多人物,也根本没有列入《三国志宗僚》,如蜀汉方面的陈式、邓良、樊建、费观、高翔、胡济,曹魏方面的陈骞、陈泰、邓敦、丁斐、董寻、郝昭、桓嘉、蒋干,东吴方面的乔国老、大乔、小乔、丁封、全端、全怿、沈莹、张布、张悌、赵咨,其它政治集团的何进、皇甫嵩、韩馥、张济、樊稠、韩暹、杨奉等等,都是如此;至于《三国演义》虚构的许多人物,当然更不可能列入《三国志宗僚》。

由此可见,所谓“《三国演义》写了四百多个人物”之说乃是粗枝大叶的产物,完全是错误的。

那么,《三国演义》究竟写了多少人物呢?我在《三国演义辞典》(巴蜀书社出版)的《人物》部分总共列出1258个辞条;除去28个互见条目(如“阿斗”、“后主”、“先主”等),实际介绍《演义》写到的人物总共1230个。这些人物,绝大多数都是有姓有名,总计大约1000人;极少数没有姓名者,也与其它人物有明确的亲属关系(如“司马昭妻”、“董卓之母”、“徐庶之母”等)。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某些没有姓名的过场人物,如那位因敲诈勒索而被张飞鞭打的督邮、水镜庄上那位一见刘备便叫出其姓名的牧童、卧龙冈上那位不耐烦记一长串头衔的清雅小童等等;至于一般的“使者”、“差役”、“军士”、“侍女”之类,更不计算在内。

因此,正确的说法是:《三国演义》一共写了1200多个人物,其中有姓有名的大约1000人,确实是古代小说中写人物最多的巨著。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